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多少興亡事,盡隨海水流。

海浪滔天,憑海臨風,站在黃海之濱的安東衛海州灣這片當年蘇京、王鐸曾經踏足過的海岸,心中竟浮想聯翩。滄海桑田,朝代更迭,時過境遷,不管明末清初那段兵荒馬亂的歷史有多麼的跌宕起伏,都早已湮滅於歷史長河,數百年後的今天,我真的無法感知蘇京、王鐸當年漫步海灘時的複雜心境。斯人已逝,惟留海上碑當年的題刻依然矗立岸邊,一任風吹雨打,海浪侵蝕。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2019年4月17日,中央新聞媒體資深媒體人、非遺傳承項目祥蓮靜苑金石傳拓藝術工作室、五間堂金石文化藝術中心傳拓師在日照市嵐山區委宣傳部王田科長陪同下,一起參觀了海防古城安東衛素有萬里海疆第一碑之稱的海上碑。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海上碑位於嵐山頭街道嵐陽路社區南部海州灣北岸的岩石上,這是黃海岸邊的自然岩石群,海上碑說是碑,其實是一處明末清初的海上摩崖石刻,岩石群東西長150米,南北寬30米,分佈面積4500平方米。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海上碑在最南部的岩石上,碑刻東西長4米、上下高4米,平面上刻有題字,皆為楷書。西部為橫書,上有“星河影動”、“撼雪噴雲”為明末監察御史蘇京。下有“難為水”為清代安東衛守備閻毓秀所題;東部為豎書,上有“萬斛明珠”,下有“砥柱狂瀾”為明未禮部尚書王鐸所書。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漲潮時,部分碑刻會沒入海水中,落潮時,碑刻露於淺灘,碑石久經海水洗禮,表面光潔潤滑,有如處子肌膚。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據宣傳部王科長介紹,海上碑久歷海浪衝刷之所以能完好保存下來,與其所處位置不無關係,該碑始刻於清順治乙酉年間(1645年),碑身坐南面北,構思巧妙。北為面,可立於岸上面朝大海觀賞碑文,文中意境與海景交融,這樣,可以更好的抵禦海浪保護碑文。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關於海上碑,有資料稱"星河影動"、"撼雪噴雲"兩幅題刻應是明末的蘇京於1646年前後題寫。“萬斛明珠”、"砥柱狂瀾"兩幅是與蘇京同時的王鐸題寫。出生於安東衛的蘇京,曾經是明丁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建寧兵備道。1644年明朝滅亡後,1647年蘇京迫於無奈入朝覲見清世祖順治,表示歸順。王鐸則是河南孟津人,系明天啟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清初書法家。王鐸與蘇京是摯友。明亡後,他從河南來安東衛拜訪蘇京,曾為蘇京之父蘇雨望墓碑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這就是傳世的《蘇雨望墓碑》。

"難為水"是清初的閻毓秀所題,閻毓秀於康熙十年至十八年任安東衛守備。

奇蹟,經三百多年海水沖刷的海上碑石刻仍清晰可辨

海上碑的北面不遠處是一座海神廟,為漁民祭海祈福之所。海神廟並不大,只有一排五間房留有五個門,中間門上懸一匾曰:龍王廟。據廟後2009年所立《重修海神廟記碑》記載,海神廟始建於元代,歷經風雨,曾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