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李進


我來講講茶葉暴利是怎麼來的。

第一、不良商家做假貨

用價格低廉、品質低劣的茶葉來冒充知名品牌或者名山頭,仿冒品牌廠家的茶葉包裝,然後進行銷售

第二、以次充好

比如普洱茶,市面上有的商家把幾十百多塊一公斤的臺茶、小樹茶當古樹茶賣一兩千甚至幾千。普洱茶很火那幾年,四川貴州的綠茶都弄些到雲南去壓成餅當普洱茶賣,還有就是有的茶泡過水、發黴的然後再加工處理又拿到市面上賣,這就是很多人對普洱茶印象不好的原因,一說起普洱茶就說難喝,有黴味兒或者像馬尿味等等。我想說那是因為大家沒接觸到品質好的普洱茶。

第三、價格隨意

茶葉跟菸酒不同,菸酒都是定價銷售,茶葉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和標準,所有的廠家和茶商都是自家定價,有的茶商就會把利潤做得很高,那是因為很多顧客都是小白,不太懂茶也不懂行情。像我們的客戶就不同,大多都是發燒友級的,基本茶葉一到手看看聞聞然後就開喝,大概什麼產區,小樹還是古樹,今年的鮮葉什麼價格他有可能比我們都清楚,所以這類客戶你根本不可能做高利潤,只有老老實實的把好品質關,把茶做好,利潤做合理,當然客戶也相當穩定,都是回頭客還介紹朋友來。



普洱古樹茶


兩年前的春天,因為喜愛喝茶,也為了去了解見識茶葉的生態圈和原始渠道,我去了雲南西雙版納的幾個茶山。一則體驗了茶農的生活,二則也對茶葉行業有了初步的瞭解。



西雙版納的茶山一部分是天然沒開發的純村民自給自足的,另一部分是已經開發了,並且由大型企業入駐操盤經營的。我先是去了純天然沒有商家入駐的南糯山,當時我們是住在茶農家裡的,茶農住的房子是很原始的那種用竹子撐起的木屋,他們每年就是忙春秋兩季的採茶、炒茶,銷售的渠道早年就給大的茶商收購再分銷至各地的。


後來山上逐漸開發了,有了公路,茶葉的價值上漲了以後,茶農都買得起小車代步了。再後來,茶農也開始下山結交各行業的朋友,朋友也會帶著像我這樣對茶葉痴迷,很好奇一茶一葉來源的人上山品茶收茶。如今互聯網發達,通信物流也非常發達了,茶農結交了有緣的朋友就可以靠朋友的口碑銷售。


其實茶農也不愁茶葉沒銷路,像早年他們靠上山收茶的茶商,每年炒出來的茶都早早被搶購一空,但是想賣出接近市場行情的價格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畢竟早期茶山都是在交通和通訊非常不發達的大山裡。茶農朋友跟我們算一筆賬,他們家有300棵茶樹,每年春天請人來採茶,採茶工人的工資大概是每天80元,每人每天最多能採新鮮葉子10斤左右。每五斤原葉能炒製成一斤茶葉,當然手工炒茶和烘焙是每個茶農家必備的技術活,這個工序他們會自己完成,一個成年男子每天從晚上八點炒到凌晨三點,一般能完成30斤的茶葉。


山上的茶樹樹齡普遍在百年以上,每棵茶樹都是茶農家人歷代的心血結晶,至於茶葉的定價,樹齡一百年以內的普通茶樹,一般在200元一公斤以內,不包壓餅、運費等費用。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樹茶,由於比較珍貴,且產量少加上茶味宜人,一般售價不低於1000元一公斤。還有單株、老樹等的定價也不低的,而且一戶普通茶農每年的產量也就那麼幾百斤茶了,減上招待朋友、給供應商的茶版,還有留下少量自己喝,每年賣茶的最多純收入也就二、三十萬的樣子。這個收入還沒減去請工人採茶,平時打理茶樹等成本,而且這個收入還是茶農一家人(起碼四口之家)的收入了。


當然,如果不是物流和通訊渠道的發達,茶葉商的收茶成本價錢可能更低。但是茶葉商還有運費、倉駐、工人工資、店鋪租金等基礎成本,加上茶葉這個商品,並不是說可以賣完一小批馬上拿到下一批貨的,畢竟當年的茶樹採摘完就要等來年了,當年的茶葉賣完了,下一年下一批次就未必是那個味道了。


如果你是一個愛茶之人,你應該知道不同品質的茶葉口感、香氣、味道會有多大的差別,所以說茶葉暴利這個事,要見人見志了。


華娃娃


我是杭州茶農有100多畝龍井茶茶山經營十多年,從承包荒山開墾到培育茶樹投入成本前五年差不多6千一畝不包括基礎建設水電房子道路,每畝種植龍井43茶苗三千多棵,這6千元一畝的成本還是十年前的成本,平時維護成本900元一畝每年包括施肥除草修剪,茶樹種植後第五年才能正式採摘,前五年只有投入沒產出,這個成本攤薄到茶葉上基本上100元每斤,加上採摘加工成本每斤平均220元左右加上包裝平均成本在350元/斤左右,在沒受天災的情況下我每年產優質龍井茶2000斤上下平均400元一斤才能保本,頭採茶前三天價格在1800元左右大該60斤的量,三天後採的l500元每二天以100元一斤的價格調正到清明後350元至穀雨停採前250元,掙的是辛苦錢那裡來的暴利。


雙巖茶人


我老家坐落在湖南省古丈縣,一個種茶為生的家庭,說到古丈大家可能不知道,宋祖英都知道吧,我們古丈毛尖也算綠茶中比較有名氣的一種,作為一個祖祖輩輩種茶的茶農來說,扔之可以,種之慘矣。你們所謂的茶葉暴利並不是來自於我們茶農,而是收購商跟經銷商。一斤毛尖需要三四斤生葉炒制,一人採摘,一天到晚量最多也就這麼點,半夜還要連夜趕製,耗時長達24小時,最好的品種收購價才兩三百,然後經銷商換個包裝轉手上千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人以次充好,陳茶變新茶,擾亂市場,破壞品牌口碑,作為最低層的茶農在新時代衍生品之下想借助其他渠道做一次銷售,直採直賣都無法實現,市場破壞了,品牌口碑破壞了,銷路自然被扼殺了,何謂暴利?


彡十一


茶事多艱,茶葉真不像人們所想象的是個“暴利”行業!

幾年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健康。茶葉也隨之迎來了一波發展高峰期。茶鄉很多人靠茶葉開了眼界,跳出“農”門,發了家,致了富。於是,很多人都認為茶葉是個“暴利”行業,行內行外的人開始蜂擁而至,各路遊資也沒有忘記資本逐利的本性,接踵而至。於是有了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炒作,紅茶、普洱價格水漲船高,鐵觀音“被黑”事件屢屢發生,導致人們對鐵觀音品質的擔憂,還有茶園的無序擴張,後續管理的跟不上等等。

無形中,茶葉被人們貼上了“暴利”行業的標籤。但是市場這雙無形的手,自有其運行規律,當供遠遠大於求的時候,行業的調整期也就隨之來臨。

炒作畢竟是少數人的作為,炒作只是一時的波濤,炒作終將回歸平常。

茶葉屬於人們日常健康飲品的客觀現實,決定了茶葉本身並不會因為炒家的炒作而價格普遍虛高。

但是,我們發現,當繁華落盡,不幸的是,最受傷的卻是一輩子依靠茶葉賴以生存的人們。

如今在全國很多茶業市場裡,一家家茶葉店關門轉讓或倒閉,不在少數;在全國很多茶業主產區裡,一些茶農轉而外出打工賺錢,也不在少數;迄今為止,在滬深主板上市的茶葉企業是零。

行業外人士可以隨時抽身而去,各路遊資也可以說走就走,但是對於一輩子深植於茶葉本業的人們來說,這無異於是場”災難“。

市場的供需平衡被破壞,市場的秩序被搗亂,市場的品牌效應被削弱。

您說,茶葉還能是個暴利行業嗎?

數據會說話,我們還是來看看一組數據吧!

以下是我們按照生產銷售一斤高品質鐵觀音茶的成本來計算。

可見,生產一斤高品質淨茶從茶園管理,到茶青採摘再到毛茶生產,淨茶包裝運輸,到最終交到消費者手中,經過多道工序,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我們所計算的是按照嚴格標準進行茶園管理,按照傳統工藝進行加工製作的高品質鐵觀音。而一斤普普通通的鐵觀音,成本也基本在200元左右。按照市場平均售價250元計算,利潤只是保持正常偏低的水平,離“暴利”差十萬八千里遠呢。

茶賤傷農,最後也將反映到消費鏈的末端,受害的不僅是茶農,還有消費者。對於關係民生的健康飲品,只有保持合理的定價,才能實現產業的良性穩健發展,讓整個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受益,實現真正的共贏。


義芳君說茶


茶有多暴利,這個得看賣的人黑不黑了。我家杭州餘杭的,種的是龍井43,也就是名氣大的西湖龍井,只不過不是核心產區,叫做錢塘龍井。

但是我們的茶,基本便宜的明前也要賣到400左右了,因為賣便宜了,根本沒啥搞頭。為啥呢。

茶葉賣的最好的也就是明前茶,價格最高,所以需要招人來採,一個工人基本開銷180以上一天,平均一人一天採5斤茶青,按照4斤多炒一斤幹茶算,一個人一天只能產出一斤多的幹茶(其中,茶青還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大小,形狀,規格)。炒茶還是門技術活,不是誰都可以炒出好茶。還有前期的料理工作,除草,剪枝條,施肥,澆水,這些都需要人工,都需要自己扛到山上。這些還不包括有些承包來的茶地,還需要付多少錢一畝。

在不坑人的情況下,一斤中等偏上的茶葉,價格基本就在500以上才有賺頭。

當然,也有人會抬槓了,哪些幾十塊,一百多的茶葉就不是茶了嗎。茶便宜就只能說明,這個茶比較晚出產,產量開始提高,採摘和炒制要求變低,價格自然就會下來。在沒被坑,和交智商稅的前提下,一分價錢一分貨自然是有道理的。





杭州藝杉西湖龍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喝茶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人們經常發現有點喝不起茶了,市場上隨便一斤茶動輒幾百上千,甚至幾萬元。人們不禁疑惑,茶葉不就是由樹葉加工而成的嘛,這麼高的售價得有多暴利啊?!


茶葉是不是真的暴利呢?就讓我這個業內人士,以江蘇丘陵茶區為例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按照茶葉生產加工和銷售的流程順序,把茶葉成本為分為生產成本、加工成本、營銷成本及其他成本。

1.生產成本

茶葉生產是指從茶園建設、栽培管理、直到採摘之前的過程,這段時間的成本主要是土地費用和茶園管理費用。

土地費用。土地租賃的價格各地有高有低,不盡相同,小編所在的江蘇丘陵茶區的崗坡地,每畝租金平均要達到500元/年以上。新建茶園一般3年才開始有產量,到第5年才形成正式產量,而這最初的3年平均每畝地要投入1萬元以上。如果這片茶園承包30年,平均每年投入要超過300元/畝。也就是說光前期投入平均每年就超過800元/畝。


茶園管理費用。正常生產的茶園每年大概投入農藥200~250元/畝,肥料400~500元/畝;日常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灌溉,修剪,翻地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哪一樣都離不開勞動力,全年算下來人工費大概要1500元/畝,即茶園管理費每年就要達到2200元/畝左右。以上兩項合計起來,茶園的生產成本每年要超過3000元/畝。

但是每畝地又能產多少茶葉呢?江蘇丘陵茶區是傳統名優綠茶產區,每年只生產一季春茶,生產時間大概持續1個月左右。期間豐產茶園每畝地只能採鮮葉100斤左右,摺合幹茶約20斤,其中包括高檔茶5斤,中檔茶10斤,低檔茶5斤。現實中,很多茶企只生產中高檔茶,低檔茶放棄不採,也就是每畝地只能生產15斤幹茶,算下來生產成本就達到200元/斤。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麼生產時間不拉長一點,多采一點?產量大了成本平攤不就低了嗎?那麼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茶葉的加工成本。

2.加工成本

茶葉加工是指從鮮葉採摘、炒制、精製、直到包裝成成品的過程。加工過程當中的成本主要就是採摘成本和包裝成本。

國人喝茶不但要品嚐它的香氣和滋味,還要欣賞茶芽的曼妙身姿在水中的起起落落,從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因此對茶葉的色、香、味、形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給人第一印象的外形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生產出幹茶和葉底都比較完整漂亮的茶葉,以目前的機械化採摘是無法做到的,只能依靠人工採摘。


說到採茶,您腦海裡可能又浮現出青山綠水間的茶山上,朝陽初照下的氤氳裡,採茶姑娘年方二八,藍布小褂,十指纖纖,輕輕採下一朵鮮嫩的茶芽,然後嫣然一笑,脫口而出百靈般的山歌……可現實卻很骨感,甚至心酸!“採茶姑娘”全部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大媽,平均年齡55歲以上,小編甚至在採茶大軍中見到過81歲的老奶奶。老人家身體雖然硬朗,但畢竟年事已高,不但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在上山作業時本人和企業都承擔了極大的風險。

可是勞動力緊缺現象不是城市裡的高精尖行業的專利,在沒有實現機械化作業的農業生產的第一線,勞動力一樣緊缺,年輕勞動力緊缺尤為嚴重!首先採茶工作比較辛苦,年輕人付出同樣的努力,打工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其次因為季節性強,工作時間短,不如打工長久穩定,所以沒有人願意幹。小編蹲點的一個茶廠,每年採茶都是同一批老太太,眼看著一年比一年老,人一年比一年少!本地人不夠用,只能千里迢迢從河南、安徽、山東、甚至河北請採茶工,但是無論從哪裡來的採茶工,除了帶隊的工頭,無一例外還是這個年齡段的老太太!估計再過15~20年之後,也就沒人去採茶了。那個時候的中國茶葉極有可能像現在的日本茶,手工採的茶葉就是奢侈品了。


採摘成本。生產一斤幹茶大概需要4~5斤的鮮葉,按照一芽一葉的標準就需要採摘超過1.5萬個芽頭。按照人均工資100元/天計算,早春高檔茶期間每人每天採摘量不足1斤鮮葉,也就是每斤幹茶採摘費就要400~500元;即便中檔茶每天也只能採3~4斤鮮葉,即每斤幹茶採摘費超過100元。下圖是一個茶場清明左右的鮮葉驗收單,藍色框裡圈出的兩個品種的採工價格分別為32.5元/斤和37.5元/斤。鮮葉進入車間後進行炒制、精製和包裝。人工、水電、燃料成本約15元/斤,如果再算上機器折舊、維護以及廠房車間的前期投入,恐怕還要再加幾塊錢。看到這裡您或許已經明白茶企為什麼不願意採摘低檔茶了,因為做只能賣200元/斤的低檔茶基本就是虧本的。

包裝成本。包裝也是成本較高的環節之一。中高檔茶的包裝成本約佔售價的10%左右,也就是您花1000塊錢買1斤茶葉,其中約有100元甚至更多是買禮盒的。

上面是比較容易算清楚的可見成本,中檔茶可見成本約為400元/斤,高檔茶則超過700元/斤。

3.營銷成本

廣告和推銷是花錢的無底洞,日常飲用的各種5元/瓶的冰紅茶、冰綠茶飲料,如果其成本是2.5元,那麼瓶子大概1元左右,飲料的價值大約在5毛,剩餘1元就是營銷成本。茶葉的營銷也有類似的例證,小罐子2018年賣出20億也剛剛平本而已。當然我國大部分茶葉的宣傳還是停留在原始階段,靠簡單的平面廣告或者自媒體廣告,甚至還有相當多是靠老闆的人際關係賣茶。營銷成本在不同企業差異巨大,小編在這裡也不容易算清楚。但不管哪一種營銷形式,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投入。

4.其他成本

一個茶企如果要正常運行,至少還需要幾名辦公室文員和財務人員來做好各種記錄、臺賬、以及財務工作;生產車間起碼得有1名懂技術的製茶師傅。這些工作人員每年可能就只忙1個月,其餘時間大都無所事事,但是企業為了留住人,每年也是發12個月的工資。



此外,目前的茶葉跟大部分其他農作物一樣,收成的好壞還要看老天的眼色。比如說2018年的春季,江蘇丘陵茶區接連遭受3次晚霜侵害,直接損失茶葉產量的20%以上。

5.茶葉是不是很暴利?

如上所述,高檔茶可見成本已經超過700元/斤,再加上品質溢價和品牌溢價等因素,市場終端售價一兩千元每斤也算很正常;有些稀有特色茶,比如黃金芽,生產成本投入更大,產量更低,但是品質異常優異,所以賣到兩三千元也不算太暴利。

排除特殊情況,比如大紅袍母樹上產的茶葉,某山上某一株茶王樹上產的茶葉……只是把茶葉看作一種飲料來看,再好的茶葉正常成本價也就千元左右,賣到什麼價格是暴利,您心中應該有數了!那些動輒大幾千甚至多少萬的茶葉,呵呵,那就只能說土豪的世界我們看不懂了。

6.為什麼茶農的茶和外地茶便宜?

同樣是江蘇丘陵茶區,為什麼散戶茶農的茶葉就比企業的便宜很多?且不說茶農只靠一鍋打天下,產品質量和穩定性與企業完全沒有可比性;更主要是因為農民自己的土地和勞動力沒有算成本,他們低價銷售,賺的就是自己的工錢而已。

至於外地(主要川貴地區)茶便宜,主要是因為地域經濟水平差異,這些地區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遠低於江蘇;而且氣候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每年生產時間是江蘇的數倍。此外,便宜的也基本都是沒有品牌的低檔茶,真正高質量的早春茶也不會比江蘇便宜太多。

江蘇丘陵茶區雖然與其它地區的情況不盡相同,但仍然能夠窺豹一斑。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茶葉技術人員的斷代,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茶葉價格還會持續升高。倒逼機械化是必然趨勢,以後再喝手工採的茶,就算沒有暴利也只能是土豪的專利了!


雲起茶文化


茶葉現在是憑良心喊價,我曾經參加一次茶評會,一個號稱是專家的人,抓起一把茶葉放在鼻子聞聞,口裡喊著,此茶為上品茶,定價為3000元一斤;只見他又從另外的一個罐子裡抓出一把又放在鼻子上聞了聞,這個茶明顯不如那個茶,還有一點糊味,定為200元一斤,屬於大眾茶。專家一陣喊價,沒有誰表示有意見,在那個特定的場所,誰敢表示不同的意見呢?所有的一切都得聽專家的。這是上面專門派來的評級驗收專家,難得一次機會,莫非你不承認評級結果,這個機會不是天天都有的。再說,不相信專家的也不行,那樣的話,你的茶葉就會賣不動,受到損失的仍然是你自己。


6353902879


  今年春天,大概三月初,有個朋友來茶城買茶,當時春茶下來的還不多,帶他去買了點烏牛早,價格記不太清楚了,大概300-400一斤這個樣子

我喝綠茶比較少,但當時嚐了一下,覺得還是挺不錯的

前幾天,在一個商戶家喝了點今年新的白牡丹,散的,還沒壓餅。按說,新白茶一般不太好喝,青味會比較重,但這家做茶比較認真,萎凋時間相對較長,而且由太陽曬乾,喝起來味道也不錯,問了下價格,200-300這樣吧

也是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吃飯,有個朋友帶了點在福建買的鐵觀音,清香型的,嚐了一下,味道還不錯(個人不太喜歡這種鐵觀音),問了下價格,也就是300多買的

~~~~~~~~~~~~~~~~~~~~~~~~~~~~~~~~~~~

不得不承認,現在市場中茶葉銷售很不規範,看人定價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是,至少以我的接受程度來說,在200-500這個區間內找到適口的茶,並不困難,當然了,總還是需要一點茶品鑑別的能力。

每個人的口感有異,我覺得還不錯的茶,換一個口高的人來喝,可能就覺得無法下嚥了,這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我覺得這種人畢竟還是少數。

萬元以上的茶不是沒有,但那東西也不是為咱老百姓準備的不是

~~~~~~~~~~~~~~~~~~~~~~~~~~~~~~~~~~~

物品的稀缺性以及市場的需求度,決定了價格,要知道,現在中國每年茶產量在200萬噸左右,內銷+出口估計也就150-160萬噸,明明就是供大於求,怎麼可能保持價格高企?

但假如您了非要追求20年老白茶,被爆炒的稀有古樹生普,幾萬個芽頭做出來的極品紅茶,頭採的西湖龍井,那價格自然是高高在上,畢竟商品的稀缺性在那裡擺著的,但那東西真的是為你我這樣的平頭百姓準備的嗎?

~~~~~~~~~~~~~~~~~~~~~~~~~~~~~~~~~~~

前一陣給個朋友幫了點忙,後來他送過來一箱哈密瓜,本來以為不是什麼好東西,吃了一個才發現,秒殺我之前吃過的所有哈密瓜,後來才知道,是新疆產的特供。東西真好,但畢竟不是咱日常過日子的消耗品呀。

最後說點有些人可能不愛聽的

在知乎茶類下面回答問題的,就我所知的範圍,大多是茶商,換句話說,就是靠茶吃飯的人。這些人,無論是線上如知乎,還是線下如我們市場內,我還沒見過哪個人說“我的茶不好,別買我的茶”這種話。

但我曾聽過,有客戶在某一茶商處買茶,茶商將這款茶誇的天花亂墜,過一段時間後,客戶拿著這茶去讓他品,說是別人家的,問他怎麼樣,結果被他貶的一錢不值這種事情。

所以,聽茶商說話,多少要留點心。尤其是在涉及到具體茶品,或者某一類茶優劣的時候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家東西好,願意說給別人聽,那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如果除了說自己東西好之外,還要把其他人家的東西都貶上一通,我覺得就有點問題了。

至少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六大基本茶類裡,每一類裡都有精品茶,都有口糧茶,都有垃圾茶。並不會出現只有某一類茶能喝,其他的都是垃圾,根本不能下嚥這種情況。

免費獲取奶茶開店絕密資料請關注微信號:coconc88



奶茶物語


幾百塊一斤的茶葉,你買的是人工採的,還是機器採的,我們老家宣城溪口的茶葉,都是高山上人工採的,早上天沒量就開始爬山,採到晚上天黑才回家,還得立馬把茶葉給做了,如果你們能體會一下采茶的辛苦,我們這上好的茶葉都賣不動,被收茶葉的二道範子給打壓價格。真希望你們能來我們這旅遊,順便親手採採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