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他,捻军蓝旗领袖,被洪秀全封为太平天国鲁王,让湘军猛将鲍超、淮军将领刘铭传闻风丧胆,望风披靡,更被淮军老大李鸿章称誉为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淮军皆称此人不亡,捻军不灭。最终,清军不得不使用暗杀的卑劣手段,结束了他英勇的一生。

试问此人是谁,他就是二十岁率领捻军骑兵大败亲王僧格林沁蒙古铁骑的少年英雄任化邦,小名任柱。

咸丰八年(1858年),任柱率领捻军与太平军联合抗清,此时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向捻军各旗主封王。此时,年仅二十一岁的任柱,因担任捻军蓝旗旗主而被洪秀全封为鲁王。此时的清廷把重点放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对于捻军的发展不予重视。而任柱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捻军的力量。


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李鸿章

直到同治四年(1864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被曾国藩九弟曾国荃攻陷后,清廷才腾出手来围剿已经遍布北方各省的捻军。太平天国灭亡,而太平军并没有被彻底消灭,由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领导的太平军很快就与任柱领导的捻军进行联合。两军联合后的第一个大捷,就是在曹州设下天罗地网,把僧格林沁迎入埋伏,一举歼灭僧王的三万蒙古铁骑。僧王也因长途跋涉,连夜追赶捻军,几天不下马,以致最后身体疲惫,无力举动大刀,最后被捻军小将张皮绠手起刀落而斩杀。僧格林沁被杀,对于清廷不啻为天塌地陷。两宫皇后和同治帝亲自祭奠僧王,并谥号号“忠”,让其配享太庙。僧王能配享太庙这一荣誉,让他死而无憾了。大清二百多年,能配享太庙的蒙古王公,只有两位:一位是康熙的女婿固伦额驸蒙古第一猛将策棱,而另一位就是骁勇善战的僧格林沁。


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僧格林沁

而有清一代,在汉臣中只有张廷玉有资格配享太庙,因为这是雍正皇帝的遗言。就是因为这样,张廷玉在乾隆朝还是不放心,曾向乾隆旁敲侧击试探自己百年之后是否能受配享太庙这一无上的荣耀。乾隆当场大怒,甚至一度取消的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后来因种种原因又将其恢复。如果当初乾隆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资格而没有恢复,汉臣中将无一人能享此荣耀。不论是后来曾国藩的“文正”谥号还是“侯爵”爵位,还是李鸿章的三眼顶戴花翎,都无法与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耀相比。僧王死后能被清廷追赐配享太庙的资格,足见皇帝对他的恩宠。

当年僧格林沁因连克太平天国北伐军,生擒统帅林凤祥、李开芳,而被清廷加封为亲王,并世袭罔替,俸银加倍。而整整十年后,这位曾以镇压太平军屡屡加封的僧王却最终被太平军和捻军联手所剿灭。这可说,冥冥之中的天之定数。


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太平军

僧格林沁薨后,以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曾国藩统率淮军接力剿杀捻军。曾国藩在和捻军接触后,仔细研究分析捻军情况,向皇帝报告:臣察群贼之中,以任柱之骑最悍,以赖文光之谋为最诡。可见,任柱的骁勇,加上赖文光的计谋着实让曾国藩也头疼不已。果不其然,同治五年,赖文光与任柱领导东捻军在湖北的尹隆河畔与淮军猛将刘铭传相遇并发生激战,直接歼灭两万多淮军,四名清廷将领阵亡,洋人教官毕乃尔和其属下的洋枪队全部阵亡。当时的刘铭传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摘掉顶戴,脱下黄马褂,等死。如果不是湘军猛将鲍超及时来救,刘铭传的小命也难保。即使湘军和淮军两大猛将联合也难敌捻军骁将任柱。从此,刘铭传和鲍超只要见到任柱的旗帜,往往不战而逃。


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任柱

曾国藩虽然能剿灭太平军,但对不同战术的捻军束手无策。曾国藩曾指出太平军与捻军的不同:太平军人多志大,而捻军飘忽多马,看到有利的形势,就狠狠地打,稍一失利,便风驰电掣般撤去,保存有生力量。当初的僧格林沁就被捻军这一战术拖死了,骑马如履平地的蒙古骑兵纵使夜夜不下马,也难以追到飘忽不定的捻军。捻军最终拖死了僧王,拖垮了曾国藩。此时,清廷不得不让李鸿章上马了。老李对自己一手创建的淮军还是相当了解的,用起来确实顺手。

李鸿章借鉴老师曾国藩失败的教训和意见,采用处处设防,布下重兵,筑起长墙,以清圩方法断绝捻军的补给,训练大批马步兵,作为游击之师,往来策应,接着步步为营围剿捻军。但捻军的骑兵实在太多,有的捻军士兵一人就有两三匹战马轮流换着骑,速度极快,有时甚至一日数百里。李鸿章的长墙还没建起就被快速的捻军骑兵所冲垮。


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曾国藩

其中,李鸿章最怕的就是捻军猛将任柱,再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任柱称雄十年,拥有万骑,东三省及蒙古马兵俱为战尽,实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刘三省,鲍春霆皆畏其锋芒。”其中的东三省及蒙古马兵俱为战尽说的就是僧格林沁被任柱全歼,而刘三省,鲍春霆皆畏其锋芒,说的就是手下大将刘铭传和鲍超见到任柱的捻军就跑。

同治六年(1867年),李鸿章调集淮军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各省一二十万大军三面围堵捻军。两军在日照大战一场,捻军没有发挥到自己的优势,被清军包围,只能且战且向沿海靠拢。但东部沿海还有洋人的炮舰等在海面上。此时,刘铭传害怕任柱孤注一掷冲破自己的包围圈。因为他知道如果任柱率军与他真刀真枪的拼杀,自己难有胜算。想想当年在尹隆河畔,自己差点被任柱要了小命,刘铭传心里就发憷。于是,他不惜以两万两白银和五品顶戴收买捻军的潘贵升,让其暗杀任柱。


他,太平天国鲁王,李鸿章誉为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

捻军

第二天,东捻军众将领鲁王任柱、遵王赖文光、魏王李允、荆王牛洪升同时上阵。其中,任柱率领自己的蓝旗军冲杀在前,清军听到任柱的大名闻风丧胆,纷纷后退。眼看任柱即将冲出清军的包围圈,就在此时,被收买的叛徒潘贵升混到任柱身边,用手中的洋枪射向鲁王。可怜,一代猛将二十八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任柱死后,其他将领虽然冲出清军包围圈,不久又被包围在扬州,全部壮烈牺牲。

任柱一死,李鸿展的恐惧之心终于消除。但他不得不承认任柱为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就连曾国藩对任柱也佩服至极,称“任柱骁勇善战,项羽之俦,人中怪杰也!而任柱能获晚清四大名臣中两位名臣如此高的赞誉,可谓生也豪杰,死亦鬼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