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法院採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進行判決

中國互聯網法院採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進行判決

據當地新聞媒體《環球時報》4月25日報道,在中國,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多地用於法庭案件的和解。

在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論壇上發表講話,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於2018年9月成立,據報道處理了14,904起案件,據稱該法院採用了人工智能(AI)和區塊鏈等技術進行判決。

據報道,張雯院長告訴《環球時報》,“到目前為止,(使用區塊鏈技術)結案的41起案件中,當事人選擇庭外和解,而不是在40起有區塊鏈確鑿證據的案件中提起訴訟。”這促進了該國社會信譽的發展。她亦指出,法院已在58宗案件中使用區塊鏈收集及提供證據。

張雯院長說:“在目前使用人工智能作為決策助手的情況下,效率高於準確性。人類法官最終要對公正的裁決負責。但我們正朝著未來邁進,屆時我們將看到一位人工智能法官坐在臺上。”

去年12月,中國東部杭州市的一家互聯網法院求助於區塊鏈,以打擊網絡作家的盜版行為。互聯網法院法官王江橋表示,由於“區塊鏈保證數據不會被篡改,所有存儲在司法區塊鏈系統中的數字足跡都具有法律效力。”

去年9月,中國最高法院裁定,經區塊鏈技術認證的證據在法律糾紛中具有約束力。最高法院宣佈,“相關方通過區塊鏈採集和存儲的數據,經數字簽名、可靠的時間戳和哈希值驗證,或者通過數字取證平臺採集和存儲的,互聯網法院應當認可作為證據提交的數字數據,並能夠證明所使用技術的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