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全文共2827字 | 阅读需6分钟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1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公元731年,大唐开元十九年,又是一年“高考”季。

这一年,30岁的李白在长安浪迹市井,19岁的杜甫还在山东地界游山玩水。

在“大唐高考”公众号上,一些诗坛大咖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个叫王昌龄的山西人留言:我必考。

一个叫孟浩然的湖北人留言:我正在准备二战。

一个叫高适的河北人留言:我坚持保送这条路。

一个即将年满30岁的中年人微微一笑,在评论区留言:我要当状元!

这一年的科考,注定不属于王昌龄、孟浩然和高适,只属于另一位山西祁县的考生。

这人写得一手好诗,书画琴棋样样精通。早在十几年前,他就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步诗坛。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就是王维,诗坛大咖中最牛X的考霸。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王维的牛X之处在于,在京十余年间,主要工作是担任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艺术指导,完全没时间复习考试。

据说,王维初见玉真公主时,给公主弹了一曲《郁轮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绕梁,满座皆惊。

奏毕,公主问他:除了琵琶你还会什么?

王维回答:作诗,绘画,书法一样拿手。他拿出整理好的诗作,一篇篇,一首首,读得公主双眼闪光。

I Want You!

王维在公主身边一呆就是十几年,直到开元十九年高考信息发布后,王维才着手准备参加。

放榜时,王维的成绩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全国状元!

有人问他:求教大神,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维很平淡:就随便翻了翻书,背了些材料,考场上随便写一写,我可真没怎么准备呀,关键是心态好。

这种招黑的回答,这个考霸中的考霸,想想真的好气啊!

2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如果说王维属于天才型的考霸,那元稹就是勤奋型的考霸。

他没王维那么神,却一样在“高考”的过程中披荆斩棘。

793年,15岁的元稹以明经及第,这在同龄人中已属不易。

唐代高考科目甚多,报考最多的科目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两科相比,进士科难,明经科易,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换句话说,明经科,类似211高校的层次,而进士科,却是985名校的等级。

在大部分备考考生眼里,越难考越体现水平,越难考进步空间越大。因此,尽管进士科录取率低,多数考生还是更为看重进士科。

元稹不一样,他很务实,脑子也很清楚。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元稹家里很苦,父母可没那么高的期待,能考上211就很好了。

元稹也是这么想的。他为尽快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随后被分配到山西蒲州政府办公室担任科员。

在基层摸爬滚打几年后,元稹积累了不俗的办事能力和工作经历。800年,元稹选择进京,参与吏部组织的新一轮中央各部门干部选拔,考试优秀者可正式授予中央机关各部门职务。

面对大好机遇,元稹很辛苦地备战,发际线差点没保住,可惜,801年组织的考试,元稹落榜了。他又刻苦复习了一年,终于802年正式被朝廷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元稹,成功了。他是务实型的考霸,一步一个脚印,途中没有太多坎坷,却也不显得过于轻松。

3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有考霸,就有学渣。

大唐诗坛的学渣,其实可不少。

杜甫,就是学渣中不太用功的代表。

24岁那年,河南籍考生杜甫落榜了。

考试试卷下发前,杜甫心情还是很稳,做着做着,他的笑容逐渐凝固。

我的天,这题咋恁难!不会写呀!谁出的题?

下了考场,杜甫的心凉了半截,估计是要复读了。

成绩下发后,果不其然,录取名单里确实没有杜甫的名字。

复读就复读,又不止我一个复读生!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离开长安后,杜甫去了兖州省亲,原本打算在老爹那里找个清净的地方复习备战。可惜,没复习两天,杜甫就坐不住了。

人说山东风光好,杜甫先在周边旅游了一圈,算是缓解压力。

没想到,这一游,就刹不住了。

此后八年间,杜甫游遍山东诸多名山名景,就是没花时间复习。

八年后,杜甫偶遇被玄宗皇帝取消关注,又被礼貌地请出京城的李白。

杜甫是李白的铁粉,偶遇偶像,杜甫跟着李大佬又是游玩了数月。直到考试前夕才回到京城。

这一次,又落榜了。

这次倒也不怪杜甫,全怪宰相李林甫搞了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导致本届全体考生“被落榜”,一个都没录取。

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啊!

大失所望的杜甫想必会有些后悔,玩了八年,耽误了复习的大好时光,真是早考早快乐,晚考晚悲哀。

4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杜甫是不用功的学渣,那高适就属于一心一意走野路子的学渣。

723年,20岁的高适进京了。他很穷,穷到吃饭都是个问题。

可高适却从没打算参加高考,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干谒,就是找关系,投奔朝中权贵,做个社会活动家。

选择干谒这条路,高适比李白还早了几年。

只可惜,李白出道时早有诗坛名咖贺知章替他造势,“谪仙人”的名声在李白进京时就已流传在外。随后李白轻松搭上玉真公主这条线,混得风生水起。

高适却很惨,不但出道前没人宣传,身上还没钱。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没钱,很限制想象。

没钱,就做不了社会活动家。

高适在长安城待了数月,居然没摸到门路。更糟的是,此时再想参加科举,已经晚了。

同行好友纷纷安慰说:别灰心,干谒这种风险很大的路子,肯定需要漫长的等待,没准哪天就有导师为你转身了。

高适却颇感无奈地回答:不等了,我的盘缠快用完了,我要回去了。

他谢绝众人的挽留,头也不回离开了长安。

要面子的高适此后25年间不止一次尝试干谒,却都铩羽而归。

直到那首《别董大》问世,常年穷困潦倒的高适一跃冲进“大唐流行诗歌榜单”Top 10,这才最终被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收入幕府。

可惜,宣告干谒成功的高适,这一年已经49岁了。

他的坚持结出了果实,只是整个过程显得也忒长忒苦了些,实在不值得学习。

5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大唐诗坛除了考霸和学渣,还有一个另类,他不是考霸,因为他没资格参加高考,他更不是学渣,因为他天资聪颖,老早就有名作《雁门太守行》问世。

这个人,叫李贺,他的遭遇,叫终身禁考。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810年,李贺从河南老家赶赴都城参加高考。奇怪的是,几乎所有考生都顺利拿到准考证,李贺却迟迟没领到,直到所有考生走光后,焦急的李贺才忍不住上前询问情况。

礼部官员查了查名单,冷冷对李贺说:你的考试资格被取消了,无法下发准考证,回去吧!

李贺脸上一阵煞白,不禁颇为恼火:请问是何原因?我李贺祖上贵为皇族,政治清白,为何无故取消我的应试资格!

这人漫不经心又略带嘲讽地说:这个问题,还是回家问问令尊的好。

李贺很不解,继续索要说法。

这人只好详细解释道:你父名为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你来考取进士就是不避父讳,是大不敬,我们怎敢录取你,回去吧,这辈子不要走这条路了!

说罢,贡院官员相继离去,只留下李贺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

还没来得及争取,未来已是一片苍白,可这又怨得了谁?

长安的天是蔚蓝的天,长安的街市车水马龙、热闹异常,长安的高楼临立、富丽堂皇,这一切,却在李贺眼中越来越昏暗、模糊。

他已然找不到来时的路。

大约6年后,长期抑郁感伤的李贺含恨病逝,终年27岁。

征程还没开始,就已提前结束,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委屈。

6

大唐的考霸和学渣


有考试的地方,就有录取和复读。

有考生的存在,就有考霸和学渣。

大唐的考霸与学渣们,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意气风发,有人黯然神伤。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对于需要通过考试一步步晋升的芸芸众生,没人耗得起,更等不起。

于是,选择做一个勤奋踏实的考霸,慢慢向上,蓄力向前,方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