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平均降價52%,藥企關鍵抉擇:要麼創新,要麼淘汰!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免費獲取大健康產業戰略數據

“4+7”平均降價52%,藥企關鍵抉擇:要麼創新,要麼淘汰!

醫藥網4月30日訊 4月25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佈會。體制改革司負責人介紹,帶量採購對藥物降價作用明顯,試點地區中標藥物平均降價52%。另一方面,仿製藥替代原研藥進程加快,在25箇中標藥品裡有22個是仿製藥。帶量採購為企業創新研發競賽打響了信號槍,誰在創新上領先一步,就越可能跟其他競爭者拉開差距。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會被市場擠出,醫藥企業即將面臨關鍵抉擇:要麼創新,要麼淘汰。

“4+7”倒逼企業創新升級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25箇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採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完成了約定採購總量的27.31%,醫保預付、醫院使用以及回款等有關政策也基本落實。

值得關注的是,在各項政策支持下,“4+7”中標品種使用量超出了預期,而“4+7”政策給行業所帶來的深遠效應也正在加速浮現。

國家醫療保障局負責人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

藥品集中採購最新進展時表示,將總結各地區試點經驗,檢驗各項試點政策配套措施一些持續性的功能。比如說,藥價虛高降下來,醫生的醫療服務價格是不是能夠進行一種正向的調整?價格到合理水平以後,能不能有利於促進醫藥企業的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有利於培植中國的企業規模的集中?所以在進一步擴大試點方面,將進行認真總結評估,聽取各方面意見,完善政策,再拿出一個推進的方案。

過去二十年,中國醫藥市場憑藉醫改推進和醫保擴容,從只佔全球的2%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從市場銷售規模看,仿製藥佔80%。一方面是仿製藥的步步緊逼,專利過期藥境況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仿製藥競爭加劇,而創新藥得到了大力支持和鼓勵,前景一片光明。

從企業公佈的2018年年報來看,研發投入普遍大幅上升。恆瑞醫藥2018年研發投入達26.7億元,較去年增長了51.81%。復星醫藥2018年研發投入為22.5億,同比上漲76.49%。企業對創新越來越重視,新藥審批上市速度也不斷加快。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就有十個創新藥物上市或獲批適應症。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排隊等待審評的藥品註冊申請已由2015年高峰時的近2.2萬件降至3000件以下。

中國生物科技起步較晚,國際企業通常有著研發實力優勢,但國內企業則更可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政策支持保護。與其硬碰硬,不如達成合作,優勢互補,方能把各自的優勢最大化。成立中外合資公司,引入海外技術是不少企業的選擇。如藥明康德和細胞免疫療法的領軍企業Juno攜手成立了藥明巨諾,專注免疫療法的創新。復星醫藥則和Kite牽手,致力幫助Yescarta登陸中國。

“4+7”平均降價52%,藥企關鍵抉擇:要麼創新,要麼淘汰!

借力CRO,縮短研發週期

創新研發是一個高成本、長週期的“苦差事”,而CRO行業的出現,為企業創新緩解了壓力。CRO機構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能夠直接對接具有相關資質的試驗機構和評價機構。CRO的工作可以覆蓋新藥研發及試驗的各個環節,按照覆蓋的藥物研發環節的不同,CRO又可以分為臨床前CRO和臨床CRO。企業通過將藥物研發業務外包給CRO機構,可以大大節省研究成本,縮短研發週期。

近年來,中國作為世界醫藥外包的熱土,行業發展迅速。目前,中國已經超過印度成為亞洲研發外包首選地。隨著成本壓力的加劇,外包已經成為大型製藥企業之間競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製藥公司對外包的決策和態度將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我國目前CRO整體行業剛剛起步,產業規模發展潛力巨大。對於本土CRO企業來說,未來如何打造完整的產業服務鏈不僅可以提高我國製藥工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儘快進入製藥工業價值鏈的上游,更是為了滿足我國醫藥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是大勢所趨的必然結果。

免費獲取大健康產業更多數據,請關注本號並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