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钦宗杀“西北王”童贯、明思宗杀“九千岁”魏忠贤,都成为了亡国之君?

历史一书生


其实这个问题是把两朝历史看在了一起,而且这两件事情没有联系,下面我们分开分析宋朝和明朝的亡国问题。


北宋亡国实质在于党争、吏治大坏、赋役纷起导致国力衰弱社会崩溃,在于积重难返的冗官和糟糕透顶的兵制导致文恬武嬉,在异族大规模入侵面前丧失抵抗力,而童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恶劣的角色,他怂恿、推动宋徽宗对西北大规模用兵,担任统帅后又争功诿过,造成西北边事的损耗更甚,更令大量宋朝精锐部队和财力、物力用于当时并没有严重威胁的西夏--宋边界,令北宋的财政支出大增,不得不变本加厉地增加赋役,加剧社会矛盾。

他是怂恿徽宗兴兵攻辽的关键人物之一,却在攻幽州时溃败,启金人轻视觊觎之心,又在大同问题上寻衅于前,弃军潜逃于后,可以说,金人敢于在辽亡后不旋踵即兴兵大举侵宋,童贯这位“姥相”的拙劣表现“功不可没”,所以童贯是误国坑民,卖国害己,即便仅仅按照军纪他也死有余辜。

明朝之亡同样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突出的一点,即皇室和内阁争夺财权,在户部外另立直接受皇帝支配的财源,并为此创立“两监”,与民争利,而阉党和士大夫阶层的争斗又让吏治进一步毁坏,激化了本就尖锐的社会矛盾。自万历之后明朝多次在边疆和外国用兵,大伤元气,多次战争失败导致更多损耗,这一切不得不靠增加赋税额和额外捐来填补,而增加这些势必让民间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令天下鼎沸的民变。



宦官阶层是皇帝与士大夫、职业军人和民间争利的直接助力,充实内库的“两监”几乎都是太监充当,导致明末战事屡屡不利的宦官监军制度,担当者同样也是他们——就不用说东西厂的特务行径了。而这些宦官中许多人也借机作威作福以肥己,甚至滋生更大野心。可以说,宦官和皇帝、士大夫一样,都是令明末社会崩溃的蛀虫中之一群,且是仅次于皇帝本人最恶劣、最猥琐的一群,而魏忠贤则是这群蛀虫中最肥大的一只,天下已坏,他死了明亡,他活着明只怕亡更快。


星鵼下的誓言


童贯和魏忠贤都有一个共同点,做事分得清轻重,深知覆巢之下没有完卵,虽然都是奸臣但能力还是有的。而他们死后文臣掌权,也有一个共同点,文臣光打嘴仗,互相推诿。


用户174629721


钦宗总共才当了几天的皇帝啊?就把亡国的责任推给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