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户7671529619944


“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世界遗产委员会)

泰山,它没有衡山之秀,没有华山之险,没有嵩山之峻,也没有恒山之奇,但是它却是五岳之首,中华名山之首,其原因不是因为它的雄,而是因为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泰山的特别之处便在于,它以拔地通天的雄姿,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华民族一起成长,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即泰山文化。

封禅文化

封禅,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史记正义》记载: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意思是,在泰山山顶建筑天坛祭拜天帝,表达虔诚之心,这叫做“封”,而在泰山的下方建造方台祭拜地神,表达恩德之心,这叫做“禅”。

可见,泰山乃是当时的封禅之地。

其实,封禅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可见于《管子·封禅篇》,而泰山封禅其实也是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期便有七十二君封禅泰山之说,只不过当时的泰山应该指的是泰山及其周围的山峰。但是由于缺乏详细史料,在这里就不具体介绍了。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正史记载中,真正意义封禅泰山的活动乃是从秦始皇开始。

“而遂除车道 , 上自泰山阳至巅, 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虽说,始皇帝封禅泰山的整个过程具体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自始皇帝封禅泰山之后,后世的帝王开始延续了封禅泰山的活动。

泰山,逐渐被帝王之气所笼罩。自始皇帝开始,到宋真宗为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

泰山在上古时期被选为帝王祭祀封禅之地,一是因为,泰山之高,一是因为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而秦始皇之所以封禅泰山则是为了稳定民心,以及给自己歌颂功德。

而自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封禅泰山其原因也无非是以上所说的几点。

历代皇帝的封禅泰山活动使得泰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封禅文化,皇朝六帝,千年时光,泰山是帝王之山,是天子之山。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或许再没有任何一座山有泰山的地位之高。

泰山,它从上古走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诞生与成长。

二:诗文文化

泰山,连帝王都为之赞誉的“神山”,怎能少的了文人的赞誉,而关于泰山的诗文自然数量庞大,今天,我们就单单聊一聊唐诗中的泰山。

首先,就是封禅泰山题材的诗文。

唐朝时期,便有两位皇帝封禅泰山,那么关于封禅泰山题材的诗文肯定是少不了的。

明君封禅口重光,天子垂衣历数长。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此诗为卢照邻《登封大醋歌四首》中的一首,写的是唐高宗封禅泰山归来之时,心情大好,赐宴群臣,恩施天下。

当然,在唐诗中,要说写得最好的在我看来就是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写出了泰山的崇高之美,雄伟之丽,更写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激情壮志。

彼时,二十四岁的年轻诗人漫游江湖,虽然科举落第,但是内心却充满了斗志。

第一眼见到泰山之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待细细揣摩之后,泰山的高,走出齐鲁国境依然能见到,泰山之美,是千种秀美风景的汇集,同时又充满了力量之美。

看着层层的白云,忘却外界的时间。站在泰山顶峰,可以一览众山的渺小。

彼时的诗人刚刚科举落第,心情失落,但是见到巍峨挺拔的泰山之后却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斗志。

曾几何时,我们都像年轻时的杜甫一样充满了斗志,充满了激情。

那,拔地通天的泰山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三:总结

其实,当你真正的了解泰山之后,你会发现,泰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它喻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易君左先生曾提议将泰山定为中国的国山,以激励民族抗战精神,可见,泰山在中国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最后,再提及一下泰山的特别之处,泰山,它不只是一座历史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更是一座精神名山。


世间人物


生活在泰安,身后是泰山。泰山是我国的国山,没有之一,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就凭这些称号,就可以看出泰山的特别之处了。
泰山座落在泰安,泰安寓意“国泰民安”


,从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位帝王登山登山祭祀,这是其他山不能比的地方。所以百姓崇拜这座山,也因此成为众多百姓心中的“神山”。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到此一游,或用诗歌赞美,或留下石刻,现在山上共存有2200余处石刻,所以说这里是一个精神家园。
泰山的故事多,神话故事也多,泰山上有大量的宫观寺庙,这也是特别之处。相信有一首诗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甫的“望岳”,诗中“一览众山小……”更是描写泰山雄伟与磅礴。泰山每年都吸引许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游览,足可以看出泰山特别的魅力所在。


泰山王二小


古人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之重何解?

泰山以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独尊而名扬天下,荣登中国十大名山之首,美誉“天下第一山”。

它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绝妙的结合体,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秦始皇开始,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帝王登泰山者始于秦始皇,相继有汉武帝,光武帝;唐代有高宗,玄宗,武则天;宋朝的宋真宗;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帝都曾到泰山巡游封禅,因此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而流芳百世。

同时,泰山又是佛、道两教的盛行之地,因庙宇、名胜遍布全山,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史迹,也吸引着历代骚客文人,漫游泰山,享山川之美。

古往今来,歌颂泰山的名篇,不计其数,如同“广告效应”一般,深入人心,因此泰山之名,才得以尊为五岳之首,名垂千古。

然而,对于泰山我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误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

其实泰山海拔仅1532米,在中国的群山中并不高,比西岳华山低近千米。它的地位之所以如此崇高隆重,是因为地理和历史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从地理上看,泰山为黄河下游地域内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化和山北的龙山文化充分说明泰山地区是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经常引发水患,古人大都借泰山来躲避水灾,因此,在他们心里泰山如同神祗般存在,保佑苍生,经此流传,渐渐被引为神话。

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狭隘,古人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日月所赐,从而产生莫名的崇拜心理。

泰山居住的太昊少昊部落,其“昊”字既是天上有日的含义,太昊少昊也被尊为太阳神。为了让天更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祈祷,高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当时的人活动范围有限,把泰山认为最高的山,在这里举行祭祀。

“泰”和“岱”二字在古文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

后来泰山逐渐演变为风景名胜,四大奇观闻名于世即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泰山佛光,黄河金带。

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日出东山,看第一缕曙光慢慢撕破无边天际,使东方天幕由漆黑逐渐转为鱼肚白进而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此等大片的既视感,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泰山佛光也是岱顶奇观之一。它是光的一种衍射现象,在半晴半雾的天气,太阳斜照,就会看到彩色光环,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雨后初晴且无风时,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

黄河金带出现在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

“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正是这个景观。

从历史上看,由于先人活动范围决定在泰山祭天崇拜。然而,这种崇拜并没有随生产力推进和知识进步而消失。反之,愈演愈烈,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泰山封椫”的活动,使泰山祭天得以扩大。

这种行为无异于强化了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随后封禅祭天成为历代帝王登基必做的大事之一。

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人们修建庙宇,摩崖石刻,其规模之大,精品之多,时代之久,书体之全,在国内外名山当中是无语伦比的,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因此黎民百姓心中,泰山之重无与伦比。

有了这个历史,文人墨客没登临泰山总会有颇多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便形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如魏晋谢灵运,一曲《泰山吟》,“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震荡人心;诗仙李白,攀登泰山,不胜感慨,“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诗圣杜甫登山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绝唱......

无独有偶,来的名人越多,吸引的人就越多,久而久之这就如同种子般生根发芽,遍处开花,泰山之名因此愈来愈响亮。这也为后来泰山在1987年被确认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重要原因。

总之,不管是帝王来泰山封禅,加强封建统治者的管理制度也好;还是百姓来泰山祈福,求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保佑也罢;或者佛道来泰山,借泰山之名弘扬自己的理论;亦或文人墨客来泰山,游历山水......

不论目的如何,他们都曾是现代旅游的先驱者,为泰山壮大贡献了一己之力,当敬之杯酒,聊表谢意!


扁担圈生活


泰山是五岳之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og山)它山坡平缓,山脚礅实,山势峥嵘,山体安泰,故而有:稳如泰山,安如泰山,泰山极顶之词汇。泰山有悠久的文化遗迹,有宏伟的古代建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到此山,举行过:封山祭祀,自古以来被人们看着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泰山极顶处,有座宫殿式的建筑,名叫碧霞祠,这里供奉着泰山之母~碧霞元君。

传说碧霞元君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住在徂徕山下,但徂徕山太小了,景色也一般。于是她就腾云驾雾,四处观察,在空中看到了气势磅礴的泰山,不由得心中大喜,决定选泰山为新的安身之处。可是,柴王爷也看中了泰山的好风水,决计要排斥碧霞元君,为了表明泰山有主,柴王爷拿出一只木鱼埋在绝顶的松树下,作为占据泰山的标志。

碧霞元君更是高他一筹。一天深夜,她悄悄地潜入柴王爷埋木鱼的地方,把木鱼拿了出来,又往下挖了三尺,埋下一只绣花鞋,然后把木魚放在上面,用碎石盖好,收拾停当后才高兴地离去。一天,玉皇招集众神仙商议分封泰山之事,按照规定,谁先到泰山,谁就是泰山之神,柴王爷很是得意,胸有成竹地说:我先到达泰山的,理当成为泰山之神!“你有何凭证?”玉帝说。“我在山顶的大松树下埋有木鱼!不信可以当众去查看”!柴王爷道。柴王话音刚落,碧霞元君站起来说:“我比柴王爷早到泰山一年多,我更有凭证”!玉皇大帝说:“你们不要争了,我们一起到实地去看看吧”。于是大家一起飞至泰山,众神仙围住山顶,柴王爷在树下,不一会儿挖出了那个埋下去的木鱼。很是得意洋洋!碧霞元君神色坦然,也从此树下继续挖下去,不一会儿挖到了那只绣花鞋,众神仙惊奇不已,一致认为碧霞元君到泰山更早!所以玉皇大帝就把泰山分封给了碧霞元君,并封她为泰山之母!泰山还有一特点,在其不远处的曲阜孔府,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最豪华的封建贵族府第,汉武帝后的历朝历代皇帝先后封孔子子女嫡裔为奉祀君,关內侯,文宣公,衍圣公,世袭衍圣公等,衍圣公不仅位爵上公,班列朝中文官之首,而且是唯一能与皇帝并肩于御道上的人。可见孔子后裔所受的恩宠达到了何等程度!


春雨201749550


五岳之首,傲视群山,用三维地图,上帝视角的视频告诉您答案!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80, "file_sign": "\

泰龙时空


泰山,又称岱岳,它在五岳之中不是最高的,也不是风景最秀丽的,但泰山做为整个华东地区的高峰,做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场所,自带无限神圣的光环与神秘感,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象征,五岳之尊的地位无法撼动。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山路的沿途留下的各种碑刻,也无声地向登山者们诉说着它的无上荣耀。

泰山俯视着的那座城市,名叫泰安,国泰民安的寓意,每当夜晚华灯绽放,站在山顶就可以看到泰安城的万家灯火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泰山脚下的那座大庙,名叫岱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时拜祭泰山神的地方,也是中国传统神祇东岳大帝和泰山尊神碧霞元君娘娘的道场,孔子在岱庙里也有殿宇,岱庙中还有小型的碑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的厚重积淀。

关于泰山的诗词非常多,其中诗圣杜甫的《望岳》最为有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可以说是当泰山的高大雄壮形象推上了最高峰,以至于到了今天,登泰山看日出都依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从红门始入,沿着历代帝王登山的那条中轴路径,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耗尽体力登上南天门,站在巍峨的玉皇顶上,眺望着东方那抹鱼肚白中升起一轮红日,万丈金光普照大地,那种感觉使人心旷神怡。

人们常说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其中的水是指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圣人是指孔子,这里面的山就是指泰山了。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不是单纯的一座山,它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底蕴,关于泰山的成语也非常多,就连老丈人都被称中国人称为岳父、老泰山,可见对它的尊重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这座山和其它的名山在意义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尽管它的高度并不是群山中最高的,就是在五岳之中,也没有西岳华山高,更没有华山险,也没有衡山那样秀丽,但泰山的气势无与伦比,上去之后看到那高大的碑刻“峻极于天”、“五岳独尊”,你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

今天的泰山作为一个五星级的旅游景点,在很多方面做得也是朴实憨厚,比如景区的建制相对成熟,全山遍布电子眼,大大增加登山者的安全性,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卫生间,山上沿途售卖的食物和用品近乎平价,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山顶的碧霞祠,是香火很旺的一座庙,很多人到那里祈福,也由当地政府严格进行管理,免费供给三柱香,没有某些庙宇漫天要价兜售物品等行为,维护了寺庙的神圣度。


要说泰山有多特点,似乎也没有多特别,沿途的风景甚至都并非多么秀丽,但它就是承载了几千年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从心里产生一种仰视的感觉。


周观鱼


泰山在形状上以宽底缓坡的椎体为主,给人以稳定的放心感,所以有稳如泰山之说,这也是泰山崇拜的根源之一。

因此,历代有成就的帝王纷纷登山封天,同时,一并禅地。当前,有文字可考的帝王就有秦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帝王。在泰山留下墨宝佳话的文人墨客就更数不胜数。使泰山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构成了泰山一步一景的独特魅力。

与曲阜三孔、邹城亚圣故里的儒家文化,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等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景观群,令人向往。








成城路上


泰山,我的家乡,五岳之尊,特别之处就是泰山极顶有碧霞元君(泰山奶奶),还有望海石,八十年代能爬上望海石看日出,为了安全现在不允许往上爬了。如果你来泰安必登泰山,你若不登定有遗憾,登了泰山碧霞元君保你平安,平安,永远平安!



梅松


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泰山景区分麓、幽、妙、奥、旷五区,其中麓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一段,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旷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这里坦途绿荫,溪深谷幽。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历朝历代,无论谁当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






思无邪学无涯


  封禅的地方为什么都在泰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位帝王都进行过封禅,而且封禅之地也基本都选择在泰山,泰山又因为何故,会被帝王们如此看重,甚至帝王们会把封禅泰山视为自己一生最耀眼的功绩!这其中到底有何奥妙呢?

  泰山

  泰山在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在远古时代被称为岱山,又被称为岱宗,直到春秋时期才改名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泰山。古时候的人习惯称其为“东岳”,是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们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被称为“泰山封禅”,其中“封”和“禅”是最重要的部分,“封”是为祭天,就是在泰山的山顶上用土筑成高台祭祀天帝,之所以要筑一个高台,是为了表示帝王们的功绩是天帝的恩宠,以此来报答上天的功绩;“禅”是为祭地,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上用土筑一个方台祭祀大地,用增加大地的厚度,来报答大地的福广厚恩之功绩。帝王封禅根本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帝王们取得天下后,以天之子的身份来祭告黄天厚土,以此来向天下百姓告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是合乎正统的。

  始皇封禅泰山

  祭祀泰山的活动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于高大山岳的崇拜,在《史记。封禅书》之中就记载有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事迹,这就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古代帝王们封禅的活动基本都是选择在泰山举行,也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独尊于天下;更是因帝王们认为泰山是离天最近,能直接于天底对话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泰山一直以来就被称为东岳,在古代的人们都很是相信五行之说,古人认为东方为生门,这是万物起始阴阳交汇的地方。帝王们一向视自己为天帝的儿子,之所以能统治天下,是受命于天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只有登临泰山祭告了天帝,才算是正真的完成了天子登临人间帝王的礼制。

  封禅泰山演绎活动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临泰山,且封禅泰山的帝王是秦始皇,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开创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封禅也是无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