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下“埋著”故事

三晉大地的每一個記憶都鐫刻著悠悠的歷史。那些蒼老的古蹟、刻骨的故事、流傳的傳說,都在呼應著厚重的三晉文化。行走,足跡遍經山西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水域,遊覽三晉的山山水水,看見的不僅是山肥水美、優美震撼,還有悠悠歲月、凝重歷史。

平遙古城下“埋著”故事

對於很多遊客而言,平遙古城留給他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古城牆。平遙縣,秦置平陶,漢置中都,北魏年間因避拓拔燾名諱而改名為平遙。那麼,平遙城牆始建於何時呢?

尹吉甫是西周名臣,曾在周宣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823年,率軍反擊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而進攻到太原地區,或許是曾在古平遙地駐軍的原因,因而留下了平遙城為尹吉甫修建的傳說。

傳說終究是傳說,最早的平遙古城當然不是尹吉甫修築的。有人說,平遙城牆始建於北魏,也有人說,始建年代無考。現在看到的平遙城牆,修築於明代洪武三年,平遙縣衙對原有夯土城牆進行了擴建,並加高、加厚、包磚。此後幾百年間,又進行了二十餘次修整。

平遙古城下“埋著”故事

平遙距太原90公里,晉中平原又無險可守,所以,歷史上平遙經歷的幾次戰火基本都與太原有關。公元960年,宋軍北伐太原,宋將李繼勳火燒平遙,不久,太原也遭到火燒水淹的噩運。靖康元年,金兵圍困太原八個月之久,戰火蔓延到太原周邊地區,太原和平遙先後淪陷,太原百姓被屠戮一空,平遙百姓被殺五千餘人。1938年,日軍攻陷太原不久,稍做休整就繼續南下。農曆正月十四,阻擊日寇的國軍退入平遙,封門死守,日軍轟塌上東門以南城牆30餘米,平遙淪陷,平遙百姓被屠殺數百人。直到今天, 我們仍然可以在太和門附近的城牆上看到日寇留下的累累彈痕。1949年,太原城牆在經歷戰火的洗禮後變得千瘡百孔,這一次,平遙古城因為戰火的及早熄滅得以倖存。

平遙古城下“埋著”故事

平遙城牆在冷兵器時代的幾次戰爭中並沒有發揮作用,但它卻在現代社會建立了功勳。1977年,汾河氾濫,尹回水庫垮壩,平遙城正是賴以城牆的庇護才將這造成70人死亡、同蒲鐵路中斷10天的巨大洪水擋在了城外。

事實上,當時的平遙城牆已經相當殘破,建國前飽經戰亂,建國後缺乏維修和管理,1977年水災過後城牆垮塌17處,一些單位和個人甚至扒下城磚建了倉庫和廁所。

過去城牆上建有3000堞口、72座敵樓,象徵孔子的3000弟子和72賢人,此時已經只剩下2座敵樓。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明洪武三年,重新改修城牆時,人們眾說紛紜,討論來討論去,藍圖總難確定。這天夜裡,大約二更許,眾鄉紳官宦仍為修城方案爭論不休,有人突然提議:“不要閉門造車,應該實地勘察一下,再來確定。”於是眾人相偕來到城外。

抬頭望去,城牆在一片朦朧中宛如一條破雲穿霧昂首欲飛的巨龍。人們看得心情激動,一股豪情油然而生。陡然,一股龍捲風襲擊而來,隨著龍捲風的平息,天空中飄飄搖搖地落下兩張黃裱來,那紙不偏不倚落到縣太爺的腳邊,縣太爺俯身拾起,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首七言絕句:十里城牆不置軍,列隊三千盡孔門。笑傲武夫總言戰,韜略運籌勝兵戍。縣太爺急速又打開了另一張黃裱,赫然一張“城”圖呈現在眼前。這是一張精緻而又頗有新意的圖,這圖既保持了原來龜城的基本樣式,又拓展了城的範圍,依然尊重於原有的八卦圖案模式,城的擴大隻是向西、北方向延伸,這種構建方式使得龜體稍稍地傾斜了一點,卻反而顯得更生動更富有立體感。城頭的變化很有創意,一改以往的夯土光禿禿的面貌,巧妙地增設了凹字形的垛口,共3000個,與那精緻的72個堞樓相映成趣,這些數字細細一琢磨,再根據那首詩的內涵去分析,不正是孔老先生門生的數目嗎?縣太爺與眾鄉紳、官宦趕忙跪下,拜謝上天的明示。

1980年後,平遙開始了漫長的城牆維修工程,到1993年結束的14年間,除了中間停頓2年之外,平遙每年都要修復少則數百米多則上千米的城牆以及城樓、敵樓等。與此同時,部分歷史街區和部分民居店鋪、清虛觀、縣衙、城隍廟等古建築陸續修復。1986年,平遙被國務院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下“埋著”故事

平遙城牆周長約6200餘米,高約10米。民間將平遙稱為龜城,並有“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修建,依此為勝”的說法。平遙共開六門,南曰迎燻,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六座城門出於軍事防禦需要均建有甕城,四座甕城外城門朝南開,下東門和北門的甕城外城門則朝東開,民間傳說這是怕這隻烏龜爬走,而將其左腿拉直並捆在麓臺塔上。所謂龜前戲水,是指城南的柳根河。平遙城牆其它三面均是筆直,只有南城牆蜿蜒崎嶇,就是因為南城牆是順著柳根河的流向修建的。不過,南城牆也因為這些優美的曲線而比其它三面城牆更具美感。

南城牆的盡頭,建有奎星樓。奎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運,建造此樓的目的就是祈求文運昌盛。奎星樓下,便是過去的平遙縣文廟,新中國成立後,文廟被平遙縣中學佔用,現在還保留有大成殿等一批古建築。重建於金代的文廟大成殿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是平遙古城中最古老的建築。大成殿規模宏大,令人驚歎,很難想象當年一個小小的縣城居然建有如此規模的殿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