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第二次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時候,作為大清的統治者,咸豐帝不僅不思抵抗之策,反倒倉皇逃往河北,致使幾代人經營的圓明園毀於一旦。又氣又羞的咸豐帝藉助酒色消耗身體結束生命,病重之時拒絕一個人的探視請求,結果成就了一個女的野心,毀掉了一個帝國最後的希望。

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這個人的名字叫奕訢,是咸豐帝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按理說哥哥病重,兄弟前來探視是人之常情,可是在咸豐病重時刻,每一個行動都涉及到朝廷政局未來的走向問題,因此這種探視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探視。為何咸豐帝會拒絕兄弟奕訢的探視呢?

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第一個原因是“羞”。清朝自入關以來,從來都是攆著別人跑,從滅南明勢力到平定三藩叛亂,再到收復臺灣、平定西北,再到平定西南,咸豐的祖輩一直為大清朝開疆擴土,剿滅叛亂。可是到了咸豐帝,他成了清朝第一位“逃跑皇帝”,撇下大清子民獨自逃跑,任大清被英法列強蹂躪。

這個時候,奕訢作為王爺和自己的兄弟來河北探視,世人會不會把兩個兄弟進行比較呢?一個逃跑,一個留守,誰更能得到認可,一目瞭然。咸豐帝羞於見奕訢,更羞於面對朝廷大臣和百姓。當時咸豐帝逃跑時,一幫大臣就力勸咸豐帝不要逃跑,堅守京城一同抗擊侵略者,可是咸豐帝卻被列強嚇破了膽,一路狂奔,此時的他心中能沒有羞愧嗎?

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第二個原因是“憂”。早在皇子的時候,奕訢就是咸豐帝爭奪帝位的有力競爭者,雖然最後道光選擇咸豐帝為皇帝,但是奕訢仍然被道光帝封為“恭親王”,還是軍機大臣,在朝堂之上握有實權,在群臣之中也有很高的威信。

咸豐帝逃跑之後,奕訢留在北京,處理同英法聯軍以及俄國的談判事宜。雖然最後割地賠款,但是奕訢畢竟停止了混亂局面,成為當時京城的實際統治者。這個時候,咸豐帝自然擔心奕訢奪權。奕訢此次前來探視,會不會是摸清自己病情的底細,從而決定提前動手呢?咸豐帝心中不安,擔心大權旁落,自己兒子無法繼承帝位,因此拒絕奕訢前來探視。

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第三個原因是“急”。這個“急”不是咸豐,而是肅順。肅順是當時咸豐帝身邊的紅人,跟著咸豐逃往河北。英法聯軍侵華期間,肅順一直幫著咸豐在河北處理政務,成為咸豐的心腹。而且咸豐病重之時也有意立肅順等人為輔政大臣,肅順為八大輔政大臣之首,這會是一個極有實權的位置。

如果順治帝順利即位,那輔政大臣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奕訢。奕訢不論是從皇親國戚的角度還是在京城的威望,似乎都要超過自己一頭。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奕訢探視成功,兄弟情深,說不定自己第一輔政大臣的位子就要讓給奕訢了。所以急眼的肅順自然極力阻撓奕訢的探視。

咸豐病重時拒絕了一個人的探視,成就了一個女人,毀掉了一個帝國

可惜的是,心胸狹窄的咸豐最終也沒能召見奕訢,反倒是把奕訢推向了慈禧。咸豐雖然給慈安留下密旨防備慈禧的野心,但是慈禧的手段和野心已經遠遠超出了咸豐的預料,結果慈禧不僅殺掉了肅順,除掉顧命大臣,還讓慈安莫名死去,最後執掌大權。此後的大清朝便在慈禧的統治下不斷地割地賠款,自己在宮裡卻歌舞昇平,葬送了大清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