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借荊州”究竟怎麼回事?

中華正聲


我是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劉備代表的蜀漢和孫權代表的東吳雖然是結盟關係,其實雙方是從骨子裡透著水火不兼容,而所有的矛盾都歸結在荊州。

結怨荊州
東吳孫氏和荊州的結怨還得從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算起(原本是十七路,劉備有皇室血統,算作第十八路,還有一說是劉備不算,曹操算作一路)。

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各有私心,導致討伐失敗,做為東吳代表(那時還只是烏程候,長沙太守)的孫堅無意中得到了傳國玉璽,於是有了稱帝的野心。這件事被同樣有不臣之心的袁紹知道後公然以盟主身份向孫堅討要,被孫堅拒絕。袁紹懷恨在心,就命令荊州刺史劉表在半路攔截孫堅。

劉表做為漢室宗親可以不用理會袁紹的命令,但是孫堅偷偷帶走的是老劉家的寶貝,自然是得搶回來。雙方經過一場惡戰,雖然孫堅逃了出來,可畢竟是吃了大虧,因此也和劉表結下了怨。

孫堅之死

袁術因為向袁紹討要作戰用的馬匹被拒絕,從此恨上了袁紹,又向劉表借糧同樣被拒絕。袁術惹不起袁紹,將所有怒火發洩在劉表身上,他知道孫堅和袁紹、劉表有怨,因此寫信給孫堅,信中稱:“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這是第一次提到要取荊州,而且是從袁術口中說出的。但是孫堅面對他的弟弟孫靜的勸阻時說的話,則能體現出他對於荊州的渴望。

“弟勿多言,吾將縱橫天下,有仇豈可不報!”這句話其實已經表明了孫堅堅定了稱帝的決心,而要想稱帝就需要擊敗所有的對手,就要飲馬長江,那麼無論有沒有仇怨,荊州都是必須要拿下的。

有備而來的孫堅順利的攻下了樊城,鄧城,直逼襄陽,又在襄陽的交鋒中打傷劉表的大將蔡瑁。劉表手下謀士蒯良派出副將呂公向袁紹求救,並在半路設伏,引誘孫堅追趕。果然,孫堅在追剿呂公的半路上被殺死,年僅三十七歲。

這個時候本來劉表可以一舉殲滅孫氏殘部,但是劉表為了換回被活捉的黃祖,答應了交換孫堅屍首的請求,既放虎歸山,又養虎為患。

孫堅死後,他的兒子孫策苦心經營,用傳國玉璽換了袁術軍馬,幾經搏殺,打下了江東東吳的基業。

赤壁大戰

建安四年,志得意滿的孫策被許貢的門客暗算身死,年僅二十六歲。孫策死後,由他的弟弟孫權坐領東吳。

本來平靜的日子隨著曹袁爭霸,袁紹全面失敗而結束。隨著袁紹的消亡,曹操統一北方,阻擋曹操腳步的只有西涼馬騰,漢中張魯,西川劉璋,荊州劉表和東吳孫權。

嚴格說起來,除了孫權坐領的江東,其餘的幾個對手都入不了曹操的法眼。江東之所以被曹操重視,是因為他的前面橫著一條大江。最主要的是還有個荊州,荊州里還有他的一個死敵“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的劉備。

隨著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戰曹操敗走,本來認為荊州是囊中之物的孫權突然發現劉備似乎比曹操更難對付。

在魯肅和孫權的對話中,可以細細品味荊州對於東吳的重要性“……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荊州一日不得,孫氏圖霸天下的宏圖壯舉就無法實現。

赤壁之戰後,劉備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取南郡(荊州七郡之一),並說:“前為景升之地,故不忍取,今為曹操之地,理合取之。”劉備的一番話其實說明了荊州並不是東吳所有,即使東吳來取,也是各憑本領而已。

但是諸葛亮在魯肅前來就荊州問題談判時卻犯了致命錯誤。他在魯肅提出“若公子(劉琦)不在,須將城池還我東吳。”時並沒有嚴詞拒絕,而是回應為“子敬之言是也。”這相當於承認魯肅的要求是合理的。這也為劉備佔據荊州落下個無理霸佔的名聲。

而諸葛亮第二次回覆魯肅則更嚴重化了這個事實。

劉備聽從馬良建議取得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後,魯肅又來討要荊州。諸葛亮在擺明道理,講清事實後,居然為了魯肅回去好交差,白紙黑字的寫下了“取下西川,便還荊州”的文書,劉備還親自簽了名。這樣一來,本來東吳的無理要求卻成了合理主張。也許在諸葛亮心裡,寫與不寫,東吳都成為不了劉備匡扶漢室的障礙,但是無論如何,在於戰略上這是個巨大的錯誤。

決戰合肥

劉備取得西川后,曹操順勢攻下漢中,直逼西川安危。諸葛亮為了解西川之難,派伊籍為特使拜會孫權,再一次正式的表達出只要孫權出兵攻打合肥,解了劉備之圍,就把荊州全土歸還。

“昨承諸葛子瑜取長沙三郡,為軍師不在,有失禮交割,今傳書送還。所有荊州南郡、零陵,本欲送還,被曹操襲取東川,使關將軍無容身之地。今合淝空虛,望君候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吾主若取了東川,即還荊州全土。”

孫權自然知道劉備和諸葛亮的心思,但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對於東吳都不吃虧,因此東吳出兵合淝攻打曹操。經過幾個月的鏖戰,雙方罷手言和。

當然了,這一次荊州依舊沒有按約定歸還東吳。

荊州隕落

不得不說,在政治的成熟度上,東吳非常可怕。孫氏集團的精明在荊州的問題上提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在劉備自立漢中王后,一度想討伐劉備,但是經過兩次較量:赤壁和合淝之戰。由於孫劉結盟,曹操都沒有取得勝利,因此,分化瓦解聯盟就是曹操首要事情。

而他的謀士司馬懿則提出了更高標準,就是孫曹結盟,共討劉備。

“江東孫權,以妹嫁劉備,而又乘間竊取回去;劉備又佔據荊州不還:彼此具有切齒之恨。今可差一舌辯之士,齎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

孫權衡量利弊,依舊把聯合劉備放在戰略首位,並且想通過和關羽聯姻達到共同拒曹的目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關羽拒絕了孫權的建議,徹底將最後一道聯合大門關閉。

劉備和諸葛亮以及關羽戰略上一系列的短視終於逼迫感覺到巨大威脅的曹操、孫權聯合抗劉。關羽在樊城一戰完成神作,甚至一度逼迫曹操想要遷都避險。

可無論如何,莫說關羽,即使強如劉備整個集團,也無法與聯合的兩家對抗,終於,關羽守衛的荊州被攻陷。關羽也落得個身首異處。荊州經過孫氏集團兩代三人的努力,也終於落到了孫權手裡。

綜合分析

縱觀荊州問題,從一開始劉備和諸葛亮就犯了戰略性錯誤:

一,最佳取荊州時,劉備猶豫,拱手讓出給了投降曹操的劉綜。

二,取得南郡後,劉備說的很明白,他是從曹操手中奪得,也就是說,不關東吳任何事。荊州只是東吳一廂情願的情理歸屬罷了。但是諸葛亮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居然認可了魯肅提出的借荊州之說。

三,第一次借荊州可以說是戲言,但是在第二次提出要實現《隆中對》時,不但承認了荊州是借的事實,還白紙黑字的寫了借據。

四,最後一次是為了解西川之危,承諾歸還荊州全土。這一次不但是承認了借的事實,而且還是有求於孫權的回饋,並且是正式使者國書的形式。

一次次的荊州問題,都是以遞進的方式推進荊州歸屬問題。

最主要的,在《隆中對》時,諸葛亮明白的提到了荊州的重要性,在實際對待荊州問題時居然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這也印證了,劉備之敗,敗於荊州,敗於借荊州。


生活問道


荊州,自古兵家必爭之地,魏蜀吳三國的連接交點。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給他指明荊州的重要性,東可聯東吳,西可取西川,北可圖中原,是劉備立足,發展的資本,可見其重要性。

劉備確實有按照孔明的謀略,取荊州的念頭,怎奈劉備顧及同宗情分,不忍篡奪,儘管孔明多次催促,劉備還是體現出婦人之心,錯失奪取荊州最佳時機。蔡瑁待劉表一死,立劉琮為荊州之主,曹操來伐,在蔡瑁慫恿下,曹操未費一兵一卒,劉琮獻城投降,荊州歸了曹操。

劉備被迫投江夏劉琦處,後在孔明幫助下,江東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曹操元氣大傷,不得不退守中原。而在周瑜大戰曹操之際,孔明早已調兵遣將,順勢奪了荊州。待曹操敗走,周瑜才發現自己一方白費兵馬糧草,寸土未得,惱怒之下,想討伐劉備,這時魯肅認為孫劉兩家還應以大局為重,政治談判比武力衝突更有力,故此出使荊州,向劉備討要荊州。諸葛亮言明,荊州乃劉表祖產,劉表雖死,其子劉琦尚在,本應繼承,劉備佔據荊州,亦是輔佐劉琦所需。魯肅看到劉琦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就問,若公子劉琦將來,不在了,荊州該如何?孔明表示,現在荊州屬劉琦,劉備暫借,若劉琦不在了,必歸還給東吳,並和魯肅簽訂協議。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由來。

荊州確實如孔明所料,讓年近五旬的劉備有了固定的修養生息和發展的場所,同時先後擴展到荊襄九郡,為劉備奪取西川創造了必要條件。然而,對於劉備來說,荊州即是他的發祥地,也是他的隕落地,關羽守荊州,戰敗後,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攻伐東吳,結果被火燒連營七十里,劉備退守白帝城,最終死於白帝城,這也算因果報應吧!





家常理短708


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

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孫權得到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劉備得到長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南郡之戰後,周瑜分南郡南岸地與劉備,劉備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此議只有魯肅極力主張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強勁,東吳無法單獨對抗,二是東吳新得荊州,恩信未洽,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上不及劉備,三是利用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借地於劉備有利於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

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同意此提議,於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東和孫權,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漢基業。建安十九年,劉備得蜀後,東吳派諸葛瑾入蜀要求劉備履約還地,向劉備索還南郡亦或是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以“取涼還荊”的藉口搪塞推託,孫權於是自派三郡長吏上任宣示主權及決心,又被關羽盡數驅逐,孫權盛怒之下派呂蒙武力奪取,劉備從益州亦領兵五萬下公安派關羽到益陽與魯肅對峙,雙方陷入劍拔弩張即將兵戎相見的地步,此時傳來曹操攻取漢中的消息,劉備恐蜀地有失,迫於形勢比人強的現實,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只好選擇妥協將長沙、桂陽兩郡割讓給了孫權請求停戰,是為湘水和議,於是雙方罷兵。


吾天


這都是孔明的鬼主意、荊洲佔地理環境相當好、水路可擋東吳、漢路可至小沛、徐洲後至上山直達西川、還可通達中原、此乃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關中平原的心臟地區、之所以才有、呂蒙白衣渡江、來取荊洲之戰、那是冒死一戰可以想象荊洲之重要??


用振江


暫時安身,以求東山再起。


chuzhaoqi


天下為人人之天下,三國演義中荊州原屬劉表,劉備與劉表也可說為同宗,所以劉琦死後,劉備可將荊州據為己有。之所以對東吳說借,實際只是戰略需要,目的是不傷與東吳之和氣,共拒曹操。


古月堂書畫2244521099


亂世,不管是借還是明搶,就看歷史怎麼去記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