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思明區行政區劃

思明區是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於廈門市南部(含鼓浪嶼全島)。境域北緯24°26′~24°28′,東經118°03′~118 °13′,

[1]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年氣溫較高,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草木常青,蔬菜瓜果不斷。

廈門市思明區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全區戶籍人口78.01萬人,常住人口100.7萬人。[2]總面積84平方公里,轄10個街道98個社區[3]。區內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胡裡山炮臺、南普陀寺、華僑博物館以及多處鄭成功練兵遺址、大革命時期廈門總工會會址、廈門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烈士陵園等。曾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等稱號。[4]

2018年12月,思明區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區劃沿革

1949年11月26日,劃出大同保歸開元區管轄。

1950年5月02日,撤銷廈港區建制,原廈港區的鴻山、新生、太平、水上、福海和大澳等保劃入思明區,而將原思明區的靖東、深田兩個保改隸開元區。思明區的轄16個保。民主建政後,廢除保甲制,市區基層政權組織改為街政委員會,思明區有:中山、思明、泰平、文安、中華、民安、廈港、碧山、大學街道委員會。

1956年6月,街政委員會完成合並,思明區下轄思明、泰平、文安、中華、廈港5個街道辦事處。人民公社化時期,街道辦事處再次調整合並,街道辦事處名稱改為公社,思明區所轄的4個公社。

1964年04月,全市政區又有一次調整,市區取消城市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明區改名向陽區,思明街道辦事處改名東方紅公社,文安街道辦事處改名向東公社,廈港街道辦事處改名前衛公社。

1966年底,前線公社曾塔大隊被併入向陽區並升格為曾塔公社。

1970年02月,曾塔公社降為大隊,仍隸於前線公社。

1980年底,思明區下轄文安、思明、中華、廈港4個街道辦事處,有43個居委會。

2003年04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廈門市思明區管轄,撤銷行政區,全區轄12個街道。

2004年9月,將思明、中華和文安3個街道合併為中華街道,將公園街道更名為開元街道,原先橫跨文安、廈港兩個街道的虎頭山南片區劃歸中華街道;把梧村街道文灶社區文塔片區劃歸開元街道西邊社區;原公園街道辦事處靖山片區劃歸中華街道中華社區。處於濱海街道地 範圍, 屬廈港街道下澳社區管轄的大學路595號的三棟樓(595號、595之一、之二),結束十年飛地歷史,劃歸濱海街道白城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思明區轄10個街道,分別是:廈港街道、中華街道、梧村街道、濱海街道、鷺江街道、開元街道、篔簹街道、蓮前街道、嘉蓮街道、鼓浪嶼街道,共98個社區。政府駐思明區民族路33號

街道所轄社區居委會面積(平方公里)

合計9873.37

鼓浪嶼街道21.90

鷺江街道72.55

中華街道61.60

廈港街道71.76

開元街道125.70

篔簹街道159.50

嘉蓮街道114.48

梧村街道106.20

蓮前街道2322.30

濱海街道517.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