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悲观厌世无故杀死滴滴司机:多少积压的心理问题,酿成了惨剧?

因悲观厌世无故杀死滴滴司机:多少积压的心理问题,酿成了惨剧?


1

3月24日凌晨,湖南常德,滴滴司机陈师傅的生命毫无预兆地定格在那一刻:乘客杨某淇临下车是陈其不备,朝陈师傅连捅数刀,导致陈师傅当场死亡。

杨某淇随后自首,称自己悲观厌世,早有轻生念头,当晚因精神崩溃无故将司机杀害。

据悉,陈师傅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四个老人,小儿子才四岁,只因为一个陌生人的“悲观厌世”,一个家庭瞬间崩塌,留下悲痛欲绝的家人,失去儿子的父母、失去爸爸的孩子、失去丈夫的妻子。

有网友评论,不想活的你,要死赶紧去死,凭什么拉上努力生活的人!

这起没有原因的凶杀案,凶手应该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是在我们的脑海里,关于恶性案件的心理认知,恐怕在为财、为情、为仇之外,还得加上一条“严重的心理问题”。

2

这起案件发生后,嫌疑人杨某淇选择了自首,意味着由他带来的人身伤害告一段落,由这个案件不由得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刚刚告破的白银案,凶手高承勇作案多年,杀死多人,是心理严重扭曲变态造成的恶果。

另外,前段时间韩国电影《素媛》的原型、曾经强奸幼女的凶手赵斗顺即将于2020年出狱。据悉赵斗淳在狱中接受了十年的心理治疗,但其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其出狱后再犯案的可能性极高。该案受害女童今年已高三,恶魔现世,谁来保护受害者?

关于《素媛》案,2017年韩国曾有60万民众到青瓦台情愿,要求禁止释放,但官方回应称这不可能。现行韩国法律无法再给赵斗顺增加刑期,法务部正在考虑出狱后再给其额外增加100小时的心理治疗课程。

但十年心理治疗仍然属于犯案高危的人,100小时的心理治疗课程的作用会如何?

3

前段时间关于世界最幸福国家的排名,对15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排名指标包括收入、自由、社会支持、健康和寿命等,中国的排名下降到了93名。

很多人说现在这么多心理问题严重、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的人,是因为社会问题重重,往往把人逼到崩溃。社会的原因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个体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以及在心理发生问题后得不到有效干预治疗是相当严重的根源问题。

其实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原生家庭的父母们也许自己就是带着问题组成家庭的,在新的家庭中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疗愈自己,于是又养出了有问题的孩子,陪伴缺失、精神和肉体虐待等等等等,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后对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力更低,内心支持力量太过匮乏,一系列恶性事件于是层出不穷。

我记得曾奇峰说过,大意是一个人格完整的母亲,她的孩子基本上不会在人格上出什么大问题。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性格,而且这种性格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简单来说,在孩子人格的关键期(6岁之前),塑造好了,孩子一生在人格问题上不会出大差子。

这让我想起一个极端案例,《沉默的羔羊》的原型,凶手的母亲是个极端控制狂,其和母亲的这种关系以及形成的严重心理缺陷,成为日后连环杀人的内在原因。

4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根据我国的现状,大部分人在产生或感知到自己心理出问题后,很少做出接受正规和系统咨询和治疗,原因我感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状况不允许,长期治疗的费用昂贵,现如今民生多艰,老百姓连生活都难,哪里有能力长期做咨询和治疗?另一方面,咨询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堪忧,导致不少人认为心理治疗没用,一个客观现状是,拿心理咨询师证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咨询的人,很少。拿抑郁症为例,大概有90%的患者没有接受治疗,全凭自己硬抗。

曾奇峰曾经说过,在有钱有闲的情况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是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太需要民生的给力,说多了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百姓生活艰难造成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引发恶性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文章最后引用克莱恩的话作为总结——

那些精神病症及精神病特质、人格畸形、自我中心行为、强迫症精神官能症以及发展障碍,都可以在个体还很小的时候就被治愈。当他长大后,就我们所知,这些情况或是无法,或是仅有部分能在精神分析治疗中被处理。我们当然无法由儿童期预知将来可能发生的病症,例如我们无法知道个体是否会发展成精神病、犯罪行为、人格畸形或严重的发展障碍,但是成功分析不健康的儿童,也许可以防止以上这些可能。若每一名呈现出严重困扰的儿童,都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被分析,则他们之中许多人,能免于在晚期坐牢或住精神病院,或完全崩解的命运,而且能够发展出正常的生活。若儿童分析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则不仅是帮助个体的工具,也能对社会做出卓绝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