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教育沒有這一條做為基礎,孩子是走不遠的!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談到,這一代孩子來說,他們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之上的。不然,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一體化的未來,競爭愈發激烈,沒有快樂做基礎,他們是走不遠的。

俞敏洪:教育沒有這一條做為基礎,孩子是走不遠的!

成長環境變了,家庭教育自然也要變

在我小時候,看到母親吃苦,一心想把我帶向幸福的生活,我心裡很感動。可我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生活條件比我小時候優越很多。所以,我跟我太太商量定了兩個原則:

第一,不能把孩子當作寵物來養。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融入社會,有一技之長,能為社會服務,同時用這種服務換回養活自己的物質基礎,這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基本目標。如果孩子長大了,走進社會,發現他們既沒有與人交往的能力,又沒有生活的能力,那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失職。

俞敏洪:教育沒有這一條做為基礎,孩子是走不遠的!

所以,我一直在有意識地要求我的孩子學會與人合作,懂得分享,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吃完飯應該洗碗,學會用洗衣機洗衣服等。

第二,要培養孩子的精神氣質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開悟”。我經常帶孩子旅遊,讓孩子感受這個世界的廣闊與多彩,鼓勵他們廣交朋友,儘量與優秀的人為伴,引發他們的進取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環境始終在變,心境卻屬於自己

父母要培養孩子有個美好的心境。我一直覺得,對於孩子來說,書本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培養他們美好的心境更重要。什麼是美好的心境呢?就是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一種情緒狀態。

我覺得,在孩子的一生中,客觀環境會不斷變化,他們能夠改變的很有限,只有心境始終屬於他們自己。父母幫孩子構建一個美好的心境,有助於他們去超脫世俗的困擾和羈絆,達到一種更高的生命境界,使生活變得雅緻、豐盈。孩子的生命應該有詩意、雅緻的部分,他們應該有懂得欣賞一切美好的能力。

其實,“美好”二字在孩子的生活中密不可分,當孩子的心靈充滿詩意,處於一種對自然持久熱愛的情緒狀態時,他們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

俞敏洪:教育沒有這一條做為基礎,孩子是走不遠的!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前不久,女兒所在的學校舉辦了一個領導力培養訓練營,只招15個人。結果,全校有100多人報名,要考試、填表,還要自己寫文章,最後還要面試。我女兒回家跟我說她報名了,準備參加。我和我太太都很吃驚,因為女兒內向,不愛在眾人面前講話。我們都點頭說:“好,我們支持你!”但心中卻為她捏了一把汗。

沒想到,我女兒居然通過了面試。當時,主考官問她:“你原來有領導力的經驗嗎?你為什麼要參加這個領導力培養的訓練營呢?”我女兒說:“是這樣的,我知道我沒有領導力經驗,但我爸爸是一個特別有領導力的人,他是我崇拜的對象,我要向我爸爸學習,將來做我爸爸那樣的人。就因為我現在沒有領導力,所以才希望進入這個領導力培養訓練營,既為大家服務,也領導大家。”她的話把考官逗笑了,第三天結果公佈了,一共錄取15個人,她居然在裡面。

俞敏洪:教育沒有這一條做為基礎,孩子是走不遠的!

女兒從小是一個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現在,她能有這樣的表現,說明她在成長,且充滿自信,富於理想。

對這一代孩子來說,他們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之上的。不然,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一體化的未來,競爭愈發激烈,沒有快樂做基礎,他們是走不遠的。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家長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但即便把所有的一切——生命、財富、地位全部給孩子,孩子也未必會獲得終身的幸福。教孩子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達到目標以後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