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鞍山“拆遷戶”到金牌工匠!這個馬鋼人是如何做到的?

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人

如何成為駕馭洋設備的“金牌工匠”

馬鋼南山建安公司的許瑞發

給我們每個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从马鞍山“拆迁户”到金牌工匠!这个马钢人是如何做到的?

現年54歲的他,沒有高學歷的光環,卻有一股求知若渴的“霸蠻勁”。自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在公司從事過電焊工、電氣維修組長和設備技術員等工作。多年來,他通過自己的銳意進取和求知創新,如今已是公司屈指可數的專家型技術骨幹,成為職工心目中的 “金牌工匠”。

他就是馬鋼南山建安公司徽祥實驗廠黨支部書記許瑞發,一個敢於挑戰併成功駕馭洋設備,為企業創造可觀經濟和社會價值的技術尖兵。

苦練內功 提升專業技能

1993年,有著一米七八個頭的大小夥子許瑞發,因為徵遷土地而進入馬鋼南山建安公司。走上工作崗位後,只有初中學歷的他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不能滿足工作實踐的需要。“要想做一名優秀的鉗工,就得苦練基本功。”於是,許瑞發就從銼一個平面開始,對於手的姿勢及如何用力等每一個細節認真琢磨。很快,他就熟練掌握了劃線、銼削、鋸割和鑽孔等鉗工基本技能。

在實際操作中,許瑞發還有個為人稱道的優點,那就是對於工件加工難度越大的,就越能勾起他的興趣。正是這種肯學、好學和勤學的刻苦精神,才使他較為全面地掌握了礦山破碎系統設備原理,並在日常的故障排除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

獻身科技 挑戰進口設備

“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要實事求是、一絲不苟。”許瑞發始終認為,唯有如此,才能讓你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从马鞍山“拆迁户”到金牌工匠!这个马钢人是如何做到的?

他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2014年,公司新引進了一套進口破碎機,他算了一筆賬:如果廠家派人上門安裝,僅報價就要5000元,這其中還不包括差旅等費用。也就是說,廠家來的人什麼活沒幹,公司的一萬元就泡湯了,成本確實有點過高了。於是,許瑞發主動請纓,決定自行安裝。“最難的是進口設備科技含量高,技術也比較複雜,特別是與國產破碎機構造和性能截然不同,光說明書就有40頁,而且專業術語特別多,當時真還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說到印象最深的一次,許瑞發至今仍感嘆不已。

但在困難面前,許瑞發沒有望而卻步,而是下定決心啃讀書本、查閱資料,向技術人員請教,全面瞭解設備基本結構等相關知識。厚厚的筆記本上,他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學習心得,對於每一個問題,都有他提出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續一週夜以繼日的潛心鑽研,進口的洋設備經他安裝調試披掛上陣,並且一次性試機成功平穩運轉。

大膽創新 保障設備運行

近幾年來,許瑞發一直把“創新是生產的動力”作為座右銘,以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從而摸索新方法、新思路,為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夯實基礎。

2015年,公司有2條生產線設備面臨C級檢修,在以前,這些原裝進口的“洋閥門”都要進行外委修理,不僅費用高而且時間慢。他和班組成員就認真鑽研檢修技術,通過攻關終於摸清了檢修工藝,能夠自主地對洋設備實施檢修。僅這幾年,他和班組成員就為公司節約了百萬元的維修成本。

目前,由於他們的“保駕護航”,公司實驗廠的設備有效作業率已由原來的83%上升到95%,設備的故障率得到明顯下降,其幹選產品合格率更是達到100%。當問到搶修設備有什麼訣竅時,許瑞發如是回答道:“要像打硬仗一樣面對每一次的設備搶修,並把‘快、準、狠’當作永恆的作戰主題,努力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創新改造 發揮領頭作用

說起創新工作,善於思考、肯於鑽研的許瑞發是這樣理解的:“創新不用追求‘高大上’,在維修設備時能對造成故障原因進行分析,並做出相應的對策,從而降低故障率,這就是創新。”針對生產中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他總是將基層班組、生產一線中的“小諸葛”等創新型人才集中起來,開展技術交流,認真研究並提煉歸納出行之有效的“絕活、妙招、偏方”。為此,公司還於2016年掛牌成立了以許瑞發為代表的創新創效工作室。創新工作室通過瞄準制約瓶頸,抓住亟待解決的難題,全面實施科技攻關、研發、傳藝和交流,積極發揮了“傳、幫、帶”作用,不僅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百寶箱”,而且多項成果獲得發明專利並被投入使用。

目前,該創新工作室已累計創效200多萬。

多年的付出,也讓許瑞發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先後被評為公司標兵、優秀黨員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等,成為職工心目中的 “金牌工匠”。榮譽沒有使他驕傲,反而給了他持續前進的動力,許瑞發表示,人才興企才能薪火相傳,知識與經驗不僅需要在維修工作中進行實踐,更需要傳承並通過“傳、幫、帶”來體現其更大的價值,今後將帶領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向更新更高的目標進發。

馬鞍山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談恆成

核校:傅中平

值班總監:王小明

審核:陳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