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人“九都八迁”,述说秦人发展历程(上)

从秦人“九都八迁”,述说秦人发展历程(上)

说起秦人的都城,大家首先会想到咸阳,多数人也只知道咸阳。其实自周孝王封非子、秦人建立附庸政权开始,一直到秦朝灭亡,共历时约700年,咸阳只是秦人最后一个都城,作为秦都的时间不过140多年,只有秦政权寿数的五分之一。在历史上,有秦人“九都八迁”之说。那么两周时期秦人的九个都城究竟都在哪里,每个都城被使用了多少年,秦人又为什么屡次迁都,本文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秦人的起源和早期历史

在正文开头,我们有必要先说说秦人的起源和早期历史。

秦人本是东夷后裔,秦人的始祖故事“女修吞卵生大业”与商人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几乎如出一辙。大业之子就是传说中辅助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伯益因治水之功被赐予嬴姓,他最初的居住地在今天河南东北角的范县一带。4000多年前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润,伯益一族收获了谷物后,就把谷穗放在石臼里舂捣,以取出谷粒,所以被叫做“秦人”。因为“秦”在甲骨文里写作

从秦人“九都八迁”,述说秦人发展历程(上)

,就像两只手拿着一只杵,在捣下面的两棵禾。范县也即最早的“秦”地。

伯益死后,他的后代流散四方。夏末,伯益二儿子若木的后代费昌,以成汤御手(司机)的身份参加了商人灭夏的“鸣条之战”。因为开国战功和秦人与商人的近亲关系(都源自东夷集团),嬴姓一族在商朝颇受重用,混得风生水起。商朝第九位君主太戊在位的时候,伯益大儿子大廉的后代孟戏、中衍(yǎn)也得到赏识,都做了商王御车的“司机”。

商末,中衍的后代中潏(jué)被商王(大约是商朝倒数第二位王帝乙)封在商朝西部,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南部的霍太山一带,替商朝抵抗戎狄、保卫西部边疆。中潏的儿子叫飞廉(又写作蜚廉),孙子叫恶来。那时费昌也有个著名的子孙叫费仲。众所周知,费仲、飞廉、恶来三人都是商纣王驾前的宠臣和红人。

后来武王伐纣,恶来和费仲因效忠纣王,力战后被周人俘杀。飞廉因出使在外躲过此劫,先是潜回封地霍太山,几年后又追随商王子武庚(禄父)发起反周叛乱,最终被东征的周公旦斩杀于东海边。作为对“前朝余孽”的惩罚,周公旦将飞廉小儿子季胜在内的飞廉族人千里发配到西部边陲邾圄(今甘肃甘谷县西南),让他们为周人戍边防御戎人。邾圄因此成为周代秦人在西部的第一个落脚点。

周代秦人建政后的“九都八迁”

秦人第1都: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北)

起止时间:约前890年—前822年(历时60余年)

居住君主:非子、秦侯、公伯、秦仲4人

很多人听说邾圉在甘肃省,可能自然而然地把那里想象成一个黄土满天、不长寸草的干旱荒凉地方,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如果现在您来到甘谷县西南的古坡乡一带,会发现那里是一片高原草原,森林茂密,水丰草茂。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黄河流域气温比现在普遍要高两三度,而且自然没有受到人为破坏,所以当时邾圉的水土风貌比现在要更好上一截。飞廉族人在邾圉当地开垦土地种植五谷,并放牧牛羊马匹兼营畜牧业,生活逐渐安定。

从秦人“九都八迁”,述说秦人发展历程(上)

甘谷县朱圉山

周成王时,成王宠信季胜的长子孟增,封其于皋狼(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北);周穆王时,穆王又重用孟增的孙子造父,封其于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东北)。因此西部嬴姓人在周朝的政治地位逐渐有所提高。

周朝自第七代天子周懿王开始,国势日衰,四方戎狄交替入侵。西方戎人侵扰周朝时,仍居住在邾圉一带承担戍边任务的嬴姓飞廉后人肯定是首当其冲,自此以后他们与西戎之间的冲突也日益频繁、激烈起来。因为嬴姓在当地已经居住四、五代人以上,邾圉一带早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园,所以他们不但是在为周人作战,更是在为自己而战。就这样,不断的冲突和战争,逐渐让身处西部军事一线的嬴姓飞廉后裔们养成了英勇彪悍、坚韧执拗的性格。

西周第八位天子、周懿王叔父周孝王上台后,为增强军力,非常重视改善马政。当时飞廉长子恶来的后代、飞廉的七世孙非子居住在邾圉南面的西犬丘(又名西垂),也就是现在甘肃礼县东部一带。孝王听说非子善于养马的名声,又得知他是穆王时首席御手造父的本家侄孙,于是就任命非子主管汧(qiān)水、渭水交汇处的朝廷牧场(在今天陕西宝鸡市东)。这非子还真没给推荐人和叔祖造父丢脸,在他管理下,朝廷的马儿被养得膘肥体壮,马群也迅速繁殖壮大。为奖赏非子养马之功,周孝王就把一个叫“秦邑”的小城邑封给了非子。话说这秦邑在哪里呢?它就在西犬丘东北方向约百余公里处,也即今天甘肃清水县城北的李崖遗址一带。因为地方小(方圆不足五十里),够不上诸侯的标准,所以当时的秦只算是“附庸”,“附庸”没资格直接跟朝廷打交道,只能依附于某诸侯国。这个处在“秦邑”的附庸小政权,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秦国”的最初雏形!

非子去世后,他的儿子秦侯、孙子公伯、曾孙秦仲先后接班,都在秦邑做“城主”,为周人御边。

秦人第2都:西犬丘(又名西垂,在今甘肃礼县东)

起止时间:前822年—前777年(历时46年)

居住君主:秦庄公、秦襄公2人

周宣王初年,秦仲奉周天子之命讨伐来犯的西戎,不幸战死。秦仲之子秦庄公等五兄弟立志为父报仇,他们带着本族族军和从周朝借来的7000周军反攻西戎,一举收复本族旧地西犬丘(在今甘肃礼县东大堡子山遗址)。周宣王闻报大喜,就顺势把西犬丘也赐给了秦庄公,并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西犬丘又名西垂)。就这样,秦人的地盘陡然间扩大了数倍,不久秦庄公就把都城从秦邑又搬到了祖居地西犬丘。西犬丘于是成为秦人的早期“圣都”。

从秦人“九都八迁”,述说秦人发展历程(上)

大堡子山遗址(西犬丘)

秦人第3都:汧邑(在今陕西陇县东南)

起止时间:前776年—766年(历时11年)

居住君主:秦襄公1人

周幽王四年、秦庄公四十四年(前778年),西垂大夫秦庄公秦其去世,随后他的二儿子继位,这就是秦襄公。两年后(前776年),可能是为了补偿把君位让给自己的大哥世父,秦襄公把西犬丘城让给他居住,自己则迁都到陇山东边的汧邑(在今陕西陇县东南)。而且汧邑离当时的周朝都城镐京也更近。不过当时秦人宗庙还在西犬丘,汧邑仅是陪都性质。

不久,因周幽王废除出身西申国的申姜王后和太子宜臼,宠信褒姒和伯服,周朝和西申国发生严重冲突。据“清华简”《系年》记载,先是周军围攻西申,后来西申招引犬戎反攻周朝,杀死周幽王。期间秦襄公曾将兵救周,后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开“空头支票”赐予秦人“岐山以西之地”,秦人正式立国。

接下来的几年里,秦襄公率领秦军马不停蹄地与渭河平原西部的戎人部族交战,也收复了若干块被戎人占领的土地。秦襄公十二年(周平王五年、周携王五年、前766年),秦襄公率领秦军讨伐戎人,打到了周人的龙兴之地岐山脚下,战斗中秦襄公本人可能受了伤,史书说他死于军中,没能看到秦人占据平王许诺的所有土地(即岐山以西)的那一天。

秦人第4都:汧渭之会(在今陕西凤翔长青镇,古汧水西岸)

起止时间:前762年—715年(历时48年)

居住君主:秦文公、秦宪公2人

秦襄公去世后,其子秦文公继位,最初居住在秦人“圣都”西犬丘的西垂宫中。他也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念念不忘打下平王“赐予”的岐山以西之地,实现秦国的东扩大业。于是秦文公三年(周平王八年、周携王八年、前763年)年底,文公以打猎为名,带700将士出宫东行,翻越陇山,进入渭河平原的西端。秦文公四年初,他们来到了所谓的“汧渭之会”,也就汧水(今写作千河)和渭水的交汇处,在今天陕西宝鸡市一带。

两河所夹的三角洲,土地自然十分肥沃,这里又是当年非子为周孝王养马的旧地。于是秦文公拍板,命令在汧渭之会修造宫室房屋,然后定居于此。这时西犬丘依然保留秦人的宗庙,不过秦国的政治重心实际已经东移了。

秦文公在位50年去世,熬死了儿子静公,由孙子宪公继位。

秦人第5都:平阳(在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古汧水东岸)

起止时间:前714年—前678年(37年)

居住君主: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3人

秦宪公二年(714年),秦宪公基于向东扩张的既定国策,又在古汧水东岸(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部)修筑了一座新宫——平阳宫,并迁居那里。值得一说的是,无论在汧渭之会还是在平阳,秦君都是先盖一片宫殿群居住,并没有修筑相应的外郭城墙。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秦国国力有限,另一方面更是受秦人不断追求扩张的精神所影响——秦人正在不停东进,谁知道会在一个地方住多久?

接下来,秦宪公追寻爷爷开拓的脚步,继续扫荡渭河平原上的各种敌对势力。经过宪公十余年征战,秦国的东界从岐山一带推进到丰镐一带,东扩了约200里,渭河平原的三分之二都被秦国占领。

可惜秦宪公英年早逝,22岁就死了。当时担任秦国大庶长的三个权臣弗忌、威垒和三父为了长期控制国政,废长立幼,拥立了年纪最小、当时仅5岁的出子做了秦君。秦出子六年,费忌等人弑杀秦出子,又拥立宪公长子武公。秦武公三年(周庄王二年、前695年),原本唯唯诺诺的武公突然发难,逮捕了弗忌、威垒和三父这三个权臣。实现亲政后,秦武公先后在边地设置了冀县(今甘肃甘谷县南)、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南)、杜县(今陕西西安市南)和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等县,加强了对国土的控制。

从秦人“九都八迁”,述说秦人发展历程(上)

(未完待续,敬请留意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