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古物之美以釉質、型制、工藝、神韻、時代五者為最要,五者皆精,約而彌珍。宋代名瓷的胎釉特徵,應是鑑賞宋物的重要方面,擇其扼要,匯述成文。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一,汝窯瓷:

1,汝窯之胎,體有厚薄,稍糠色灰。

2,汝窯之釉,稍厚略混,瑩澤細潤。

3,汝窯之色,眾品不一,天青為尚。

4,汝窯無釉之處,所反之色如羊肝。

5,汝窯釉中多魚子紋,間有蟹瓜紋。視之有紋,撫之無痕。紋片滋潤活潑,其紋之兩旁閃閃有光者,曰蜻蜓趐。

6,汝窯釉面,以手摩之如嬰兒肌膚。

(格古要論)曰汝窯器物:"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二,官窯瓷:

宋大觀,政和年間,汴京官窯所燒者,體薄色青、濃淡不一、土脈細潤、紫口鐵足。不久既廢,且經金亂,其器傳世者甚罕,後世及清代所稱官窯者,大都是指宋室南渡後的修內司官窯,名曰"內窯"。

內窯之物,澄泥為範、極其精緻、胎堅厚釉、釉色瑩澈,亦為當時所珍。

其胎有紫灰黑色,其釉有白青灰黃,粉青為上。紋有蟹爪、冰裂、梅花片等,撫之無痕佳。翳後而開之新片,為歷年久遠之證。

釉面撫之,溫潤似玉。

(格古要論)曰官窯器物:"好者與汝相類"。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三,哥窯瓷:

哥窯之真者,光彩照人,式樣亦古雅。製作規整、典雅大方、胎堅稍厚、釉層飽滿。釉以米黃,青色居多,其釉極厚純粹,歷近千年而瑩潤如人之膚汗,視似油脂之感。

釉中紋片隱裂如魚子,亦有大小碎紋。有的多次上釉,數次入窯,兩次染色而成"金絲鐵線"紋片。

哥窯部分器物有紫口鐵足,但是有的只有紫口,有的僅有鐵足。沒有紫口的器物口沿下,常有一圈微凸釉帶,用手撫摸微凸感覺明顯。

唐氏(肆考)曰哥窯器物:"古哥器色好者類官"。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四,定窯瓷:

定窯,北宋時在直隸定州,名曰"北定"。其質極薄,其體極輕,釉汁作於白色,似粉敷於胎上,又曰"粉定"。釉中瑩澤,閃紅者為貴,牙黃者次之。釉中多柳葉紋開片。

釉面有的光素,有的是凸花、劃花、印花、繡花諸種,大抵有花者多,無花者少。釉水有如淚痕者亦為佳品。竹刷紋是工藝所致。芒口器多為實用器。因是先上釉後修足,故此率多漏胎。雖有多種釉色,但白色釉器物是定窯的主流產品。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另有早期定窯物,粗糠胎質,黃色釉者,俗呼"土定"。

宋室南渡後,江西景德鎮所仿定器,俗呼"南定"。胎質細白,釉如玻璃,帷澄清之處略閃豆綠色。其型制與北定相似,而胎釉微有小異。

唐氏(肆考)曰定窯器物:"古定器以宋政和、宣和間為最好,南渡後者為南定,不如北定貴也"。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五,鈞窯瓷:

鈞窯真者,胎色灰深,其體略重,其釉厚潤,其色混勻。釉具五色,其器全紫者為最,為古今稱絕,青藍月白者次之。釉中多有蟹爪紋,色純不雜為上,底有數字記號者更佳。

其釉分兩種,一曰桔皮釉,一曰細平釉。桔皮釉亦屬後起者,兼有紫斑者居多。細平釉有紫斑者絕少,有則必貴。無釉之處呈羊肝色或芝麻醬色,乃真物也。或有蚯蚓走泥痕者,應為宋鈞器物。

宋鈞與元鈞的區別是:宋鈞釉厚而勻,元鈞釉厚而垂。宋鈞胎釉皆細,元鈞胎釉皆粗。宋鈞釉色深淺濃淡渾然一律,元鈞釉色濃處起條紋,淺處有水浪。宋鈞之紫汗漫全體,元鈞之紫聚於物形。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古詩曾贊宋鈞"夕陽紫翠怱成嵐",可知宋鈞釉汁之美。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六,龍泉窯瓷:

1,龍泉之胎,堅而且細,白灰色多。

2,龍泉之釉,厚而且混,滋潤若玉。

3,龍泉之色,粉青為上,梅青最佳。

4,龍泉器型,七十多種,涵蓋汝官。

5,龍泉無釉之處,所反之色如瓦屑。

6,龍泉釉中間有蟹瓜紋,偶見魚鱗紋。

龍泉黑胎青瓷及少量高級白胎青瓷,是宋室南渡後,未定都杭州前,為朝廷和官家所燒。它兼有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的共同特徵,對於研究龍泉官窯具有重要的意義。

【     宋代名瓷胎釉要述   】

(菽園雜記)中說:"龍泉青瓷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由此可知,確有產量極少的高級龍泉青瓷,專供宮廷和達官貴人使用,連低級的地方官吏都難得一見。

特別是龍泉黑胎青瓷,目前海外未見遺存,國內罕有上拍,精品難得一見。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堪與宋代官窯青瓷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