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太重,該怎麼祛溼?

小資生活2018


關注妙手小聖醫,每日推送養生乾貨!

溼氣太重,該怎麼祛溼?

先看看溼氣太重,會有哪些表現?你滿足下面幾條呢?

  1. 睡覺流口水
  2. 總是犯困 沒精神
  3. 臉上愛長痘痘 出油 毛孔粗大
  4. 大便總是不成形 不容易沖掉
  5. 舌苔比較厚 有齒痕

那麼溼氣重有哪些好方法改善?

1:拔罐

承山穴對於溼氣引起的身體沉重,犯困,腿部沉重等問題可以通過拔罐改善,如果家裡沒有拔罐的器械那麼可以通過按摩的方式,不過按摩起來十分痠痛,一定要堅持下來!


2:四君子茶

【補氣去溼消水腫,選四君子】

舌苔胖大,甚至有齒痕。眼皮浮腫,腿腫嚴格來說都是脾虛造成,氣虛則機體代謝水溼動力不足,溼氣自然重,陽氣自然受到牽連。這個時候要去溼同時一遍補氣,經方四君子湯就可以,不方便熬藥可用四君子茶。



妙手小聖醫


溼氣是人體水液運化失常停留在全身各臟腑組織中的一種病理產物。人體水液代謝的正常,有賴於脾的運化水溼、肺的通調水道、三焦的水液通路、腎的氣化、膀胱的儲存和排洩等等環節功能正常和協調一致。如果其中一個或幾個臟器功能失調,就會造成水液代謝失常,而停留體內成為病理產物。

一、溼氣的輕重與先天體質、生活習慣、所處地域有關。

1、溼氣與體質:人體的九大體質為氣虛、陰虛、陽虛、溼熱、痰溼、氣鬱、血瘀、特秉質等等。其中,氣虛、陽虛、溼熱、痰溼、氣鬱型體質的人,更容易患上溼氣病;2、生活習慣:溼氣的產生與肺脾腎和三焦功能失調關係密切,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長期熬夜、生活不規律、嗜食辛辣飲食、喜冷飲、嗜菸酒等等可以通過影響脾的運化、肺的通調水道、腎的氣化等功能引起水溼停留,致使身體溼氣偏重;3、地域:總的說來,北方乾燥,天人相應,人體溼氣較輕,南方,尤其西南地區天氣陰冷潮溼,人們體內多溼氣較重。

二、溼氣的分類

1、寒溼:主要表現為脘悶納呆、噁心嘔吐,腹痛喜溫喜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腰腹肢體冷痛、少腹涼感,疼痛受涼後或天氣潮溼加劇、持續性鈍痛、發作性加劇、夜間劇痛,舌苔白、脈沉緊或弦緊、濡緩;2、溼熱:主要表現為口苦、口乾、口黏,煩渴、渴不欲飲,面赤唇紅、口舌生瘡,壯熱、身熱不揚、午後尤甚,頭痛身重,厭油、不思飲食,上腹脹滿,腹痛、裡急後重,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濡數;3、痰溼: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鬆軟,四肢浮腫,按之凹陷,性格比較溫和,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睏倦,舌體胖大,苔滑膩,舌苔白膩或甜,舌邊常有齒印,脈濡而滑。

1、根據體質調理:前面說過,溼氣的產生與人的體質有關,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溼氣的問題,必須調理體質。建議到專業中醫師那裡,按目前經典體質九分法進行體質分析,測出體質類型,再根據具體體質進行調養。比如氣虛則補氣健脾,運化水溼;陽虛則溫補脾腎,化氣行水;氣鬱則疏肝解鬱,行氣利溼等等;2、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論何種體質,要保持相對健康,不讓自己體內溼氣偏重,都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飲食口味適中,即不過於辛辣也不過於清淡,適量運動,戒菸限酒;3、中藥治療:找專業中醫師,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基礎上,根據寒溼、溼熱、痰溼不同,分別採取溫化寒溼、清熱利溼、健脾化痰等方法治療;4、針灸調理:可以在專業針灸理療科醫師指導下,根據寒溼、溼熱、痰溼不同對足三里、三陰交、中脘 等等穴位進行針刺和灸法,以健脾補腎化痰運溼;5、飲食調理:少吃生冷、過甜、油膩飲食,間斷用山藥、苡仁、紅豆、茯苓等副作用相對較少,又能健脾化溼的中藥煎水、煮粥、煲湯服用;6、運動和其他:平時儘量避免冒雨涉水,堅持適當運動,常出微汗並保持大小便通暢,讓體內溼邪有出路。


吳氏小彬中醫


一個活躍的像個假號的美食、養生類頭條號!@閱農部落旗艦店


看到很多回答,我想您已經有大概的心得啦,但是我看到了很多答主反覆提到紅豆薏米祛溼,我想有必要糾正以下兩點:

1.中醫用來祛溼的紅豆,實際說的是赤小豆

赤小豆是細長的,圓滾滾的那個紅豆哦~紅豆養心、赤小豆才是祛溼的~看看你是不是誤把紅豆當初赤小豆了呢!


其次,溼寒體質的人不能吃薏米祛溼

薏米性寒,溼寒體質的人多吃無益,越吃越寒,應該多吃溫熱類的祛溼食物,例如:牛羊肉、芡實、薑茶都很不錯。


很多人說吃了很多紅豆薏米了,溼氣還是沒有少,是怎麼回事?首先祛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就是這個道理,在看看不是自己是溼寒體質或者錯把紅豆當成赤小豆了呢?

溼氣需要針對自己體質來處理才有效,我寫過一篇關於溼寒、溼熱體質的祛溼文章,大家有需要可以看一下哦~

<strong>

一個活躍的像個假號的美食、養生類頭條號!@閱農部落旗艦店


<strong>


閱農部落旗艦店


下面很多回答都說得很對,根本的方法就是要運動,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很有好處,如果題主有條件的話,可以請私教,儘量保證運動方式的正確性。

一定要從中醫角度來談的話,薏米紅豆湯並不適合所有人,艾灸也並不適合所有人,汗蒸更是需要多加小心。所謂的調理、食療,不能看網上的人說什麼就跟風去做,比如很多網上有些傳言建議體質虛寒的人不去吃水果,其實這就是瞎扯淡,大多數水果營養豐富,含有各種維生素,可以增加人體抵抗力,只因為所謂的“涼性”、“偏寒”就不去吃水果,真的是得不償失。所以,大家要養生、要食療,最好根據自身情況多做些相關功課,或者可以求助正規中醫師、專業營養師。

下面給一些小建議,最重要的是,題主一定要堅持調理,運動和食物不是特效藥,不是你吃幾次就會有效果的,如果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是不會有什麼作用的——

① 運動:因為題主體質虛弱,個人建議的運動方式是傍晚快走30分鐘左右,如果題主願意去健身房,那也很不錯,每週可以抽出固定的時間去幾次健身房。

② 飲食:建議題主將主食換成雜糧粥(如小米、玉米、蕎麥、赤豆、芸豆等等)或者薯類(紫薯、紅薯等)。

③ 習慣: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洗頭後在室外走,或者不吹乾頭髮就睡覺的習慣,如果有的話,請務必改正。還有,如果題主喜歡吃零食的話,最好也戒掉。





用戶109537422280


溼氣太重,從中醫來講有外感溼邪和內傷生溼。

1.主要表現:身體困重、乏力、舌苔厚膩等等。

(1)外感溼氣:如淋雨、游泳、洗冷水澡等等。

(2)內傷溼氣:如吃辛辣油膩食物,脾虛生溼,腎虛生溼等等。

3.祛溼方法:

可通過運動出汗、汗蒸、拔罐、飲食注意(如:平時多吃玉米,少吃油膩甜食等等)、喝祛溼茶(如:荷葉薏苡茶)等等祛除溼氣。

4.禁忌:溼氣重的人不宜游泳,不宜飲酒,飲食宜清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謝謝!


醫學追求者


冬季過後,南方地區雨水增多,自然環境的溼邪旺盛,容易侵犯人體。同時,春季萬物生髮,也是病菌生長繁殖最快的季節,病菌容易入侵人體,引起抵抗力下降,溼邪也更容易攻佔“脆弱”人體。

百病趁虛而入都來自於一個“溼”字,“祛溼”也就成了關鍵。中醫認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溼的根本利器。因為脾胃虛,溼氣才能產生,所以杜絕溼氣生成之源才是關鍵!

給大家分享一個健脾祛溼名方——配以含有冬瓜、金絲皇菊、藿香、砂仁、薏苡仁、金銀花、赤小豆、茯苓、紫蘇、佛手、雞內金、葛根、山藥、桔梗、蓮子、薄荷、橘皮、荷葉、甘草、顯脈旋覆花、雪蓮培養物、人參等多味中藥成分,或者直接用諾碧康多味清片,包含了以上去溼配方,經過提純、濃縮、壓制而成,方便攜帶、按時食用,達到一個立體去溼效果,這樣會事半功倍,人體的一個代謝週期是3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要堅持調理,就可以把溼毒趕走。


芯已經忘了什麼是感覺


《黃帝內經》曰:“脾惡溼”。東漢醫聖張景嶽注:“脾屬土,其應溼,溼勝則傷肌肉,故惡溼。”脾雖主溼,但溼過多,必損傷肌肉四肢,發生痿痺、水腫等證。因脾主水谷運化,溼困於脾則運化不及,故脾惡溼之過盛。“脾喜燥”之說,是由《黃帝內經》的“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演繹而來,指治療脾溼證時,用苦味藥燥溼。苦味入心,扶助心火以生脾土,本來可以火洩木氣,扶助脾土以解土木交戰之困,以達五臟五行之平衡。但苦味亦主苦寒,一味以苦味攻之,反傷腎陽以致陽氣大損,因“脾以制水為事”,土能克水,火能耗水氣,陰寒大損元氣。所以世之庸醫不明為何明明苦味燥溼卻始終無效,反而陰寒愈盛。實乃耗損腎陽,導致元陽大洩,於是氣不足則水不行,水聚則停,停而困脾,於是溼重脾虛,運化失調。若脾的運化功能失調或津液乾涸,使全身的水液輸布呈紊亂狀態,則出現水溼內停或津液不足等現象,產生脾燥和脾溼的病理改變。脾溼證是由外感溼邪,或過食生冷,或內溼困脾,以致脾胃運化失司,升降失常,水溼停聚,多見身困體倦,頭重如裹,脘腹脹滿,大便溏洩,甚則浮腫。且溼證纏綿,常多兼證。《黃帝內經》所謂:“溼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


修媛堂


溼氣太重,大多與平日愛吃冰凍寒涼食物例如海鮮,愛喝冰凍飲料例如酒,經常吹冷風,夏天呆在空調房多,基本沒運動等有關。

如何祛溼?首先食療是關鍵!建議平時以食物溫食,可以適當吃赤小豆、芡實和薏米等,幫助祛溼。具體量如果有註冊營養師評估身體後開具食療方更針對性。

溼氣重的,更需要知道自己哪些不能吃,例如冰凍寒涼食物和飲料等,涼菜儘量減少,避免高油多吃菜少吃肉。

我們廣東經常喝涼茶祛溼降火,裡面成分大多清熱寒冷,喝多了容易傷脾胃,因此不建議盲目喝涼茶祛溼。

最好堅持每天30分鐘以上的運動,同時避免受寒,不吹空調。

我生活在南方,平日經常泡腳,幫助祛溼確實有比較好的效果!

如有其他疑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哈,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祛溼健脾營養食譜,歡迎關注頭條號“斯潔營養師Lemon”~


吳斯潔營養師


祛溼的方法有很多的,可以艾灸祛溼,另外,拔罐,刮痧等等也都可以幫助人們祛溼,也可以食療祛溼,更可以找專業中醫開中藥祛溼。在這裡介紹一下艾灸祛溼的簡單配穴:中脘、神闕、關元、命門、豐隆等穴效果都很好。食療呢常見的就是紅豆薏米粥也被廣大人群接受並且效果也很好。


九頭仙艾


通常溼氣重這一說法在兩廣地區的比較多些,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排溼祛溼主要是在飲食上面注意,注意少吃冰冷寒涼食物,在祛溼食療中起到祛溼作用的食材有紅豆、薏米、芡實、土茯苓、等,在兩廣地區也可以去賣湯料店鋪中叫店家幫忙抓好搭配好的祛溼食材,都是按照比例人數幫忙搭配的,比較方便,自己買好骨頭、烏龜或者瘦肉回家,直接搭配食材煲湯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