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忆秦娥》为什么被王国维评为“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谢小楼


王国维说李白的《忆秦娥》是“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实际上是说的一种气象。这句话出自《人间词话》,单有一篇专门讲李白诗词中的“气象”,回目是“李白的诗词以气象取胜”,原文这样写道: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气象

要弄明白这句话,首要要知道什么叫气象。说起来诗词文章中所谓的气象,真的很抽象,每次提到这个词,我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如果硬要解释地通俗点,那就是指气势和情态。

南宋诗论家严羽曾在《沧浪诗话》中提到过5种诗法,就是说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总结起来一共有五种:

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气象排在第三种,可见对于诗人来说,让自己的作品有气象,是评判作品好坏的方式之一。

其实在王国维心中,诗词的最高标准是“境界”,前面5法中提到的兴趣,王国维评价说这都是片面的认识,境界才是诗词的本。

而李白的气象,也正是李白的境界。

李白的气象

这里所说的气象,是盛唐气象的一种,总结来说就是气韵雄厚、气魄雄伟、意境开阔,又略带悲凉之感。结合到“境界”来说,就是境界大,大到没边儿了。

类似这样的气象,在李白后期的作品中常见,因为这时候盛唐受了一场安史之乱,已经有所衰退,故而在盛唐气象中,加入了悲凉感,这也是唐王朝气运衰败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现。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八个字一出,就是绝唱,出口即巅峰,后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根本不可能超越。

类似的感觉李白自己也有,当年李白登黄鹤楼,本来想作诗一首,正当提笔想在墙上涂抹一通的时候,看到了崔颢同学写的《黄鹤楼》,他就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越崔颢了,于是只能意兴阑珊地写下两句话: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代词作家看到李白的《忆秦娥》,就跟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一样,八辈子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了。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与另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你说是巧合呢还是实力使然呢,两首词的作者都是李白,又是诗仙,又是词祖,估计在李白眼里,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吧。

借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伤感之情,来抒发历史兴衰之感。

上片:从箫声凄凉,到梦断秦楼月,到桥边柳色,最后到灞陵伤别。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女子在多少个月夜,与秦楼月相伴,柳色年年绿,情郎仍未归,她执着地等待着,但是等待没有结果,最后只能为离别留下辛酸泪。

下片:清秋节就是重阳节,人们要在这一天团聚登高。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在人们都在乐游原其乐融融的时候,只有自己孤身一人站在西风残阳中。

秦时的咸阳古道,想当年该是多么热闹非凡,如今已经没有人来人往,眼前能看到的,只有汉时的帝王陵墓,与萧瑟西风和如血残阳相伴,而当年的帝王,又是怎样的威风凛凛?

这一句,你如果单纯地理解为凭吊汉文帝就错了,作者凭吊的是历史,反思的是现实。想想啊,一个盛世,因为一场战乱而衰败,不就跟秦汉一样吗,都盛极一时,这是盛与衰的交织,是古与今的反思。

彼时的唐王朝就是“游乐园上清秋节”,繁荣还残留在表面,内在却是“咸阳古道音尘绝”,穷奢极欲的王公贵族看不到,李白看到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咸阳古道和汉家陵阙,都是历史遗迹,却又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李白看到了现实与历史的重合,这使得他想到了王朝的未来,过去的强汉,现今的盛唐,还有未来某个极盛的朝代,在很久之后,都会成为历史的遗迹,过去、现在、未来,历史的轮回其实都是一样的啊!

我们在读上片的时候,还在个人的儿女家常中,到了下片,突然就变成了悲壮的历史消亡、朝代兴衰,堵在李白心头,也堵在读者心头。

王国维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和夏飒的《喜迁莺》与李白这首《忆秦娥》相比,得出结论是:范、夏勉强能有李白的风范,但是在气象方面却差了。

范仲淹写的是边塞风情和将士豪情,虽然也超越了个体,但局限在了边塞将士的立场;夏飒写的是历史兴亡,但是局限在了从个人眼光去看历史。

而李白呢,是从个体到超越个体,然后把自己从历史中抽出身来,穿越了秦、汉、唐,所以王国维才会说,气象上,李白堵住了后来者的口。

前文说女子等待情郎归来,是没有结果的,这就像盛世回不来一样,是历史的轨迹,谁也无法更改。



也可自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所言即为李白的《忆秦娥》,全词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其中,被王国维评为"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的是最后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意思是说,李白仅用八个字,就堵住了千百年来登临者的嘴,换句话说,此八字是千古登临词句第一,可见,王国维对李白这首词的评价之高。那么,王国维究竟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王国维认为,"忆秦娥"这个词牌名是李白的首创。既然如此,以此词牌为名所作的词自有开天辟地之意,为当之无愧的词中翘楚。

其次,从整首词来看,有"秦娥"、"秦楼"、"灞陵"、"乐游原"、"古道"等与历史兴亡密切相关的词语,使词作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面纱秦娥

,指秦地女子;秦楼,为秦地女子所居之所。灞陵,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载"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乐游原,又叫"乐游园",位于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咸阳是秦的都城,咸阳古道则指汉代的由京城前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这些景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旧迹的象征,作者用这些词汇谋篇布局,将读者带入了那片苍茫的秦汉岁月中,继而"音尘绝"三字,将曾存在过的一切一笔抹去,所有的沧桑与悲凉盈满心头,挥就"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名句。这八个字,是在将所有旧迹一网打破之后的悲慨深沉,是飘荡在历史上空的豪迈苍凉,它将所有的繁华与衰落一语道破,荡气回肠,引人深思。<strong>

第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此八字用语精警,字字珠玑。西风指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暗含肃杀悲凉之意,同时,还可喻指一种势力或倾向;残照,指夕阳的余晖,亦为萧瑟衰败的象征;"西风残照"四字,一方面渲染了萧条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则是委婉地展现了汉代辉煌的烟消云散。"汉家陵阙",指汉朝的陵墓和宫殿,意指汉代的一切皆为尘埃,不复光鲜。这八字,字字有所指,字字含深意,终而将历史的沧桑感推向高潮,登临怀古之情全面爆发,将怀古咏史之意发挥至登峰造极之境,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无愧于王国维"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的高度评价。(一往文学作者:紫缘)


一往文学


问题:李白的《忆秦娥》为什么被王国维评为“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前言

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有词传世,最有名的就是《菩萨蛮》和《忆秦娥》,虽然有些争议,不能完全确定是李白的作品。但是基本上都把它们算作李白的作品。

另外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也被钦定词谱收录为词。

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如何评价《忆秦娥》

老街前几篇回答几个关于词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说词的分类,从大类上说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两种。

特别是早期的词多以婉约言情为主流,而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和一般的婉约词有些不同,王国维就有这样的评价: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二、气象与意象

在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中数次提到过“气象”, 他在诗评中评价唐人与宋朝人的诗作时说:

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还说过: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后人把雄壮、浑厚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诗人的诗里洋溢着那个时代的所具有的豪情壮志, 一扫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塑所谓的“汉、魏风骨”。

李白的词里有这些意象:箫声、秦娥、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音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其中秦娥、月、柳色是闺怨主题用的意象,这些并看不出什么“盛唐气象”。但是后面的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音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景物逐渐阔大起来,一般的闺怨词很少用这些壮丽雄伟的形象,王国维就特别推崇这首词中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三、同是登高各有不同

王国维单独指出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并且解释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古读书人人最爱登高望远,目睹山河关阙而生沧海桑田之感,不是吟诗就是作赋,留下的千古名篇数不胜数。

从词来说,无论是是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还柳永的《八声甘州》、夏英公《喜迁莺》,其共同特点都是描写登高所见之景物。前半阕都是描写物象,后半阕抒发感情。但是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

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忆秦娥》更像柳永的《八声甘州》,气象宏大却抒发的相思之情,《忆秦娥》胜在有今古沧桑之感。相对来说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的感情和景物更契合一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结语

诗词中选取的意象与情怀如何相结合,反映出作者的风格和水平 。柳永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思,范仲淹是有英雄报国的豪放之气, 而李白的词不仅气象宏大,更有今古沧桑之感。 虽是小词,却有大气魄。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这句话是评论唐朝诗人李白的。《人间词话》是论词的。李白不仅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词,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 箫声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说:“太白纯以气象胜”。是说李白的诗词中,体现出一种宏大的气象。中国古代一直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说。文化作品中的体现出的气象,也就是作者个人的气象。气象胜,指的是气象宏阔,也就是所谓的大家风范。词在开始的时候,被称为“诗余”,又称为“艳科”,唐至五代,词作内容多以呤风弄月相关,表现的是一些个人情感。这些词作,也有“气象”,它们的气象,大多是绮靡纤弱的。多是“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样的情调,气象自然就小了。而李白气象却是宏大的。

王国维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李白的气象。并说,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中,就能看出李白气象。“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是说,只从李白写出这八个字,后代的词人们,登临之作就没有办法写了。因为,李白已经用八个字,把登临之意写完了。“关登临之口”和当初李白来到黄鹤楼时的感慨是一样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有诗在上头。

登临,有远望之意。但是,登临不是“观”,中国文字的含意是有方向性的。观是以下观上,瞻仰之意。而临是以上临下。《易传》说,临观之意,或与或求。所以,临是居上位,居大人之位者的看,而观是居下位者向上看。所以,一个人到某一地方参观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决不会表达出登临之意。参观是向别人学习,登临更重在总结指导。因此,登临之作,首先是要有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象。胸怀越广,越有气象。所以,王国维说,李白以八字关后世登临之口,是说后世作家的气象,都不及李白的宏大。

王国维做了这样一个论断之后,又举了两个作品与李白的《忆秦娥》相比较。他说:“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以及夏英公夏辣的《喜迁莺》勉强可以和李白比一下,但气象上,比李白还是差了些。

我们先看一下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读过之后,会油然而生气象宏大之感。它既与个人的情感相关联,但又脱离了具体个人的感情束缚,表达出一个人的情感的普遍性。这种水平,不是仅仅靠文化的功力就能达到。而是靠人格的境界,个人与世界合而为一才能体现人格的之大。

“箫声咽”,先从声音入手。箫声呜咽,必有所思,也必有人。接下来,人物出场,“秦娥梦断秦楼月”,可是人物仿佛在境头中一闪,立马转换到“秦楼月”上,呈现出|“月照高楼”之象。秦楼月的意象出现之后,景色又出现了一个超时空的转换,跳跃到“灞桥柳色”之上。为什么写柳色?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从“秦娥梦断”,到“灞桥柳色”,传达出一种人生离别之感。而“柳色”之前加上一个“年年”又说明,这柳色,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化的处理,使得情感脱离具体人物,具有了普遍性。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作者写出了时间,清秋节,是团圆之时,可是,咸阳古道上却是“音尘绝”的,没有人赶回来团圆。这也呼应了上阙,为什么“秦娥梦断秦楼月”。词写到这里,接下来应该是有幽伤怨恨之意吧?“悔教夫婿觅封候”就是最正常的表达。可是,李白就是不一样,它用八个字,写出了自己的境界,自己的气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国维觉得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与夏竦的《喜迁莺》勉强可与李白这一首相比。我个人感觉,范仲淹的或许差不多。但夏竦的《喜迁莺》恐怕很难相比。把它写在这儿,大家自己评判吧。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风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个人觉得,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比夏竦的这一首,更有气象。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整体气象上,是整超李白的。但是,能以八个字表现出如此大的气象。我个人没有发现。王国维不愧学术大家。


七月流火140400643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词和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被后人评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点评李白时,特地提到了这首《忆秦娥》,他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本是写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但诗中描写了长安具有深厚沉淀的历史遗迹,使得此词的气象变得博大雄浑,意境变得壮阔悲凉。

词以一曲幽咽的箫声开场,箫声的悲凉引起了秦娥对往事的追忆。在她的回忆中,特别重复了“秦楼月”三个字,表达出秦娥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昔日美好的时光不再,而今只有㶚桥边,柳树年年变青,昭示着曾经爱人的离别。

往事不堪回首,爱人不见归来。于是,清秋之节,秦娥登上乐游原,在原上,她望曾经爱人离去的咸阳古道,曾经爱人的声音就是从那里消失的,曾经爱人离去时扬起的尘土就是在那里消散的。

而今,音尘已绝,一切都消散在这苍茫的时空里,再也找不到对爱人的一点依凭。

站在这乐游原上,只有西风吹拂,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汉时留下的坟墓与宫阙。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结尾的这八个字,升华了秦娥的情感。她感受到的已不止是一时一人之感,而是蕴含了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因为,秦汉留下的这些历史遗迹,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承载了千年历史的积淀。“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也是登临怀古的经典画面,登临幽思,无出其右。

所以王国维说,此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记住凡是诗词均为‘‘古老文化’’,形成于春秋鼎盛世人才华,乃秦汉之后模仿古教室如悬磬的‘‘仿古’’。李白的诗词也不例外,原理就是他生长的时代,古文化基本已经定型和停止了发育。

明白这个道理非常有利理解所有的诗词内涵,不然荻读书得间谍迷城而云山雾罩了。永远不会得出以下诗词内容范畴的深层次理解。

简单解析一下:(许多口阿师资欠奉,秘密室之不可靠岸,实在点到即止。)

忆秦娥 [ 题目为什么要忆?显然什么人经常会回忆吧?至于忆什么呢?秦娥也,问题是秦娥,是谁?切勿以善小而不为,以为普通人物一个,那就上当了。]

李白

箫声咽(yè), [谁人吹箫韶九成?而且声声咽泣泪流?]

秦娥梦断秦楼月。 [谁的梦想断了,迈上秦楼月台?]

秦楼月,[秦楼月台有什么好处?这个是理解全首诗词不逮理解的关键。]

年年柳色, [谁人需要年年一再折柳色择?]

灞陵伤别。[其成就终身目的迈上灞桥陵墓,不愿心血白费,而伤感别人的位置]

乐游原上清秋节,[故而,什么乐奏?原先上位需要清楚明白,什么秋水节气吧?]

咸阳古道音尘绝。[故此,迈入咸卦阳关古制道途,音容宛在而尘埃落定之绝望。]

音尘绝, [既然音容笑貌,尘埃落定,绝望云之情怀。]

西风残照, [那么,西来风险,残余食赘行之照样也。]

汉家陵阙。[至此汉水家支,谁让登上临时安全的席位?自然传奇就是一个相位人物的,最终安身立命中注定的,梦里陵墓木已拱之阙敬德也。]

故而,王国维仅仅看见的是后面寥寥八字,即最高价值的人物形象归宿‘‘陵墓’’而已。却不一定知道李白乃心王室,当时心情实在是借古来寓今的可能性运用。


蓝本动画


【诗坛漫话】(2)

这一首词《忆秦娥》和另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学术界认为作者可能不是李白。这种是否通过名人以附骥尾的做法,我们暂不评论。

词的大意是,秦娥在秦楼的月色中醒来,悲凉的箫声,空明的月色撩人心绪。此时,她感到是那么地空虚、孤独寂寞。

秦娥原来是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弄玉嫁给吹箫的萧史。萧史教弄玉吹出凤鸣声。

秦穆公还为他们建了凤凰台,让他们住。

有一天,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飞升而去。

这里秦娥只是泛指秦女。

词的下阕:

乐游原上清秋节,乐游原在长安县南。清秋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按唐代当时习俗,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就是登临乐游原的日子。

而现在的咸阳古道,既没有声音,又没有人迹。只看到西风吹拂,夕阳西沉。汉家的陵墓和高建筑物,在夕阳笼罩下,给人一种更加寂寞而悲凉的感觉。

霸陵伤别,霸陵是汉文帝的陵墓。附近有著名的灞桥,古人常常在这里折柳送别。

实际上,这是借他人酒,浇诗人自己的块垒。

作者虽然生活在唐朝盛世,但唐帝国空前的繁荣强盛,却潜伏着、滋长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

词借用秦女的寂寞孤独而显得悲凉的感觉,宣泄诗人的痛苦和愤懑。是不是盛唐不再,有如西下的夕阳呢?





梅月竹风


上阕写女子幽思,男女曾有过小楼欢聚的短暂幸福。美妙的箫声犹在耳边,但已变成凄惨的回响。重点句是“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说爱人自别后,多年不归,生死难卜,女子唯一能做的只是痛苦地思念,盼望奇迹能够出现。

下阕是此时境况依旧,节令之时眺望远方,也是她独立风中的形象。相信爱人还活着、能回来,是支撑她虚弱身躯的精神力量。她待在此地已经一整天,推而广之,几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同时,引出末尾八字。

西风,是深秋,象征极度的痛苦。残照,是傍晚,黑夜即将降临,象征生命的最后一抹光辉。汉家陵阙,直接是写地点。这个典型场景,笼罩着浓重的死亡气息,预示了人间的又一场悲剧。

这首词指出千百年来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生离死别是常态。这首词,是站在生来看死,或者站在死来看生。再或者,生等于死。


江心长映tt


萧声音,悠悠飘万里,青山绿水间,花香鸟鸣,溪水畅流,鱼儿嬉戏,欢天喜地。岁月千古变迁,四季风光各不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别,春来青山绿水,山清水秀。夏来山中清风凉凉,避暑山庄。秋来满山金黄,落叶归根,无限凄凉。冬来白雪皑皑,周天寒彻。赏千山之风光,随万水一江东流,此生游戏人间,三生有幸!


純屬合4557798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