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结合自身大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语文教育专业学习整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三种境界”,与其说是谈人生事业,倒不如说反映的是王国维的论词方法。当然,既然王氏已经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那么后人从这“三种境界”里面产生出对于做事业、做学问的联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王国维论词,注重词的感发作用,善于体察词中透露出的隐约的“比兴”成分,并由此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

词原本只是供歌伎演唱用于娱乐的音乐文学,题材大抵不离女性生活、爱情、惜春悲秋之类,风格绮靡柔丽,出于花间柳巷、歌筵酒席,具有明显的女性化特质。到了文人手中,虽然宋初以还,题材并无突破,文人的创作亦无刻意寄托或言志的成分,但在王国维这种注重兴寄作用的论者看来,那时的词,实在有着深层的、丰富的联想。

产生这种联想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t中国的抒情文学,自古就有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如以美人喻贤者,以娥眉受到妒忌比喻小人嫉贤妒能。又以草木凋残喻美好事物的衰落,如《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而宋初以还的词多女性题材,自然便会产生相关的联想。

如《人间词话》云: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中主此词,其实就是普通的妇女思念远方丈夫的闺思之作,但菡萏香销的意象却令读者联想到岁月流逝的伤感。

第二,\t文人士大夫填词,虽然并未有意寄托,但词毕竟是抒情文学,填词的时候,作者的性情学识、身世遭遇、思想情绪往往会无意地在词中流露出来,这种流露是隐约的,但并非不可感受。如王国维甚为推崇的冯延巳,他的词就往往在写景中流露出深深的惆怅和执着。

这种有着“隐约的寄托”特点的词,晚唐至北宋初犹多,所以论词注重感发作用的王国维极为推崇这段时期的词,而极力贬低南宋以思力和文字勾勒取胜的雅词。

那么,我们了解了王氏论词的特点之后,便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对几句写情的词句,发出“三种境界”的论述。

注重比兴感发的论词方法下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来自晏殊的《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原来碧绿的树木,一到秋天,被西风摧残凋零,在这种令人忧伤的秋季,独自走上高楼,远方的路看不到尽头,天涯茫茫,心里亦一片惘然。

联想到人生的遭遇,这情景,有一种事业低落,孤独无助,前途迷茫,不知何去的感觉。在为事业而奋斗的路上,总难免有遭遇挫折、失意落寞之时,心中彷徨,情绪消沉,就如这词中的情景一样。


第二境界,来自柳永的《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思念情人,以致不思寝食,日渐消瘦,形容憔悴,但他一点也不后悔。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执着和坚持,对于做大事业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放弃,不后悔,不退缩,哪怕精神受到折磨,身体受到摧残,也坚持下去。这就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样,纵使前路艰难,也执着前行。


第三境界,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的本意是,元宵佳节,热闹的花市,作者看到一个美女,可是车水马龙,转眼美女不知去了哪里。作者苦苦寻找而不得,正当惆怅之时,偶然回头,却看见那美女就在灯火阑珊处。这有一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思。

我们做学问、做事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奋斗和积累的过程。经历过无数挫折、失败,但没有放弃,在事业的道路上执着地前行,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当付出足够多、积累得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成功其实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那个灯火阑珊处的美女,就寄喻了事业的目标。可能做销售的朋友最有体会,最初几个月打了无数电话,咽下无数被拒绝的苦水,但终于有一天,你开始有订单了,并逐渐多起来,甚至那些曾经拒绝你的客户,主动找到你了。这是在经历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奋斗之后,迎来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其实,我们要看到,这三首词,它们的本意决没有王国维“三种境界”的意思。它们表达的都是思念、或寻觅所爱之人的感情。王国维本人也说了:“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然而,由于词中隐含的感发作用,令人生出比兴的联想,从而联想到人生事业的追求的过程。这是这一类词(尤其北宋初以前)的艺术魅力所在。

而且,这些联想可以很丰富,甚至不限于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联想。这是词的一种特别的美学特质,王国维可谓深明此种特质。《人间词话》有一段论述: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要眇宜修,是一种精美细致的美学特质。词之言长,是指词表达的意思微妙蕴藉、深远幽隐、意余言外。由于此种特点,故此类词能给读者以丰富而深远的想象。

《人间词话》又云:

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

更是道出了五代北宋这一类词的特点:因为意余言外,所以不能以题尽。

其实,王国维本人曾对“三种境界”作出过解释

蒲青《人间词话补笺》载:诗人吴芳吉任教西北大学的时候,蒲青曾以“三种境界”向其请教,吴芳吉也不懂其意,于是在访清华的时候,顺便找到王国维求示。王国维回答:

第一境即所谓世无明王,栖栖遑遑者;第二境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第三境非归与!归与!之叹与?

“世无明王,栖栖遑遑者”句, 与孔子有关。因为天下没有贤明的君主,欲恢复礼乐的孔子只好焦急地终日奔波,以求实现自己的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说遭遇失败挫折了,但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执着地追求。“归与!归与!”句亦出自孔子。《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原意是鼓励学生冉求从政,实现政治抱负,但又担心冉求的行为修养未够。

王国维作此解释的时候,距《人间词话》成书已过去近20年,他的思想也许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晚年的解释,是否便是写书时的本意,已不可知。


大晟府小书僮


大家好,我觉得我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对我影响比较大!

第一次听到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是在高中的时候。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很独特的人,身上有着古代文人的几分气质。当时给我们讲课,讲到动情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给我们说出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说的是一个人开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是迷茫的,前方没有道路,需要自己去摸索。这条路究竟会遭遇多少坎坷,多少磨难,无从得知。当你下决心去做的时候,会遭受很多人的反对,他们用他们的思维去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能干。

但是你毅然不放弃,还是决定去做,有点“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拗,“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著。众人的冷言嘲讽就像是凛冽的西风一样,满地的树叶,犹如“昨夜西风凋碧树”,形单影只的你,望着自己选择的道路,犹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让我想起马云当年创建阿里巴巴时候的情景,当时不少人都理解不了他,都说他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朋友、周围人都理解不了他,那个时候的他,正是王国维说的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诗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形容为了心爱之人而消瘦无比,这里形容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宵衣旰食。

一个人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那条路,那就应该坚持的走下去,纵然衣带渐宽,憔悴不堪,也为了心中的理想咬着牙坚持下去。网上有句这样的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一个人想要干成一件事情,真的需要努力,达到一个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你能够感觉到的。

俞敏洪创办新东方之前,曾是一个不敢在别人面前讲话的人,十分腼腆,很难想象后来的他能够在万人面前谈笑风生,这是怎样的一个蜕变,没有“衣袋渐宽”的变化,哪能得到你心中的“伊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词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王国维用它来形容人生的第三境界。做学问,做事情,它都需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反复的琢磨,不断的推敲,来回的论证。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突然发现原来竟然是这个原因,正犹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

这种情况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我是做科研的。做一项科研,你不知道它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需要你不断的去设计实验,然后对实验出现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继续剖析,正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实验的真相才能呈现出来。

总之,当你经历一些事情,去真正地做成一件你引以为傲的事情时,就会对这人生的三境界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我是喵喵,感谢您的关注!


喵喵文化茶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引用了三句古人诗词,来说明古今成大事、成大学问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这句词的意思是:昨天夜里西风惨烈,树上的绿叶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条消失在天边尽头的小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凡是能够成大事,做大学问的人,必然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或环境,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或者环境,促使他下定决心去做成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就是这种经历或者所处的环境。

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就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思考和探索。正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者有这样的与众不同的经历,所以要经常深入思考,一旦下定决心,就尝试着去积极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词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这句话是说热恋中的情人虽然衣带渐宽、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这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选定目标后,一定要不怕挫折和失败,照着自己的目标,坚韧不拔地走下去。这让我想起了玛丽凯说过的一句话:

“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它的意思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句词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辛弃疾屡次政治打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王国维把这句词作为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显然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强调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好过别人不能过的生活的准备,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就像词中那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女子一样,别人都在观赏灿烂的灯火,而她却独自一人在灯火寥落处默默无语。

第二层意思是说当你一直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一直心无旁骛地努力,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真得已经与众不同,已经就在成功的不远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三句词的理解,我是石径斜,喜欢古诗词,欢迎关注,共同学习。


石径斜


王国维,出身于书香世家,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看过清朝的落幕,迎接着民国的兴起,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创者。王国维在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造诣深厚,是个只做学问,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的大学者,他提出的“人生三境”道破了做学问的人该持有的态度,也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人生三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其精神追求和思想导向的体现,而这本书更是中国美学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启后的理论巨著。

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但不是古文人的触景伤怀,身居高楼不知前路该走向何方,是视野茫茫,心也茫然,一点点惆怅,一丝丝寂寞。

王国维幼时博览群书,涉及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读杂而知精,在接触到文化知识时形成了读书的方向以及思想走向。

王国维此话寓意,是在坚定做学问者的方向,为目标极力而求索,登高望四野可知细节,于细节可知不足,是以望尽天涯路。只要做到心中有数,沿着确定的路线走下去,终究达到彼岸,那儿花开,静等君釆取。


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两句名词,如果柳永在爱情之路走得艰辛,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爱情不至于夭折,做到此后无怨无悔,那么做学问也该如此。

王国维拿这词来比喻做学问之路,恰到好处。情要专一,也要终一,做学问也如此。

天上掉馅饼是有可能的事,但做学问是不该抱有这样的幻想,惟有脚踏实地一途。

咬紧牙关,步步求证,迎难而上,不受外界的热闹所影响,任他如何繁华,任他如何苍凉!

我只管打开书页,进入我的世界,忍得住寂寞,受得了折磨,即使人瘦衣宽,我也该坦然而笑,无怨无悔,因为做学问,本就枯燥乏味,但总得有先行者。

王国维这句引用是在强调努力,做学问下的苦功夫,明面的光彩可能是一生废寝忘食的写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杆成针需大毅力者,其中功夫不足道也!


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词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这用在爱情,是一个伤心人的自怨自艾;也可以说是一种柳暗花明的结果,兜兜转转了许久,原来寻求的人就在眼前。

王国维取了柳暗花明之意。

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付出了诸多努力,却看不到成果,有时甚至是怀疑自己的方向错误,推倒重来,对己身和时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惟有专注、坚持一途。

窥一径而知全貌,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是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上的应用,所以柳暗花明实则是总结求索后的豁然开朗,是功到自然成的惊喜,也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这三种境界逐着努力堆积而成的大厦,讲求根基,不是空中楼阁,所以王国维又说道:“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这三个境界,不论放诸爱情、事业或是做学问,都是自然而然的准则。确定方向,付诸努力,最终瓜熟蒂落。其中必有艰辛之处,也只有坚持一途,为达到心中的目标坚定迈步,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必将寻来那人,正在灯火阑珊之处。


西游梦红楼


王国维何许人及其“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岀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和国学大师,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和《人间词话》等。

那么“人生三境界”就岀自于《人间词话》,具体内容如下图示:

何为“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三句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本义是指一位美女情思愁困,心有不甘,在经过西风吹落叶的早晨,独自上了高楼,对爱人的情思愁绪托付于天涯的路上。

王国维借用此三句作为人生的第一境界,虽同此诗的原意不吻合,但真意是涵盖人生的哲理在里面,如同干大事、求学问,皆如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奢望。

相对于普通大众的我们,不仅是基于原诗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一种人生态度,学习即能成长。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有秋风扫叶般的挫折,也有徘徊的惆怅,但是“望尽天涯路”,又充满着希望!

何为“第二境界”?

王国维言及的第二境界是借用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里的最后两句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诗本意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说明相思是一种折磨,但为了心爱的人,愿意折磨得瘦骨憔悴而老去。

而王国维将此二句作为人生第二境时,就强调不愿与原意同,仅是针对做大事业和大学问的人之追求境界。

干大事或做学问者,非一般人能比,然而普通人也不是没有感触。常言道:学习使人进步,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付出的精神,尤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种臆想不劳而获是不存在的,只有舍得一身肉,方得学识丰。

何为“第三境界”?

第三境界是一个升华,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王国维的总结也有它的出处,来自于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几句是辛弃疾在官场不顺时,借用意中人来表达心中不满的景象,好象在千百丽人中没找意中人影,但偏在残灯处看见了。

王国维视这种感觉为最高境界也不无道理,毕竟在大事和学问上,一旦深入其里面,有似寻而可达的答案,也有执着和追求的渗透。某些时候,大事业或大学问,表面关注不行,要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通过研究不期的结果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对于人生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一辈子的目的是求深求精。唯学习而学习,掌握的是技能本领,也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揣度到最好的认知状态。知识是个无底洞,你钻研得越深,似乎收获也越大就是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有所新发现或有所新发明。

总之,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虽都与原诗句的原意不同步,但他借用的目的是警醒人生要注重的问题,也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三步棋,在博奕中险胜,从而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造福人类!


杜象应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从个人人生来说,我认为:
【对于我们追寻的理想】

第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生中,世事纷繁复杂,很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己。当我们在迷茫中,苦苦思索,眼界更上一层楼后,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后,遂豁然开朗,认定人生道路。

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明白目标后,就要去实现,去追求。可是,人的一生中,风风雨雨,坎坷难免,很容易怀疑、徘徊、犹豫,甚至放弃。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精神,去坚持,去追寻。

第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的人生理想,不一定能过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很多磨难和努力之后,没有实现就会明白,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目标也许就在身边,无须如此执着,其实我们的人生苦苦追寻的不是那个结果,而是那个过程。即使发现永远不可实现或者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人生理想,但是,那有能怎样呢?之后呢?不管怎样,放平心态就好。

【对于我们人生中的挫折】
第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我们心情低沉,深思熟虑的寻找办法,也许某一刻就能彻底明白了苦难的意义。

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遇到苦难,坚持不懈,坚信可以战胜一切,心甘情愿去承受这一切。

第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我们遇到苦难时,内心苦楚,可是,当某一刻,彻底明白后,遂觉一切平常,无须沧桑,更无须苦苦思索坚持,只需平常心对待就好。是开悟、是放下、更是一种洒脱。

文萤之


我以为所谓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其实它本来是人生做学问的三境界,只是因为事理相通的缘故,人们把它大而化之为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是个大学问家。著述也不少。但这个三境界之说流传最广,为人所知。提起王国维就使人想到了三境界。

我认为它最适用于那些立志要把所学的专业学通,学透,学出真学问,能有所建树,有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前进的人。才有可能在一番辛苦努力之后,发现自己进入了王国维所说的第一个境界。人的学习,努力,人的能力,智识都是有涯的,而所要学的知识是无涯的。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手,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明确的达到目的道路,真是"望断天涯路了"。到了此时,第二境界就好理解了,就是坚持,坚持,再竖持。再苦再难也认了,不回头了。

如此看来,确实能进入第一境界的人,或说进入此等境界的人是少数。但它给想做学问的人指了个道。





木山文



我认为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三个境界:立(今天)、守(明天)、得(后天)的大概意思。


一、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二、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字:立(今天)、守(明天)、得(后天)

立(今天):何而为“立”,我个人的理解是今天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一件事情的最初开始,试想一下,一个人最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誓言满天飞”的承诺,说自己不做好某件事情的话决不罢休。当然,能有一个开头这很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嘛,总得有一个最原始的目标吧。

其实很多人一开始没有“立”,就像一步跨域到“得”的里面去,我想说,没有牢固的实用基础作为最基本的保障,就这样独自一人站在高顶上,你能站稳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守(明天):何而为“守”,我个人的理解是明天的意思。有了第一步,我们才能走向第二步,这必须是一个基础的过渡,这时候“坚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坚持”永远是任何事的第一保障,其他都是闲扯,没有意义。

打个比方,如果你投资做某件事情,一开始就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事态开始稳定以后,接下来等待你的就是“坚持”了,这里面或许有困难、无助、绝望,但如果你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的话,那只能说你在河中不会挣扎,任由水流的湍急而淹灭了自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得(后天):何而为“得”,我个人的理解是后天的意思。有这么一个说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个你赞同吗?

但对于我来说,我是打心眼里儿里是赞同的。我们前面提到了两点就是为了最后这一点做铺垫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人就倒在守(明天)的这里面,真正能走到得(后天)里面的人往往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我们现实中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最后,我想说,不管你做什么事,都不要离开这两个字“坚持”

说起“坚持”,我就想起了一个特别牛掰的一个人“罗振宇”,他是一个明天早上都要坚持说60秒语音的人,这期间他风雨无阻挡。从我高中时期开始,我就开始关注他了,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听完这60秒语音,我坚持了半个月,这期间我每天都坚持听,可到了最后,我就坚持不下去了,经常是隔了几天就没有听了,一直到最后就直接搁置了。

这就是我们第二步提到的“守”。


广大的各位帅气、美丽条友们,您们好。
我是一个集“幽默与帅气”的“文化领域创作者”,长期活跃在“悟空问答”和“写头条文章”中,小生一直致力于为君解忧愁,知悉洞察人,提问友人疑知晓,悟空回答客观者。如果觉得文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的话,不要您犒赏、不要您转发,只要您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一波温暖的关注,以便我们再相逢,以此来犒劳一下小生的优质回答吧。

客观看问题


我以为,此三种境界,也可谓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即青年的懵懂与迷茫,中年的努力与执著和老年的释然与淡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一种旷世的孤独情怀氤氲其间,甚至有了卡夫卡面对无法进入的“城堡”时,内心所发出的“我只要出路”的况味。虽心中有万千抱负,又怎奈“昨夜西风凋碧树”。而在高楼之上,你似乎仍然坚信在天涯路尽头,梦想仍旧在朝你隐隐挥手,那种几近致命的诱惑却让你有了不惜代价的冲动。于是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与执著。而“不悔”是需要动力的,这种动力来自于自己跟自己的较劲,并非一时的盲动。因为他相信天涯尽头的梦想依旧熠熠闪光。如果真的应了“付出总有回报”这一说法,那么很自然地就会进入“蓦然回首”的阶段,你会发现所有的繁华都会落尽,所有的灯火终将阑珊,所有的梦想都不曾离开,所有的执著也不都是白费。毕竟你经历过了。就像我们翻越过的每一座山都是岁月的馈赠。只有在“灯火阑珊处”你才能看清“那人”究竟是谁,究竟为何。这三种境界现实得几乎毫无禅意,不管于作诗,于做人都大有裨益,值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品味。我还想说,中国的古诗词文化确实是世界文明的一大瑰宝,更是我们的骄傲。谢谢。



musicsyc


第一个阶段,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没有任何眼界,很多东西从未见过,任何情感从未经历,所以独上高楼,目光所及,全都是自己想要经历的。此时的我们是懵懂的,对未来是跃跃欲试的,是无尽向往的。

所以此时的自己最是意气风发,积极昂扬,那种蓬勃的朝气,就好像朝阳一样,温暖而有力量。曾经在泰山看过日出,眼看着金黄色的阳光一点点扫过来,将一切都映在朦胧中,神圣而又迷离。少年时的我们就是这样。


后来随着年龄增大,我们可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想要做成一件事。为了这个目标,会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件事很可能是和自己心爱的人牵手,期间会有很多的波折,每一次波折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千疮百孔。

或者是追求事业的成功,总之这个阶段的自己一定执迷于一件事,一心想着将这件事做好,觉得这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意义。若做不成这件事,寝食难安。

然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自己通常已经毕业多年,已经在社会上经历了很多事。经受了很多的挫败,有很多的不如意,一番奔波疲惫不堪。

慢慢的,不再喜欢喝酒,而爱上了喝茶。不再追求热烈,而是爱上了宁静。时光缓缓,所有的经历过往,如一片片的茶叶,在杯中落下。不再执著了,不再计较了。很多紧抓不放的事,松了手。而松手之后,会意外发现天高云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