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這種奇葩到看爹的制度是怎麼誕生的

九品中正制,學過歷史的人應該對於這個制度都有印象,這種制度直接培養出了士族這個怪胎,從此之後,“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九品中的上品高官裡就沒有出身低微的庶族,而高門大族再差也不可能混到下品,也就是下級官員。就算南北朝朝代更迭也無法改變這點,這種高門大姓只要出身好,有一個好爹,就自動會成為大官,而就算你才能再顯著,沒有一個好爹,就只能當一個低級官員。

九品中正制,這種奇葩到看爹的制度是怎麼誕生的

那麼這種極其打壓人才的制度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呢?這就要從漢朝說起,漢朝實施察舉制,由大小官員推薦人才,西漢時期,因為西漢皇帝一個個都打壓豪強,對於察舉監督的也很嚴格,察舉制實施的還好,但是到了東漢,因為漢光武帝本身就是在豪強的支持下上臺的,無法做到真正的打壓豪強,所以豪強地主漸漸控制了察舉制,怎麼控制呢?察舉制是由各地的官員推薦人才,而假如各地的官員都是同窗好友甚至被你推薦的門生,那麼為了投桃報李,總歸你的子嗣也會得到優先推薦。當然,在西漢時期,因為皇帝打壓豪強門閥,對於這種情況會刻意限制你,能得到舉薦但是在中央這邊別想重用。但是到了東漢,皇帝需要豪強地主的支持,無法打壓,所以就出現了四世三公這種局面,比如漢末的袁家就是典型。

到了三國時期,形勢再度變化,三國的君主出身都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孫權的孫家只是一個土豪,劉備雖然說是皇族,但是是隔個八輩子的遠親,出身低微,曹操算是三國中家世最好的,但是是士族所不齒的宦官家族出身。而問題就出在曹家身上。

九品中正制,這種奇葩到看爹的制度是怎麼誕生的

三國中曹魏勢力最大,而這種勢力並不是沒有代價的,曹操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不得不和世家大族合作,比如荀彧就是個典型,荀彧是曹操的謀主,為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大多數是他老家穎川的,對於荀彧的舉薦,曹操一開始還有懷疑,說聽說人才難得,怎麼你荀彧一推薦就推薦一堆呢?荀彧的回答很有典型,他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大小算個人才,身邊的好友自然也是人才。

曹操和荀彧的對答代表了當時的一種形勢,所謂人才大多數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對此曹操是不滿意的,可是無可奈何,後來曹操推出求賢令,所謂唯才是舉,本質上就是要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政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這種奇葩到看爹的制度是怎麼誕生的

不過曹操的苦心到了兒子曹丕那邊就成了一場空,為了篡漢自立,曹丕不得不和世家大族達成妥協,世家大族不反對曹丕自立,而曹丕讓陳群推出九品中正制,各地大小中正推選官員,以九品為等級,這種推薦制度就是承認世家大族的權力,得以自由的推舉自家的子弟仕官。不過這依然不能滿足世家大族的野心,直到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一份子的司馬懿上臺,設立州中正,然後大小中正都是由中央的司徒任命,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選拔官員和給官員評定的中正是由中央朝廷任命,而朝廷中樞的三公九卿自然舉賢不避親,一個個都是推薦自己的子弟,評定也是最高。

九品中正制,這種奇葩到看爹的制度是怎麼誕生的

司馬家這招馬上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擁護,所以司馬篡位基本上沒什麼反對,而司馬家的晉朝之後,也正式開啟了士族這種怪胎,而九品中正制也呈現出“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