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進入“寒冬”,為何大部分汽車不低價多賣?

用戶65940905


雖然汽車銷量有所降低,但是仔細觀察一下,銷量下跌的車型幾乎都是入門級別平民車型。而中高端車型銷量下降不明顯,部分車型甚至有一定的增幅。說明中產階級購買力並沒有下降,換車頻率高。只有平民階層購買力有所收縮。而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汽車銷量會逐步下降的。如果基層購買力下降,那麼換車頻率必然下降,汽車銷量也必定會下降,降價也不會促進汽車消費,如同汽車下鄉一樣,第二次下鄉,有一定幅度的優惠,但是銷量真的上漲了麼?前幾天還爆出某品牌汽車銷量造假的新聞。



而大部分車企為什麼不降價賣車呢?這個就是供需問題造成的。例如某某車逆勢加價銷售。例如本田冠道、CRV等車型,曾經在指導價基礎上需要加幾萬裝飾才能買到。即使這樣仍然供不應求,大眾的途昂上市之初也是叫加價的。你想啊,加價都阻攔不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為什麼要降價銷售呢?值到機油門事件後,本田汽車銷量直線下降。這時候不但不加價,反而降價銷售。銷量果然逐步回升,神車雖然一度折戟,但是元氣恢復後銷量迅速躥升。類似這樣的車型降價都可以取得較高的銷量,即使機油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但是仍然阻止不了消費者購車的熱情。如果沒有質量缺陷,冠道、CRV等車型還在加價銷售,這類車型是不會降價賣的。


無論是合資車還是國產車,銷量低的車型都不能隨隨便便降價,或者大幅度的降價。大部分除了正常的優惠外,只有清倉處理的車型會低價甩賣。例如平時指導價優惠2w,換代清倉時可以達到4w,雖然銷量上去了,但是庫存車型售罄後銷量也就跌了,因為新上市車型優惠幅度不會這麼大,也無法做到這麼大。而某些車型一直在指導價基礎上優惠幾w,例如大眾系列、奧迪系列,不在指導價上優惠幾萬都不好意思。這種優惠可以看做是汽車價格的水分。不能在優惠的基礎上降價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車輛是有成本的。售價是不可能低於成本的,所以低於成本的車型只能是清倉處理,換代的車型。
  • 如果生產出來的汽車低價賣,不賺錢或者賠錢賣,那麼這個廠家也離倒閉不遠了。例如你上班不要工資,甚至自己貼錢。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汽車銷售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利潤支持,那麼4s、廠家都得死。燒錢能維持多久?特斯拉麼?
  • 即使為了提升銷量而保持一個比較低的利潤,秉承薄利多銷的政策,但是這樣的做法仍然不會有足夠的利益支撐車廠走下去。只有熱銷車型可以做到薄利多銷。
  • 利潤不足,研發就沒有辦法進行,車型就不能及時更新換代、一味生產老舊車型依靠低價銷售就是惡性循環。最終這個品牌將會被玩死。

降價促銷幹得最漂亮的就是長城汽車。在銷量冠軍即將不保之時,果斷降價銷售,降幅最高達2.6w。降價後的車輛性價比迅速提升,銷量暴漲,重回冠軍寶座。但是市場上能有幾個哈弗呢?哈弗銷量高,車型成熟,成本可以壓縮到最低。只要有穩定的銷量,每臺車賺幾百塊都可以。而其他銷量低下的車型,生產量低成本自然會高一點。而這種滯銷的車型,滯銷的原因不一定是售價。換句話來講,即使把價格降到成本價,也不會有競爭力。例如哈弗的M6,緊湊型SUV就賣6.5w元。其他品牌同級別的車型,有誰能賣到這個價格?即使價格相當的車型,又有誰的性價比能比的上M6呢?M6就是老款H6,因此M6的質量與口碑是同價位車型不能比擬的。


可以看出銷量低的車型,即使降價賣也不會取得理想的銷量。而一旦某銷量平平的車型突然降價,那麼競爭對手也會立刻跟進。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此時降價依然不會影響大體銷量。每個品牌的汽車都在時刻調整保持自己的性價比,貿然降價,混戰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而主流車企並不會打價格戰,汽車成本在不斷的被壓縮也是市場經濟下的產物。物價成本不斷上升的今天,汽車售價確在不斷的下調,而配置確不斷的升高,這就是變相的降價。總體看來大家都在走降價的路線,除了豪車,主流車型單車利潤都接近(合資比國產高) ,除非特殊情況搞降價,否則都不會大幅降價促銷。


水墨丹青一世情


☆汽車低價促銷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個產品要有個足夠的利潤空間,這樣廠家和4S店才有資本打價格戰。在汽車利潤有限的情況下,汽車賣一輛賠一輛,那麼誰還會以量換市?

汽車市場低迷和車輛的價格關係不大,作為想要夠車的車主來說,手裡有一萬可以買輛二手車,手裡有10萬可以買輛自主品牌汽車,手裡有100萬可以買輛進口的豪車。只要消費者有購車慾望,車輛是否打折不受影響,最多是從東家換到了西家,但是在總量上汽車的銷售量沒有變化。換句話說,即使不降價,該買的也照樣買,該不買的降價也不會買。



汽車市場低迷和多種因素有關,例如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沒有信心,例如交通出行的便利,例如汽車市場的飽和度和交通的擁堵等等。在中國車市經過長時間的放量增長後,短時間的調整和緩衝也是符合商品市場的一個變化規律。


汽車降價銷售在短期內可能會刺激消費,但是從長遠角度出發,這樣做會打擊消費者的信心,誰也不會購買一件持續降價的商品,因為入手即意味著賠錢。

另外,汽車降價還涉及到誰讓利的問題,在汽車出廠價不變的情況下,4S店單方面降價促銷勢必傷其筋骨。在汽車市場價格逐漸透明化的今天,汽車銷售利潤有限,許多4S店要依靠返點,增值服務和後期維修保養等收入才能維持運轉,如果再降價促銷,對4S店的經營無疑是雪上加霜,最關鍵的是,這其中還有多少可控的利潤空間。



對於廠家來說,車型的細化越來越明顯,每個車型的價格都面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如果單一對某一車型降價,勢必和其他車型市場重疊。這就逼迫廠家對整個車系進行價格調整,這種動一發而牽全身的事廠家顯然是不會做的。


另外,廠家每年根據市場的銷量和自己手裡的流動資金來控制產能,廠家自己手裡會有庫存,但相對而言,這個庫存更多的是積壓在4S店手中。汽車銷量不好對廠家有壓力,但更多的壓力來自銷售環節。如果廠家不是因為資金鍊不能為系,不是因為老舊車型換代,是不會大幅下調價格的。



仔細觀察的同學會發現,那些頻繁降價的車銷量反而並不好,這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關,買漲不買跌。購買汽車雖然不能升值,但貶值太快也讓人受不了。頻繁的降價促銷會影響車輛的保值率,汽車的保值率是根據新車的價格為參考值計算的,汽車不斷降價意味著車主手裡的商品越來越不值錢,這時消費者就更不敢買車了。



和降價促銷相比,廠家和經銷商更願意以禮包和優惠活動的方式變相的促銷。對於剛需的人,不降價該買照樣買,對於沒有用車需求的人來說,你降多少該不買還是不買,何況還有我這樣根本就買不起的人呢。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記得小學政治書上說的,養奶牛的願意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快餓死的喝。汽車也是一樣,即使破產了,也不會給消費者免費或者特低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