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兒子被誘惑,媽媽竟然這樣做!別讓你的保護變成傷害

近日,美國一位名叫Maryann White的母親發表了一封簡直震碎三觀的公開信。

擔心兒子被誘惑,媽媽竟然這樣做!別讓你的保護變成傷害

她以四個兒子母親的身份,向大學女生喊話:不要再穿緊身褲了,不要暴露出自己的身體線條,因為男孩們都會忍不住去看她們“形同裸露的身體”。

這位媽媽認為,生活在這樣充滿誘惑的環境裡,對男孩絕對沒有任何好處。為了避免這足以讓人感到害臊的不適感,她甚至想找條圍巾系在兒子們的眼睛上以保證他們不受誘惑。

她的言論一經發布,就遭到了學生們的抵制。大家特意穿著緊身褲,進行了遊行抗議,就是想告訴這位過度保護的媽媽:

這個世界本就充滿誘惑,若因其感到困擾,首先不去考慮孩子自身原因,卻要責怪或要求他人,這種行為真的非常可笑。

泰戈爾曾經說過,不知節制的愛不能持久。它像溢出杯盞的酒漿泡沫,轉瞬便化為烏有。

母愛是偉大且無私的,母親會把世間最好的一切都留給孩子,儘量保護著他們不受到傷害。可是,如果媽媽們打著“愛”的旗號,自以為是地對孩子過度保護的時候,其實是在將他推向毀滅的深淵。

01

這位美國媽媽只是用圍巾遮住兒子的眼睛,來保護他不受誘惑,而在美劇《黑鏡》裡有一位媽媽則通過高科技手段,真的實現了讓孩子看不見任何“危害”畫面。

這位愛女心切的媽媽在女兒的大腦裡植入一張芯片,能讓她面對所有血腥、暴力、色情、恐怖等負面信息時,視野範圍內都會自動變為一片模糊不清的馬賽克。母親認為只要看不到這些可怕的情景,便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於是,電視上的暴力鏡頭,被模糊了;路邊向女兒狂吠的惡犬,也被模糊了;甚至連媽媽因為外公的離世而悲傷的樣子,都被模糊了……

女兒在媽媽的精心保護下,看似平安長大,可私下裡卻對哪些被馬賽克的畫面充滿好奇,甚至用刀戳自己的手,想看清血到底是什麼樣的!這讓媽媽嚇壞了,不得不關閉了孩子的“屏蔽模式”。

可接下來的情況更糟,一下從美好的童話世界墜入現實的小女孩,根本無法分辨善惡,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在一個到處充滿誘惑的世界裡,她完全失去自控力,只能用荒誕的生活不斷麻醉自己痛苦的內心。

擔心兒子被誘惑,媽媽竟然這樣做!別讓你的保護變成傷害

武志紅曾說過:“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便是這樣一種傷害,如同剪去他們的雙翼,折斷他們的雙腿,奪取本該屬於他們成長的機會。

02

過度保護更可怕的危害在於,父母以為能幫孩子們免去的那些挫折和困境,其實並不會消失,在不久的將來必會如數償還到孩子身上。

臺灣女星狄鶯的18歲的兒子孫安佐,在美國留學期間因揚言“要到學校開槍射擊”遭到警方逮捕,並在其寄宿住處查獲了槍枝及1600發子彈。

很多網友犀利地指出:“孫安佐年紀輕輕卻落得如此下場,這都是託了媽媽狄鶯的‘福’。”

原來,中年得子的狄鶯對兒子極盡寵愛。孫安佐如同小霸王一般,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據媒體爆料,孫安佐在國中的時候,就曾慫恿同學跳樓,還毆打過女生。因為對方家長上告,狄鶯便到學校聲淚俱下地懇求對方原諒。擅長為兒子善後掃尾的媽媽就這樣自欺欺人,掩蓋了孩子成長中所有的問題。

直到兒子在美國被逮捕,狄鶯還在袒護兒子,甚至準備花巨資打算救出兒子,再次替他“擦屁股”。

擔心兒子被誘惑,媽媽竟然這樣做!別讓你的保護變成傷害

盧梭說過,“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變得不幸?對他百依百順就可以了。”

狄鶯正是以親身經歷在告訴我們,父母的溺愛如同讓孩子在蜂蜜裡游泳,看起來都是甜,等最終體力耗盡也遊不到岸,心裡剩下的只有苦。

03

但凡智慧的父母都會明白,當你用所謂的“愛”為他砌上保護的圍牆,只會養出脆弱、迷茫,總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戰國策》裡說的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的為他好,就不要再盲目地為他蒙上雙眼,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我們才能學會該如何幫助不斷成長中的孩子。

讀懂孩子的內心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並不覺得自己是在過度保護,反而很坦然地認為對孩子所做的都是必要的,殊不知孩子心裡並非這麼想。

在綜藝《爸媽學前班》中,劉璇夫婦提問:過度保護的尺度在哪裡?導師給出一個很好的建議就是,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信號。

擔心兒子被誘惑,媽媽竟然這樣做!別讓你的保護變成傷害

當他說,“我可以,我來做”的時候,或說,“你別管了,我知道了”的時候,也許都不是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僅僅是想表達,我已經長大可以獨自面對更多問題。

只要讀懂孩子內心的潛臺詞,我們便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接觸更多,承擔更多。

教育永遠都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想要知道自己對孩子是否保護過度,觀察他們的表現就會明白。孩子們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映射著我們教育過程中的問題,並提醒著父母及時改正,只要我們多多留心。

愛的有邊界

當我們能讀懂孩子內心的潛臺詞時,意識到他們對獨立的渴望後,便需要學會放手,明確親子關係中的邊界感,把本該屬於孩子的經歷還給他們。

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講述的就是一位不願放手的媽媽的悲劇故事。孩子明明已經長大,可是媽媽仍然小心地保護他。結果越約束,越叛逆。久而久之,包寶寶的心與媽媽越來越遠了。

美國作家格雷格說:恰恰是你以為你想要的東西,阻止了你追求你真正在找尋的東西。想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幸福,卻因此讓他們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墮入不幸的深淵。

過度保護,幫孩子們遮風擋雨的同時,也同樣擋住了陽光。

只有學會放手,讓父母的愛有邊界,年幼的小苗才有機會既感受到陽光甘露,又經歷過風吹雨打,逐漸茁壯成長。

助他構建強大的內心

想要給孩子的雙眼“打上馬賽克”,一時容易,一世卻很難。與其等到終有一天他脫離了“無菌艙”面對真實世界時手足無措,茫然痛苦,不如從一開始就幫助他構築更強大的內心世界。

前一陣子,侄兒的學校裡男孩們突然風靡一種叫悠悠球的玩具。侄兒也迷上了這個小球,連做作業的時候,也要拿在手上玩幾下過癮。

侄兒媽媽並沒有像一般父母那樣暴跳如雷,沒收孩子的玩具,而是心平氣和地跟侄兒長談了一次。

她告訴侄兒,在他這個年紀,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主,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歡,每天可以有一個固定的時間來玩球。

就這樣,侄兒在玩球和學習這兩件事上,表現出極強的自控力,非但沒有影響學習成績,還在全國悠悠球賽事中拿到不錯的名次。

內心的強大不是說你有多厲害,而是當面對誘惑的時候,你有能力去選擇。當父母能幫助孩子培養起這項能力時,即使自己無法守護孩子一輩子,也可讓它為孩子的人生保駕護航。

擔心兒子被誘惑,媽媽竟然這樣做!別讓你的保護變成傷害

04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曾講過一個“翠鳥移巢”的故事。翠鳥原先把巢築得很高來避免禍患,但是當它生了小鳥後,擔心自己的寶貝們會從高巢裡掉下來,就一次又一次地將巢築低。最終人們伸手就把小鳥都抓走了。

翠鳥對孩子們的愛,最終成為它們悲慘命運的幕後元兇。

父母的愛可以是孩子前進的動力,也可能是捆綁孩子的枷鎖,更可能是毀滅的推手。尊重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學會放手的同時,幫助他們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