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不到兩年時間,瑞幸迅速斬獲三輪融資,並突擊上市。瘋狂的背後往往意味著泡沫,風險也隨之而來。因此,我們歸納出瑞幸面臨的三個難題,其前景看似美好,實則如履薄冰。

瑞幸瘋狂的成長之路

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佈了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提交F-1表格的信息,瑞幸向美股上市遞交首次公開募股(IPO),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LK”。

據騰訊科技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瑞幸此次預計融資為5億-8億美元。在這一區間的融資規模,將使瑞幸咖啡成為2019年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在美國最大規模的IPO。

而在遞交IPO申請一週前,瑞幸剛剛迎來B+輪融資,約合1.5億美元。最讓人震驚的是,該輪融資領投的竟然是瑞幸的最大競爭對手星巴克的股東貝萊德,1.5億美元中,貝萊德投了1.25億。

號稱“互聯網+咖啡”的瑞幸在一年半時間裡不斷擴張,多次攪動資本市場,互聯網“唯快不破”的特徵在瑞幸咖啡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回過頭看瑞幸的融資歷史:2018年1月試運營,半年內就獲得了A輪融資2億美元,估值10億美元;5個月後,B輪融資同樣也是2億美元,估值翻倍到22億美元;最近一次的B+輪融資,估值29億美元。

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唱好VS唱衰,資本與輿論意見不統一

瑞幸成立不足兩年,但是其擴張卻非常迅速。根據瑞幸方面曾公開數據,其在22城密佈2073家直營店,未來還要再開2500家,一線城市核心區域500米之內已經實現了100%覆蓋,用戶步行5分鐘左右就有一家門店。

如此的擴張速度,顯然離不開資本的助推。星巴克股東貝萊德的加入,讓業界普遍認為,瑞幸獲得美國主流投資者背書。在貝萊德之前,已有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君聯資本等業界知名機構相繼入局,著名投資人孫正義也對瑞幸咖啡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

然而,與資本嗅覺站在對立面的,則是吃瓜群眾和輿論媒體的集體唱衰。輿論的冷嘲熱諷無外乎“燒錢拉客、鉅額虧損、下一個ofo”等字眼。天眼查數據顯示,就在4月初,瑞幸咖啡新增一條融資租賃記錄,通過抵押咖啡機、奶箱、粉倉等物品,擔保數額為4500萬元的債權。由於抵押設備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多地的門店,抵押物又是日常經營的設備,輿論媒體因此解讀為瑞幸“彈盡糧絕”,即將要“退場”。

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事實上,瑞幸在美國提交的招股書早就暴露了其經營狀況,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從成立至今確實沒能賺到錢,賬面上淨虧損22億人民幣。

我們認為,瑞幸雖然短期釋放了融資成功、赴美上市等利好消息,但是從其透露的招股書等信息可以看出,蓬勃生長的背後實則暗藏隱患。

三大隱患,是瑞幸成為又一巨頭障礙

隱患一、通過補貼獲得的客流量,忠誠度堪憂

打開瑞幸咖啡的app,便會發現,飲品的價格分為不超30元,還有買二張贈一、拉新免費等優惠措施。

我們可以假設這樣的場景:一名都市白領,有一天同事發來瑞幸的鏈接,邀請註冊並免費喝一杯,也許這名白領沒有喝咖啡的習慣,但是免費的一杯咖啡還是領了。那麼問題來了:這位白領會不會因為喝了這杯免費的咖啡,而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即使平常有喝咖啡的習慣,這位白領下一次購買咖啡,是不是還會選擇瑞幸?

根據瑞幸的招股書披露,以上問題似乎可以拿用戶的復購率來回答,瑞幸用戶復購率在54%。乍一看,這個復購率表達的意思是:近乎一半的新用戶,有喝咖啡的習慣,並且在喝過一杯免費的瑞幸之後,成為回頭客。

其實不然。對中國人來說,每天飲用咖啡的人畢竟還屬於少數。新興消費階層例如年輕白領、學生雖然表現對咖啡有很大的興趣,但仍然屬於消費不穩定人群,不太會構成持久的消費能力。咖啡的穩定消費者主要還是以中年知識階層為主,其對於價格並不敏感。

想必,這54%的復購率,絕大多數來自上述消費不穩定人群,基本衝著買二贈一或者低於半折的優惠去的,補貼過後,這些人群還有多少能夠留下來呢?即使存在部分的咖啡穩定消費者,在新鮮勁過後,標價30元以內的咖啡,真的是其首選嗎?

補貼後能留下多少忠實的用戶,決定了瑞幸咖啡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隱患二:瑞幸 “燒錢”的速度,很難堅持到扭虧為贏的時候

商業的本質是逐利,資本的最終目的是賺錢,然而瑞幸給出的成績單並不理想。

招股書顯示:2018年瑞幸淨收入8.4億元,淨虧損16.2億元,而2018年銷售咖啡及其它產品合計9000萬杯。按2018年營收計算,瑞幸咖啡的單杯收入為9.34元,而每銷售一杯咖啡或其他產品,則要虧損18元。

眼下,國內的咖啡市場還處於一個跑馬圈地的時期,就和前幾年的打車、騎行、電商、團購等爆發的互聯網大戰一樣,各家品牌紛紛登場,但是最終一定是剩者為王。因此,各方較量的能力,不僅是比誰跑得快,更重要的是比誰撐得久,活到最後,就是贏家。

可以看出,瑞幸表達的意思也很明顯:眼下雖然沒有盈利的空間,但是其相信中國巨大的咖啡市場空白,將為其未來的獲客留下較大的想象空間。

咖啡空白市場在於:

1.不愛喝咖啡的龐大群體,慢慢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

2.對咖啡感興趣的但購買力不強的新興消費階層,成長為擁有購買力穩定消費階層。

那麼問題來了,瑞幸能否堅持到咖啡空白市場打開的時候。我們的答案是,很難。

以目前的形式,即使融資成功,也不過是徒增“燒錢”的週期罷了。長遠來看,瑞幸如果無法扭虧為盈,資本和產業的聯姻一定是破裂的!如果堅持補貼維持其增長勢能,陷入打折促銷才能促進增長的死循環,最後只會成為茫茫互聯網創業大軍的炮灰。

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隱患三、從股權融資的領域來看,高估值意味著高風險

有消息稱,瑞幸此次赴美上市,目標是獲得40億至50億美元之間的估值。對於一家才剛成立1年半的公司,便有如此高的估值,可謂是現象級的存在了。

然而高的估值,高的身價並非一定是好事。

有資料顯示,瑞幸在去年和西藏信託 (TTCO) 簽訂了信託融資對賭協議,獲得了一筆3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所謂對賭,是指投資人在進入時,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創始人簽署 “業績承諾與投資退還”的相關條款,即:公司無法完成業績承諾,創始人需要按一定的比例退還投資款。 這個約定等於創始人對於投資人的風險作了“兜底”承諾, “對賭”一旦失敗,對於創始人的打擊是巨大的。

典型的便是前段時間“小馬奔騰”的例子: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與投資人對賭,結果對賭失敗,投資人撤出,要求一次性回購股權。戲劇性的是,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驟然離世,導致其妻子莫名背上了2億元的債務。

瑞幸在B+輪融資,即擁有29億美金高估值。雖然我們看不到其背後投融雙方的對賭約定,但是可以推測,高估值的背後往往承諾的是高業績。根據以往的案例,資方願意多掏錢的條件,是創始人能夠對高盈利指標做出承諾,尤其是國外的投資方,對業績要求極為嚴厲。瑞幸雖然擴張迅速,門店、覆蓋率等數據看似漂亮,但是業績的核心還是賺錢。一旦盈利指標達不到,創始團隊要麼給與鉅額的現金賠償,要麼給與股權賠償,從而喪失控制權。

過高的高估值,對於瑞幸創始團隊來說,無疑是套上了一把枷鎖,把自己搭進去了。

目標40億美元估值,瑞幸咖啡上市背後隱藏的三大隱患


結語

瑞幸咖啡上市,看似風風火火,其實背後卻暗藏隱患。我們覺得,瑞幸以“燒錢拉客”的方式,雖然短期獲得了較大的客流,但是用戶的黏連度不強。

從長期來看,咖啡市場的打開還需假以時日,瑞幸能否堅持到扭虧為贏,還是個未知數。加之其快速的融資擴張,估值過高,雖然暫時緩解了資金壓力,但是如果長期業績不達標,必將會造成股權架構的不穩定,進而引起管理層的動盪。

因此,雖然瑞幸獲得資本的熱捧,即將赴美上市,但是我們持保留態度,究竟它未來的道路能否順利走下去,靜觀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