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打臉!美國撬“後門”無果,自證華為5G安全

【微評】打臉!美國撬“後門”無果,自證華為5G安全

據彭博社報道,4月11日,在厄瓜多爾政府撤銷政治庇護後,朱利安·阿桑奇在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被捕。阿桑奇的律師之一隨後聲明,阿桑奇被捕不僅是因為涉嫌違反英國保釋規定,也和美國的引渡請求有關,英國警方隨後證實了這種說法。多年來阿桑奇創辦的“維基解密”網站公佈了數十萬份美國國務院電文和美國軍方文件,曝光大量美國機密,使美國越來越重視網絡信息安全。

2018年美國頒佈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9,以下簡稱《法案》)第889節“禁止美國政府機關及其承包商向華為等中國公司購買設備和服務”同樣建立在對網絡信息安全的考慮上。美國認定華為公司與中國政府有關聯,並且宣稱華為的設備存在安全問題。

2019年3月7日上午10點,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外媒記者會上宣佈,華為已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法案》第889條款違反美國憲法,請求法院判定這一針對華為的銷售限制條款違憲,並判令永久禁止該限制條款的實施。

1

華為沒有“後門”令美國惱怒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員工愛德華·斯諾登曝光的一份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早在2007年就開始了一項針對華為的代號為“狙擊巨人”的秘密行動,行動內容包括入侵華為總部的服務器,監視華為高層的通信等。華為在3月7日深圳總部的發佈會上透露“美國政府涉嫌入侵華為服務器”也證實了此消息。事實上,在2011年2月,華為就對美國政府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否認針對其公司或設備的安全擔憂,並申請美國政府對其公司運作進行全面調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於2011年11月開展調查並在次年發佈了一份非加密報告。報告稱並沒有證據表明華為與中國政府有關,但仍認為“無法完全相信這些公司不會受到外國政府的影響”。美國對華為的監控或調查已經進行了十年以上,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第889條依然在沒有任何實際證據的情況下禁止美國所有政府機關購買華為設備和服務,足以表明華為確實沒有“後門”。因此我們認為,美國擔心的不是華為有“後門”,而是華為沒有“後門”供自己使用,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信息,這讓美國認為國家安全受到了威脅。

諷刺的是,美國一直十分注意保護自己國內的信息網絡安全,卻暗中侵犯全球多國的政府、企業機密和民眾隱私。在2013年震驚世界的“稜鏡門”中,斯諾登曝光了一項代號為“稜鏡”的秘密項目,該項目對上至盟國總理、下至本國公民的信息進行監控,並使情報人員通過“後門”進入數家主要科技公司(包括微軟、谷歌、蘋果、Facebook等)的中心服務器挖掘數據以蒐集情報。

2

限制華為,美國就能保持技術壟斷嗎?

十數年來,歐盟對美國科技巨頭屢次開出數額巨大的反壟斷罰單,谷歌、高通、微軟、蘋果等無一逃脫。罰單的背後在於歐洲互聯網科技企業發展相對美國落後,美國的科技巨頭在歐洲佔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歐盟監管機構採取行動也是出於保護本土企業的目的。華為受到美國政府抵制與此相似,當前在美國能夠真正與華為在5G領域展開競爭的企業屈指可數,使美官員擔心國內的5G市場被華為壟斷。

事實上,中美自建交以來,雖然兩國合作日益密切,但是各個領域內的摩擦依然存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在經貿、科技領域內的矛盾衝突漸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世界各國專利數量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以56142個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比負增長0.9%;中國以53345個專利數量位居第二,同比增長9.1%。據WIPO預計,未來兩年內中國或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2018年的WIPO企業專利申請上,華為以5405件專利數量奪得全球第一,中興、京東方的專利申請數量也位列世界前十。在研發經費支出上,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較美國稍低,但年增長率始終在美國之上。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相關數據,中國R&D經費支出已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現居世界第一,主要科技創新指標都在穩步提升,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向前推進。

【微評】打臉!美國撬“後門”無果,自證華為5G安全

【微評】打臉!美國撬“後門”無果,自證華為5G安全

當前,美國的計算機、生物技術、半導體芯片等產業佔領了全球製造的戰略高地,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的高薪工作崗位,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是美國經濟競爭力的支柱,失去在這些產業中的全球領導地位將會大大削弱美國的經濟實力。因此美國處心積慮地限制華為是為了保持自身在技術領域的全球霸主地位,特別是在如此重要的5G領域。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華為5G技術和通信設備,美國擔心自身在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控制權會遭到削弱,不能享受技術壟斷帶來的利益。

3

華為的破局之道有哪些?

華為作為中國高科技領域全面進步的縮影,代表著一批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中國企業,我們堅信隨著祖國的強大,未來會湧現出更多影響世界的中國品牌。中國企業成長靠的不是霸權欺凌,而是以合作求共贏,力圖構建一個全人類共融共建共享的和平發展世界。針對當前美國的責難,我們認為華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創出新局面。

第一,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受制於人。華為應以中興為鑑,做好全球供應鏈風險防控,研發更先進的5G技術,建設更先進的5G網絡,打造安全可信的高質量產品,積極投入引領5G創新和規模商用,贏得下一波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同時,當華為創新的5G設備在中國乃至全球廣泛應用時,自然可以防止其他國家通過不合理的手段,比如系統升級、後門程序等獲取數據,良好地保障國家和公民網絡安全。

第二,牢牢抓住規模龐大的中國市場。

可以看到,美國聯合盟友限制華為在其國內開展業務的目的是讓華為喪失大多數市場,從而顯著削弱華為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但是,中國日漸龐大、成熟的信息消費市場已經足以讓華為將5G等先進技術產業化。華為應當在國內積極佈局,爭取與中國移動等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尋求合作,抓好中國5G商用市場等於成功了一半。一旦華為在中國率先建設了完整先進的5G市場,拒絕華為只會喪失建設5G的先發優勢。

第三,積極開闢非美國盟友的部分歐洲市場以及中東、非洲市場。既然在美國市場步履維艱,華為開拓海外之路的重點應放在歐洲、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非美市場。華為應當積極展示自己在5G技術和產品方面的領先和競爭力,澄清美國提出所謂的安全風險問題,努力消除各國對使用華為提供的5G技術所產生的隱憂。正如在前面提到的,只要華為擁有比愛立信等競爭對手更好的技術,成為5G技術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歐洲國家等他國放棄華為就意味著喪失在5G上的先發優勢,華為應使各國政府明晰這一點。

4

總結

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特點,但是每一個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內的主權都不能侵犯。與美國截然不同,對於網絡安全,中國走出了一條和平、安全、開放、合作之路。

面對美國做出的這種不合理的單方面限制行為,華為應當表明立場,消除外界對於安全性的質疑。在開闢海外市場時,與各國政府積極主動斡旋,自覺適應當地法律法規是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推進全球化戰略的制勝砝碼。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華為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讓技術保持領先優勢,產品保持競爭力,鞏固好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優勢,積極開闢海外市場,在標準的制定上掌握話語權,才能在行業領先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本文作者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景乃權、浙江大學西部研究院副院長陳健,感謝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