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人包案到底”模式 临沭法院终本不终止破解执行难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4月30日讯(记者 邓梦娇 通讯员 曹珊珊 张晓 禚骐诚)“真的没想到,案件终本之后还能执行到位,我还能拿到这18900元钱,真是太感谢了。”申请执行人李某在临沭县人民法院激动地对执行法官说。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了,很多人以为就是终止执行了,为什么还能执行到位?李某又是怎么拿回的这18900元钱呢?原来,这都源于临沭县人民法院执行全流程改革。

借给朋友18900元催要无果 终本维护让案件“起死回生”

2017年5月,李某借给王某18900元钱做生意,到期后经李某多次催要,王某一直未还,李某遂起诉至临沭法院,判决生效后即申请强制执行。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经过线上线下查询,发现王某名下无房产、车辆、股权、存款等可执行的财产,而且王某更换了联系方式,本人更是不知所踪,上门走访未见其人,对法院的传唤也是置若罔闻。

在穷尽财产调查措施且走访无效的情况下,临沭法院约谈申请执行人李某,在征得李某的同意后,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终本结案的规定,案件以终本方式结案,执行程序暂时搁置。

对于终本案件,很多申请执行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的案子都还没执行到位,怎么就终止了呢?是不是法院不给我执行了?”

“其实这是对终本程序的误解”,临沭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刘晓光介绍说,法院办案是有期限的,如果暂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短期内无法结案的,法律规定可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如果发现新的财产或执行线索,可以恢复执行。而临沭法院领全国法院之先,在执行全流程中建立了终本维护程序,成立专门团队对终本案件进行集中、动态管理,定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为当事人提供案件咨询、查询服务,审核当事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条件的予以恢复执行。

今年4月初,执行法官详细了解了李某所提供的线索后,立即制定执行预案,组织干警赶往被执行人所在地,成功将王某拘传。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王某与李某达成了执行和解,王某现场支付了18900元的执行标的款。

打破“一人包案到底”模式 执行全流程改革破解执行难

最新发布的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升执行工作的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临沭法院立足工作实际,着眼于建立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将执行全流程划分为审执衔接、速执、流程、精执、监执、终本维护等六个阶段,分别由不同团队依次完成,实现了案件的动态流转。

值得一提的是,临沭法院对执行流程的划分不是简单将执行程序割裂为查控、变现、分配等阶段,而是像一张张网一样,将案件逐层过筛,简单、易执案件大部分都在审执衔接、速执和流程程序中执结,只有复杂案件和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才会进入精执和监督执行程序。

“执行全流程的每个程序段都可以实现结案,团队的业绩评价和结案数量、结案方式、执行效率、强制措施到位率、拒执行为打击率等密切相关。通过平行化团队+规范流程+业绩评价的配套制度建设,形成了有机统一、自我运转的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临沭法院院长张星磊介绍到。这一执行改革基本实现了执行动作标准化、案件程序流水化、强制措施穷尽化和队伍风险可控化的“四化”目标,临沭法院执行质效指标稳步提升。在山东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综合考核排名通报中,临沭法院先后32次位列基层法院前3名,院长张星磊应邀在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理论与实务经验交流会上做大会发言。

据了解,自今年3月份终本维护团队组建以来,该团队已对1320起终本案件发起了网查,接受申请人查询、咨询268件次,审核当事人恢复申请180余份,恢复执行案件140件,执行到位标的38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如今,临沭法院执行分权到位,执行流程规范,执行措施加强,执行工作透明,执行工作集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个科学、有序、高效的规范化执行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案件得以执结,越来越少的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或强制执行程序,诚实守信的社会共识逐步达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