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開發商“搶地”因為他們看懂了國家的戰略

1 不一般的信號!

不知道各位感覺到沒有,最近樓市有2個主要的信號,一是二線城市(特別是江蘇和浙江轄區城市、中部大城市)地市火熱;二是高層再提“房住不炒”,雖口號嚴厲,但“落地”力度並不大,比如3月房價漲幅第二的西安,只提高公積金貸款比例。政策微妙,這是需要揣摩的信號。

再說的坦白一點,“房住不炒”擲地有聲,但要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中落實,而不是像往常一樣,喊打喊殺的。既然“求穩”,市場就有了信心。近日,孫宏斌抄底樓市的消息,佔據各大頭條。還記得,2018年融創業績發佈會上,孫宏斌強調“今年拿地會非常小心”。

春江水暖,開發商先知。近期,網上傳出武漢控價新規,2019-2021年,新房和二手房價、地價年度漲幅不超5%。房管局人士透露,文件為討論稿。這就妥了,房價可以小漲,但不能大漲。想想也簡單,畢竟,社融和M2增速還要與名義GDP增速(大概9%左右)掛鉤,房價不可能不漲啊!

即便是小漲,但也給了開發商機會,這比2018年“7.31”政治局會議“遏制房價上漲”(沒有上漲空間)好多了。趁土地市場還處在去年“流拍潮”後的低位,現在可謂是拿地的好時機。

2 錢便宜了

孫宏斌可是教父級的人。他曾經說過,拿地就看2個指標:“土地貴不貴”、“錢貴不貴”。錢確實便宜了。目前,境內房企公司債利率均在5%以內,有的不到4%。比如4月3日華僑城5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僅3.88%;同一天碧桂園發行的5.9億元公司債,利率為5.03%。

錢便宜了,窗口打開了,加快融資。一季度,房企信用債發行1745億元,同比增長76.4%。公司債發行820億元,同比翻番;海外債發行216億美元,同比增長20.5%。一季度經濟穩定,但基礎不牢,因為財政和貨幣“雙積極”換來的增長,持續性不夠。棚改腰斬(15個省市2019年棚改開工量跌幅在50%以上)、基建受制於地方債務和槓桿,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動力堪憂。維護脆弱的增長底線,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必須保持市場低利率。

土地也便宜了一些。

2018年,土地市場理性調整,部分城市地價回落,很多流拍地塊調整要求後,再次入市,出讓條件符合房企預期。另外,一季度供地萎縮,3月降幅超30%,南京、杭州和武漢等地3月宅地供應同比下降40%左右。顯然,地方政府還未從“流拍潮”的驚嚇中緩過來。

政策整體平穩,錢多了、便宜了,地也便宜,你不拿就別人拿。後面再“補倉”,可能就是高價地了。2016年拿地王的那些開發商,還在趴著等“解套”。結合過往經驗,此時就是拿地的好時機。都市圈戰略下,一二線城市的機會更大一些,但競爭也更激烈,早行動顯然是明智的。

3 國家喊你來拿地!

拿地集中在幾大都市圈及核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一方面,這些區域2018年庫存消化快。易居研究院一季度《中國百城庫存報告》顯示,庫存6個月以下需顯著增加供地的有:成都、鄭州、杭州、合肥、揚州、南寧等;庫存6-12個月需加快供地:南京、昆明、蘇州、南昌、惠州、重慶、襄陽、茂名、貴陽、丹東、寧波、長沙、濟南、西安、廣州等地。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1季度全國土地市場成交排名TOP10的城市,按照成交面積來看成都、西安、杭州、南京、鄭州、廣州、昆明等地名列前茅。可見,土地成交主要集中在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強省會城市(下圖)。顯然,各地遵從國家政策,庫存小的加快供地,而開發商也加快拿地。

4 供地長效機制

另一方面,2016年以來,人口就開始湧向幾大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強省會城市等。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角度看,供地必須走在前面。只有這樣,才不會重複過去“庫存低、需求大,房價爆棚”的局面。只有這樣,“穩字當頭”(而不是“大起大落”)才能實現。

這就是供地的長效機制。2017年4月,國家發文,要求庫存低的要增加供地,還要滾動編制3-5年的供地計劃,以平滑供給端的波動。4月下旬,國家又強調了新的供地機制。不久前,政治局會議明確了“長效調控機制”,土地供應機制確實發生了變化,熱點城市供地彈性會明顯增加。

5 樓市的重心聚焦

2018年,我國東部10個省市中有7個為人口淨流入,南方省份淨流入人口達168.5萬。從省份看,廣東、浙江、安徽人口淨流入最多。從省內看,各省人口向省會城市集中非常明顯(下圖為陝西和福建案例)。趨勢越來越明顯,只要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強省會城市的樓市穩定了,全國樓市就穩定了七成了。

顯然,人口流動的障礙取消後,要不流向幾個大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要不流向省會城市,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政策導向。另外,都市圈建設、人口湧入,地方需要大量錢投入,不賣地還真不行!

未來,國家的政策重心是,保住幾個大的都市圈、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的樓市在高位穩定、高位均衡,高舉供應大旗,順應高位需求。開發商看的很清楚,繼續鏖戰這些熱點區域,贏得“排位賽”的最終勝利。即便,這些城市還會限房價,但土地成本低,利潤就高一些,未來競爭會更激烈。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