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比较放心?

小学教育心得


小学时期,是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循规蹈矩,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与人相处。

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一个人惯了,容易滋生自私自利的生态,通过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喜欢与人相处。

学习成绩跟本不是那么的重要,小学阶段让孩子学习一些音乐,舞蹈,书法,画画等艺术类的科目会更好开发孩子们的天性。

小学阶段,是知识的基础阶段,班级第1和第10可能只差个几分,但是要注意,如果差的比较多就需要寻找原因了。

真正需要重视的是小学六年级,因为要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这个时间段,家长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来个突击补习会比较有效!

真正需要重视的是初中阶段,初一孩子们一下子面临7门课,对一下子紧张起来的学习气氛会不适应,这个时候会掉队,家长必须要重视起来,陪着孩子学习教会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复习,做记忆的小卡片,定期整理笔记,错题本等等,只要孩子在脱离家长的陪同下,每天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的学习习惯才算培养起来了。

而初二初三则需要注意孩子们的交友和青春期早恋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下我写的文章。


栢名斋


朋友的孩子现在某重点中学高二,他孩子的同学,小升初考试总分接近满分300分,全区第一。到了初中,这个孩子的学习优势还能勉强维持,但已大不如从前。现在这个孩子即将升高三,学习很难跟上趟了,最近准备出国读大学。

我自己的孩子,小学5年级之前,仅以排名而言,一直徘徊在他们班10-15名之间。到了6年级,我开始在他的教育上上心,他期末期中两次考试成绩都考到了他们班的前3名,一次为第一。



小升初,他们班的前6名分别去了私立和优质公立。

以这6个孩子为例,说一下这几个孩子升入初一后的学习情形。

以升入初一后几次大型全区统考的成绩为例,有三个孩子目前依然能比较稳定的在新学校维持成绩和排名优势,但另外3名孩子在学习上几乎完全没有了优势。

以前曾经有一个网友形象地形容过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和考核的特点:

小学:这节课教你和面,作业也是和面,下节课教你擀皮,作业也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 初中:上课教你的是包饺子,回家作业是蒸包子,考试的时候却是烤馅饼。 高中:上课给你个锅,考试让你做满汉全席……

仅以初中和小学的区别而言,的确是这样。小学阶段的考核,语文英语纯粹意义上“裸考”的东西很少,考试内容的80%以上都是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的内容,包括语文作文。孩子们只需要细心认真,亦步亦趋遵循着老师的教导“照猫画虎”、“有样学样”即可。



初中则不同,初中的考核开始要求孩子们有灵活转换的思维,考试题“死”题变少,“活”题变多,除了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孩子自身的天赋秉性(智力因素,活学活用的学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是从一个学习习惯考核(认真细心)重心到能力考核重心缓慢变化的过程。

小学的成绩和排名重不重要?重要也不重要。之所以重要是:通过考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好的学习习惯会伴随孩子终生。而且,孩子从小“优等生”的经历也会大大提升他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之所以不重要是:如果人生是25000里长征,小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充满很多变数,身边不乏学霸变学渣,学渣逆袭成学霸的案例,就像开头的那个案例。



回到这个问题,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会放心?如果你以25000里长征第一步的标准来看,排到第几名家长都无法放心。如果你以短时期内的标准来看,那家长可以稍微轻松一下。

这种人生的不确定性也提醒我们家长:“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长远,小学只要监督孩子树立好学习习惯,成绩结果和排名看淡一点。家长也不要因阶段性成绩的好坏患得患失,并轻易臧否孩子。从容一点,给孩子信心,孩子在不经意之间可能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孩子五年级,这几年成绩一直都是班级、年级乃至全区的前几名,属于在他们学校成绩非常好的那部分孩子。

虽然身边的确有很多人总是跟我说“你家没问题”、“你家是学霸”……

但是我从来就没敢在这事儿上想过、说过“大功告成”。

这是因为“世界太大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一点我从孩子没上学之前就给他进行这方面的影响了——你现在的优秀更多的是来自于你的努力,而你要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比你更有天赋却比你还努力的人存在。

为了证明这点我给他介绍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成绩优秀的孩子,而且不仅仅光是学习成绩优秀,也包括各种特长优秀的孩子。并且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安排他们见面交流交流。

另外孩子上了不少学习班,在哪里也认识了一大批来自各个区、学校的成绩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孩子们。

所以无论是我还是孩子自己虽然在面对每次考试的成绩的时候尽管会比较欣喜,但是绝对谈不上“放心”——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成绩不过是在这个范围内的优秀,而如果换成在另外一所学校、另外一座城市、另外一套试题……那么结果可能未必会有这么的好。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用非得等到走向社会之后才去认识这个问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对孩子来说有点高了,但是适当的开阔一下眼界,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莫做那井底之蛙即可。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小学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时候的很多成绩一方面是往往是没法得到真正的检验的(比如考试范围偏窄、难度偏低),另一方面每个人投入的时间多少往往也会掩盖能力本身的差异,还有一方面那就是知识难度的本身确实是不高,还不足以检验出一个人的真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不停地摸索适合自己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各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

这个阶段提高成绩或许并不会立竿见影的马上见效,但是说退步那绝对可以飞速的下滑。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不计成本的投入,很多时候他们孩子暂时没有显露出来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不够优秀,而是缺少合适的机会罢了。

培养“努力”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努力”的本身是一辈子的事儿,学习阶段要努力学习,工作阶段要努力打拼,这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否积极,我相信那些积极乐观的人他们往往也是更加努力的人。

努力同样也是一种技能,不是拼时间就可以了,这个过程学习任何东西都是需要动脑子的,这样你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

小学阶段再辛苦相对后面的学段在时间上也是富裕的,

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训练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难道要等到后面时间紧张的时候再去摸索吗?

时不我待,既然知道未来会面对什么,那么为什么不能提前去做一些准备呢?

培养“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很容想到的是一些学习上的方法、技巧等习惯,但是努力的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习惯呢?

我从孩子三年级开始尝试着住不放手让他自学,这两年多的时间孩子在很多地方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确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各种情绪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自己,而且面对各种困难可能也会找不到跟好的方法,所以虽然两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状态更准确的说还是得偶尔大人出来“扶”孩子一把。

当他们习惯了用何种思想、何种态度、何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能力的本身就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比如面对较多的作业他的关注点不在“多”上,而是在“如何分配时间”上;

比如面对难题的时候他的关注点不在“难”上,而是在“有什么办法吗”上面;

比如面对各种学习班以及学习班的作业上他的关注点不是“时间不够”,而是“从哪里可以找时间赶紧做”上;

……

当“努力”成为习惯了,我想无论孩子排名第几,我可能真的就会放心了吧?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我想跟这位题主聊聊这话题。大概题主就是位小学生的家长吧。

你问孩子在小学排第几就放心了,你指的是哪个阶段的放心?小学阶段还是孩子整个学业过程呢?直到孩子高考那年,我可以这么给你说,你都没有放心的时候。我为啥这么说,请看看一个网友朋友跟我交流沟通的留言。



这位家长跟我交流时说,他老大孩子小学、初中成绩在他的帮助下非常好,可是到了高中后成绩刷刷的往下降。家长着急的不行,可是孩子住校了也爱莫能助了。那你说小学成绩好,排多少名能让家长放心呢。根本就没有个标准完美的答案告诉你呀。

不过我要和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聊一聊关于孩子教育的细节问题。

一个孩子要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绩,和这两个方面分不开。

其一是天赋问题,就是孩子的智商问题。我们既不要夸大孩子由于智力的差别造成的学习上的差异,也不能抹杀智力因素在学习上起到的巨大作用。天赋这玩意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脑子好使的孩子,我见过几个,可以不客气的说,到了高中,那些题目很难的题,老师都未必能解答上来,人家可以给你讲的头头是道,我对于这样的孩子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智商的孩子才有几个,凤毛麟角。连5%的比例大约都占不到,普通孩子还是占的比例多。大家水平差不多为啥越来越去就有了很大差别了。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方面:个人努力问题。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小学阶段分数和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在小学,有家长的陪伴和帮助能取得比较好的或者很好的成绩,可是他学习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很强,不能形成好的习惯,那么等到像上面友友那样,家长不能帮助孩子了,孩子要自主学习时,可是他不会安排,他依赖家长,学习不主动,会被迫,家长又没有在身边所以会出现成绩刷刷下降的情况。



这才是家长放心不下的的吧。

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要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能依靠任何人。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了,你还用督促他吗?他自己就去主动学习了。

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要多阅读,提高理解能力,不然到了初高中后学业更紧了,相对来说阅读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了。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上进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

这些方面的培养都比孩子取得好成绩和不错的排名更重要。做到这些你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家长才可以稍稍放一点点心。也不能全然放开,因为孩子是鲜活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的麻烦事,转角就会遇到新麻烦,所以家长要时刻谨慎,处处留心,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顶上去,不需要我们的时候默默关注就好。

这是我的浅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或者有补充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


心中百合静静开


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上小学时的成绩是非学中注重的,因为学习之初,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块学习的料儿,因为对孩子的成绩也比较关心。

在我们本地的小学,一般孩子的成绩排在前五名,家长是最放心的,对于对孩子较宽容的家长,则会认为小学成绩只重基础,并不那么重要,因此排到前十名就比较放心了。

小徐老师既是家长又是老师,对于孩子在小学期间,班上排名第几名家长才比较放心这个问题,小徐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一、语文在小学比较注重基础,多是字、词、句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人记事的作文考查。特别是一二年级基础字、词、句的考查占80%左右,虽然打好基础是必然选择,但基础知识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如果孩子能考90分左右就不必担心。只要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和学习兴趣,语文就一定有后劲。

因为,三年级以上,孩子的基础知识部分就慢慢弱化,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分数就会慢慢提高,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分数就越过60%了,此时如果孩子的语文成绩依然能保证在90分以上,特别是阅读理解和作文答得很好的话就更不用担心孩子以后的能力了。二、小学数学多考查基础运算能力和应用解题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小学数学中增添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恐怕数学会出问题。

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家长们要看孩子失分的题型是什么样的题型,如果是计算能力不行的话,就要让孩子多练习、多计算,久而久之计算能力自然提高。

如果是应用解题能力差,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真正明白题意,能利用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推断出未知答案。如果孩子是因为理解题意有困难,家长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讲解让孩子彻底明白题意,有空间和数与物的联系的想象能力。如果孩子通过几遍练习就可以掌握应用解题能力的话,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一看就会”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能学会就是好孩子。

至于数学成绩最好不要低于90分。且同样需要分析错题的原因,如果平常做题并不费劲,考试却没考好,小徐老师认为还是多鼓励孩子为好,不要过分打击。

综上所述,小学孩子的成绩家长最好不要仅盯在排名上,也要分析错题原因,但总的来说,如果孩子的成绩能稳定在前七八名左右,家长就应该放心了,在学习过程中,只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拓宽知识面,孩子的学习才不会出现问题。


指尖教育帝国


这么看:

一是排第几名也不放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考个99,还会嫌怎么没考100呢?考个100,下次别下来了啊!家长心里没有放心的时候……

二是客观分析,三年级以下,90至100分,是一个水平,只是简单识记,孩子难免丢三落四,缺胳膊少腿……故90以上就行了。三年级以上,已经开始考查孩子的思维能力了,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需要90分以上,但是,比90分多的,就比90分的强,即使1分也很难获得……

三是家长应当给孩子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心态。重点培训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成绩。学习习惯:背诵,书写,思考,演练,认真,规范……生活习惯,勤俭节约,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这是根本。有了这个根本,成绩能很快提高,且具有持久性……

四是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是老师,要胜于老师……

总之,既要客观分析,又要自强不息,讲究方法,培养习惯,孩子就会很优秀!


追求有趣


家长们对孩子在班级排名这事,一向都是很热心。那么排第几名,家长会放心?当然是稳坐第一名最放心哟。

第一名最累,第二名最委屈,第三名最幸福。能够长期排在班级前五名,年级前十五名,应该是相对放心的排名。



排名只是学习成绩的参考值,家长不要单一盯着排名较劲,一直坚信小学生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接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加上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考出双百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到了三年级,成了分数的分水岭。随着语文的偏重阅读能力和作文书写的出现,平常没有注重阅读能力培养的孩子,都会显出学习吃力的感觉,成绩也随之下滑了。

而数学除了考量运算能力外,运用题也是需要阅读理解能力加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后面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排名是一时的成败,保持学习动力,培养学习习惯,才是长久之计。

我是女儿的玩具,欢迎评论。


我是女儿的玩具


小学生的成绩虽然说不让公布了,可是家长还是比较关心自己孩子的成绩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在全班排名是第几名家长才放心呢?

我们以50名学生为参考单位。小学高年级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大部分地方只考三门主课。如果学生能占到总人数的20%~30%以内,家长就会比较满意了。也就是说10~15名以内家长会比较满意。当然前十名家长会更放心,如果是前五名,家长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对于重点小学的重点班级来说,名次比分数更重要。一个班的名次反映了学生在班里的实际竞争水平,也就是有效竞争力。你超越的学生越多,将来读重点初中,然后读重点高中。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机会才比较大。

还有一点就是,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越喜欢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做朋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往往谈论如何学习以及其他的兴趣爱好。一个学霸的圈子大都是学霸。当然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的知识比较浅,很多学生只要学习都能学会。但是取得好的成绩,在班里排一个好的名次,不能仅仅局限于上课听会,听会只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会做,第三步就是得分。能把题做对,得分,才算真的掌握了。

此外,语文多记多背,基础题占分35%,阅读题占分35%,作文占分30%左右。语文应该从这三部分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薄弱环节,把薄弱环节攻克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数学就相对简单一些,选择、填空、计算和应用题。课本的知识穿插到这几种类型之中,学生也可以找出哪种类型容易出错。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有效训练,减少此类题再次出错的频率。

所以,家长朋友在关心自己孩子考第几名的同时,要看看自己的孩子试卷是如何错的,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每次考试都是下次进步的阶梯,如果您的孩子在一个50名学生的班级中,至少考第几名,你才满意?一起说说吧!


一师者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说到排名,因班级的人数不一,基础也不一样。因此,仅看排名无法看出孩子的学业水平。如果以班级40人的基数来看,若能稳定排名在前8名,这样的孩子对学习方面,应该比较放心。

如果不看排名,单看成绩,一般来说,先看语数两科的成绩是不是都比较好?就通常考试而言,百分制,数学科能保持在95分左右,语文保持在85分以上。这两科成绩如若比较稳定,家长尽可以放心。

不过,我有个建议。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多阅读,博览群书,丰厚学识,丰厚知识背景。这一点很重要。学生知识丰富,阅读量大,孩子的阅读理解会好一点,学习会更有后劲。相对而言,小学的功课比较轻松。有更多的闲余时间用于阅读。如果到了初中高中之后,科目渐多,功课会抓得更紧,尤其是应试教育,功课大多会排得满满的,压得孩子喘不过起来,根本没时间阅读。很多孩子到了初中,都会感慨,幸好小学读了那么多书,到了初中、高中忙于作业,都无暇阅读了。


田戈教育


要我说,当然是班里排第一、二名时家长才最放心,最少也要前三——最好是全校前三、前五家长才比较放心。

小学一般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现在虽增加了英语,仍只看重语数两门学科,如果孩子能得双百,那是最高兴、最放心的事——哈哈,不瞒大家说,我就是这样的家长!

有点可惜,到了三年级后,我小孩得双百的几率少了,主要是语文没那么优势了:一位临近退休的男老师教的语文,估计是责任心、耐心及细心都缺少了一点,同时男孩一般较懒,要记要背的都没有及时巩固到位。好在高一时,遇见一位较严格的语文老师,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上升了很多。

好在他的数学自小学就一直还好,直到高考,受益匪浅——但三年级时,他数学老师几次很生气:他偷懒,有时不抄试卷、不抄错题。老师有一天上课,宣布说“如果能保证以后考试都考95分以上,可以不抄写试卷,只稍作订正在旁边即可”,我儿子当即举了手,并一直暗暗努力,每次都考95分以上。

其实分数并不重要,排名才更重要,但也不能把排名看得过重,因为比这更重要的还有学习习惯、信心与决心,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