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1

先讀順口溜

自家婆娘自己愛,

人家媳婦莫亂來。

莫說歸來不咋地,

觀看歸來需情懷。

如不讀詩也去看,

簡直就是蝦扯蛋。

要去看前做功課,

十首古詩讀一遍。

02

先讀順口溜

細細領悟知其然,

正式觀演所以然。

身臨其境燈光炫,

名家鉅製莫等閒,

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縱情山水間,

甘當奉節推銷員。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3

所以小編給你說,去看《歸來三峽》就算只讀懂這一首杜甫的《絕句》,你也不會覺得白來!為了避免劇透,我不能將觀演時的感受全部寫出來,只能以詩歌賞析的形式告訴你,在觀看之前可以讀一讀這首詩,你不會後悔的!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4

古詩賞析

杜甫詩作沉鬱頓挫久為人所稱頌,而其詩聖創作的藝術手法的多樣對詩歌意境的開拓等方面更是為後者所重,詩學杜甫的難計其數,“詩聖”的影響至今不息。杜甫的詩作,除真寫關切人世社會的遭遇、變動外,還有不少是通過寫景以達情景相生,以抒發自己的情懷的,現在要賞析的這首《絕句》正屬此例。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4

古詩賞析

杜甫平生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但由於當朝李林甫等權奸的當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難行,從此永遠離開了長安,離開了宮廷,歷經飄泊,他始終關心著民生,關切朝廷,但卻也長久地受著被投閒置散而愁悶滿懷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飄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嚴武向朝廷舉薦杜甫為節度參諫檢校工部員外郎。這首絕句就寫在這一期間。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6

古詩賞析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彷彿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彷彿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就這一點,如果你結合歸來三峽的演出畫面,你就可以順利的進入詩的意境,感受到歸來三峽的“真美”。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6

古詩賞析

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此著一“上”字之妙。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7

古詩賞析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溼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溼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溼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觀演歸來三峽的演出後,對杜甫當時的那種“既高興又覺來之太遲的遺憾心情”,就會更加明朗。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8

古詩賞析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此解也似不夠妥帖。著一“泊”字,實有深意。杜甫的多年飄泊無著。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畢竟已大大消去了。他對自己一展抱負的信心,他自己應該知道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實難實現,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亂而在梓州、閬州一帶歷了一番流亡生活而歸,連偏於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當時心情可知,懷著這樣強烈迷惘不定的心緒,又有著這樣無著無依和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的人生體驗,杜甫對嚴武的推薦是否成功,而即使成功後自己是否真可一展抱負,著實百抱望不大的,“泊”,正好寫出此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複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三句中千秋並舉,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示希望之不大。


看張藝謀《歸來三峽》,至少要先讀一首詩《絕句》

09

還可讀讀這幾首

一、《登高》 杜甫

二、《早發白帝城》 李白

三、《登幽州臺》 陳子昂

四、《水調歌頭 明月何時有》 蘇軾

五、《竹枝詞》 劉禹錫

六、《春夜喜雨》 杜甫

七、《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