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破解瓶頸制約穩步推進

從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瞭解到,自2017年8月國家批覆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以來,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各成員單位,強化統籌協調,發揮職能作用,積極主動作為,努力破解瓶頸制約,遷建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27個外遷社區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21個社區主體工程陸續封頂,菏澤市牡丹區郝寨新村社區已於今年1月份搬遷入住,成為山東省全面啟動灘區遷建以來第一個實現搬遷入住的規劃內外遷安置社區。灘區外遷二期試點涉及東平、鄄城、梁山、平陰4個縣、7個社區、8068人,已有5個社區搬遷入住,另外2個已達到入住條件,預計5月底前搬遷入住。

另外,28個新建村臺全部開工,其中2個試點村臺已沉降23個月,16個村臺去年7月份完成淤築進入沉降期,其餘10個村臺正在吹沙淤築;優化調整後的99箇舊村臺和473公里臨時撤離道路分別開工15個、255公里,其中撤離道路完工122公里。築堤保護工程已完成省級立項批覆,正在履行招投標程序,預計4月底即可開工。

黃河灘區遷建工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工作中也遭遇了搬遷安置問題複雜多樣、土地保障和建材短缺等瓶頸制約,山東省發改委協同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積極主動作為,逐步破解工作推進中的突出難題。

保障資金需求。山東省財政廳研究制定了“各級政府補一塊、土地置換增一塊、專項債券籌一塊、遷建群眾拿一塊”的資金籌集方案,通過爭取新增政府債券、新增土地儲備收入等方式,積極落實省級資金。國開行、農發行山東省分行累計向遷建縣區投放貸款9.23億元,全面提升灘區金融服務水平。農發行山東省分行與省發改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5年授信3000億元支持鄉村振興和灘區遷建,並建立了重大項目儲備庫。

加強土地保障。省自然資源廳指導市縣做好外遷社區土地規劃調整工作,推動自然資源部加快築堤保護工程用地預審,開展菏澤市遷建工程佔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可避免性論證工作。

破解建材短缺。針對菏澤市遷建工程建築用磚缺口較大問題,省發展改革委會同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等部門研究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生態環境廳對山東省生態保護紅線進行了優化調整,破解了新建臨時磚廠的政策障礙。目前,鄄城縣4個臨時磚廠已經建成,東明縣6個臨時磚廠將於5月份建成投產。

優化安置方案。對於無法通過工程措施解決防洪安全的約4.5萬人,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探索提出了“防洪預案+購買財產(房屋)洪水保險”的解決方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覆函認可,避免了調整安置方式帶來的大規模追加投資問題。

感受媒體的力量,開啟新媒體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