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知识:茶毫

普洱知识:茶毫

  生活总是更眷顾留心观察的人,喝茶也是如此。只要平时多多留意,你便会发现,这小小的茶叶里,似有大大乾坤。

  很多茶友在饮某些茶类时会发现,干茶表面会覆盖着细小的绒毛,泡时茶汤上层也会浮动着白毛。

  遇见这种情况不必担心,不是什么脏东西,更不是有害物质,人家是有正经学名的,叫“茶毫”。而这微小的“茶毫”里,其实隐藏着很多学问。

普洱知识:茶毫

  茶毛毛是茶毫,也叫茶毛。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是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茶友们需要知道的是茶叶的好坏并非是由茶毛毛的多少来衡量的。很多茶都有茶毛毛,但并非所有的茶都可以一概而论,如龙井,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辉锅,辉锅的目的主要是干燥茶叶,促使茶叶香气物质进一步形成,但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点,所以龙井、竹叶青等茶不能用毫毛的多少来决定它的等级。

普洱知识:茶毫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普洱知识:茶毫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

  茸毛越多茶芽,往往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不仅对茶叶的外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是幼芽和优质茶叶的标志。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中的含量。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来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普洱知识:茶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