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集團欲求要求調整佔股比例,想成為國人的眼中釘?

在上週,德國大眾集團CEO迪斯在其媒體年會上表示將對在華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進行調整,此話已出在相關汽車市場引來了而引來一場“戰爭”。回顧去年,的時候寶馬成為在華合資公司增資擴股的第一企業人後,業界對下一位增資擴股的企業也有一些猜想,但是在經過無數次的猜想之後,最後對增資擴股這一話題還是慢慢的歸於安靜。直到今年三月德國大眾迪斯大眾CEO的一句話後,讓第二位增資擴股的企業究竟花落誰家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而德國大眾集團也針對其CEO的發言回應稱正在與中國合作伙伴就股權比例這一問題談判,。最遲到2020年上半年就會宣佈在華的發展新路線和股權佔比的調整。

德國大眾集團欲求要求調整佔股比例,想成為國人的眼中釘?

德國大眾集團欲求要求調整佔股比例,想成為國人的眼中釘?

​不可否認的是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確有著標誌性的意義,三十餘年來大眾汽車也是首個進入國內的汽車品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也為國內的汽車行業的變革與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也正是因為如此,大眾旗下的得車型在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年年攀升,促進了德國大眾成為千萬輛級的汽車企業。

德國大眾集團欲求要求調整佔股比例,想成為國人的眼中釘?

​縱觀國內的汽車市場不難發現,其市場格局越來越成熟,中國也在不斷的調整汽車行業的政策,與汽車相關的科技產業,無人駕駛、共享出行等創新服務,正在引領世界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無論是比亞迪,還是上汽在行業當首推出的互聯政策都促使著汽車市場的發展,

,從一開始的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再到後來的江淮大眾都可以看出大眾集團在國內的發展,但是合資終歸是合資,如何解決問題也是需要中德雙方共同協商來完成。

德國大眾集團欲求要求調整佔股比例,想成為國人的眼中釘?

​而德國的。

大眾CEO的言行與單方面的表態,現在看起來還是有點不太厚道,也可以說是給並且給其他合資品牌起了個壞榜樣。

一句簡單的隔空喊話讓人多少覺得有些挑釁的意思,。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可以說德國大眾SEO抹殺了中方合資公司這麼多年來多年所來做出的貢獻。所謂的德國,那我覺得德方可以完全獨資生產銷售,那個時候再來看看還會不會蟬聯兩年拿到國內汽車的銷量冠軍。大眾集團就像日耳曼民族的“獨特氣質”一樣德國人一樣總是高高在上,喜歡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從而降低中方合資夥伴的存在感。這種做法不但不會被國人認同,反而會對其產生厭惡感。再從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的大變革來看,筆者認為上汽與大眾在此刻應該尋找更多的合作機會,而非錙銖必較地糾結於合資股比。迪斯此前曾在寶馬工作多年,在與寶馬現任CEO 克魯格競爭寶馬CEO落選之後來到大眾,大眾前任CEO Matthias Mueller 被提前結束任期。所以大眾對於迪斯的期望並不單純在於如何提高中國市場的盈利,而是如何帶領大眾面對汽車行業百年未遇之大變革。

德國大眾集團欲求要求調整佔股比例,想成為國人的眼中釘?

​綜上所述,最後一旦大眾集團對國內三家合資公司的股權進行調整,那麼更多的合資品牌會相繼模仿,並用德國大眾的方式方士方法來取得更多的股權比列。如果真的這樣,那麼國內汽車市場將一片混亂。

迪斯以及大眾的隔空喊話可以說是給國內眾多合資品牌起了一個壞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