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歧視女性嗎?

今天婦女節,你要是敢在你的女神面前嘟囔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估計迎接你的是一個響亮的大嘴巴子。然後,你捂著臉,委屈地說“又不是我的,是孔子說的”。

活該,這句話是你隨便用的嗎?你知道它什麼意思就亂用?

兩千多年前,一個老男人就曾嘟囔過這句話,從此,惹上了一身的“文字官司”,還有了“汙點”,本來一個文質彬彬、謙謙有禮的和藹君子形象瞬間崩塌。

這個老男人不是別人,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女神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歧視女性嗎?

孔子

這句話的確是孔老夫子說的。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看字面意思,夫子好像正在發牢騷:就數“女子”和“小人”最難打交道,離得太近就不尊重你,離得太遠就怨恨你。

真的是這樣嗎?對這句話的解讀,歷來頗有爭議。

一、品德說

南北朝時期,皇侃的《論語義疏》解釋這句話說:“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與小人,近之則誠狎而為不遜從也。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若遠之則生怨恨,言人不接己也。”

意思是說,說君子的品德,在和人交往時別人越親近他,他越恭敬別人。而女子和小人的品德,卻是別人親近他們,他們就會對別人失去恭敬心,變得放肆;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彼此因為距離遠沒有來往了,友誼依然存在。而女子和小人,別人若疏遠他們,他們就會產生怨恨,抱怨別人不和他們來往。

這種說法更接近現代漢語字面意思。

女神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歧視女性嗎?

電影《孔子》劇照

二、身份說

南宋時期,朱熹提出不同見解,認為“此小人,亦謂僕隸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二者無患亦。”朱熹認為,應該將“小人”理解成“下人”,“女子”應該理解為“小妾”。朱老夫子還不忘提醒大家,君子對於下人和小妾,要莊重,要慈愛,這樣就不會有麻煩了。在他看來,孔子講的是“御下之道”。

三、人格說

到了近代,有些學者提出了新見解,認為“女子”就是指“普通婦女”,而“小人”則是指那些“不知不學”的人。小人沒有自我精神世界,女子經濟不獨立,他們的都沒有獨立人格,所以,都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君子”的舉手投足,都會在他們心裡掀起驚濤駭浪。照這種說法來看,孔子並非歧視,只是描述一種客觀現象。

四、語法說

此外,還有人從句法結構上解讀,認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女人與小人”的定語,因此,並非所有女子與小人都難養,只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女子與小人”難養。

女神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歧視女性嗎?

孔子講學圖

總之,除了第一種解釋,其他的都有替孔子辯解之嫌。我們不能因為孔子是聖人,就故意美化他。作為兩千多年前的人,以今天的男女平等的觀念,來評價孔子原話的對錯是有失公允的。

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本身而言,確實有歧視女性的嫌疑。

滄海桑田,語言流變,好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在老百姓心中的語義早已面目全非,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活成一個老學究,三思而言,三思而行,活得太累。但本著尊重他人的社交禮儀,這些自己吃不準意思的“文詞”,儘量少用,小心你的女神給你一個響亮的嘴巴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