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讀了很多書但是人品很差,有些人品好但是書沒有讀多少,你怎麼看?

兵傳媒


當然是坐著看了。

讀書很多但是人品差的不是少數,人品這個東西與讀書多寡沒有啥必然聯繫吧。

你想想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其實是在幼兒園就學會了。

我們剛出生時,不分屎尿,不知道廉恥,光個小屁股就來回跑。慢慢的我們知道了禮儀,幼兒園老師教會了我們基本的社會道德,遇到人要問好,紅燈停綠燈行,不能撒謊,待人真誠,有一說一,別人幫助了要說謝謝。

在幼兒園時就教會了我們最底層的社會邏輯,人品的塑造。

這些都是在我們很幼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教給我們了。如果你一直按照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執行,我不能說你將來有大才,但是最起碼不會有一個很差的人品。

人品好壞,與學識無關,更與讀書多少沒有必然聯繫。

人品的好壞與一個人的認識和環境相關。

有些人認識不到自己做事不足的地方,這種是最可怕的,他們不覺得自己人品差,反而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去達到自己邏輯的自恰性。

有些人周圍的環境相對惡劣,比如你處在公司的某個高層,內耗是非常嚴重的,人人都想著整對手一下,他們的履歷都很光鮮,可是有時候做出來的事情,令人髮指。你能說他們沒讀過書?

世間繁華,願你披荊斬棘,歸來時仍是少年





張飛撩書


讀書多的不一定人品好,關鍵是看怎麼讀。

人品好的不一定讀書多,關鍵是看怎麼教。

“讀書”在這裡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閱讀”,因為喜愛所以閱讀,這是主動的“讀”。另一個是“教育“,這裡可以理解為受過超出一般人的的教育,這是被動的“讀”。

一般來說,喜歡“閱讀”的人,容易接受不同的觀點,心胸相對開闊,在長期的閱讀中,會受到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多正面積極,同時,由於“閱讀”的特殊性,喜愛“閱讀”的人大多性情溫和,不愛計較。所以,人品自然不會差到哪去。當然,特殊情況咱們不討論,品性的形成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家庭、環境、教育、過往的經歷等等,不能單純以是否讀書來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再來討論一下第二種”讀書“,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學校教育“,雖然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學校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是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社會、家長,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即使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沒有健全的評價機制仍然是不爭的事實。學習好可以上名校,找好工作,走上人生巔峰;高考狀元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媒體和企業趨之若鶩,各種美譽和代言蜂擁而至;家長們一邊流著羨慕的哈喇子一邊把自己的孩子批得一文不值,誰叫你不好好學習?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誰會去理會,品性這種東西的作用?最起碼,在眼前的利益博弈中,不需要考慮這個因素,至於長遠的,又有幾個人能看到呢?所以,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道德敗壞,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讓人扼腕嘆息,唏噓不止。其實,大家原本就應該意識到,學歷高低和人品優劣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畢竟,升學不考品性。

以上兩種”讀書“在目的上,本就存在的天壤之別,其一是因為愛好,或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素養,陶冶自己的情操,其二卻是獲得謀生的手段,只為功利的目的,誰更能影響人的品性,一目瞭然。

那麼無論是”閱讀“少,還是”教育“低,都不是人品的唯一因素或者決定性因素。沒讀過多少書的人,也可以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被父母耳提面命,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也可以有正面積極的生活環境,耳濡目染身邊的親戚、朋友是如何待人接物;也可能是一段過往的經歷讓自己意識到了品性的重要等等。所以,讀書可能會提高人的道德修養,但是提高道德修養的途徑並不僅有讀書一條,社會也是一本”書“。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把”品德“納入升學的評價標準之一,那麼應該如何衡量學生的品德,是否可以有統一且公正的考量尺度呢?


聽超哥說


個人覺得,讀書的多少跟人品的好壞並不一定成比例關係。

就讀書本身而言,選擇讀什麼樣的書很重要。畢竟,世界上書的種類太多,魚目混珠。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教人向善,給人正能量。眾所眾知,日本是自殺率很高的國家,自殺聖地青木源,每年都有很多本國,甚至其他國家的人來此自殺,日本居然有教人如何自殺的書。這樣的書,看多了,如何會有好人品,正能量。

第二個例子,最近登錄各大新聞頭條的斯里蘭卡連環爆炸事件,拒新聞報道,主要成員有很多是高學歷,高知識分子,還有當地香料大亨的兒子,這樣的人物身份和學歷高度,他們讀的書肯定不少,但是,他們所製造的人間慘烈,誰能說他們所讀的書全是好書了?難道沒有激進成分的書嗎?再來看我國一些異端邪教,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可這些書籍,大量歪曲正統教義真理,卻打著正統教義真理旗號,灌輸給信徒,信徒整天看這些書籍,走火入魔,弄得家破人亡,還危害社會。這樣的書,看多了,百害無益?還是那些躲在晦暗角落裡的小黃書,對青少年的毒害,又是何其大!

就讀書者而言,看讀者從書本中獲取的是什麼信息。讀者都會偏向於接受自己想要,願意接受的信息。比如同樣一本偵查犯罪類的書籍,有的人得到的信息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定要守法,有的人得到的信息是,犯罪手段好高明,甚至會把書中的犯罪橋段搬到現實生活中,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所以,讀書多少跟人品好壞有關係,但這個關係並不是一定的,取決於書本身,也取決於讀書的人。



Veronic


讀書和人品有點關係,但不是主因,人品的養成是多方面的。

一、人品的養成與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社會閱歷、讀書的領悟力、讀書的領悟方向、經歷的事情、學習環境等多方面相關。讀書多少主要體現在智慧和能力上,與人品相關性不是很多。

二、人品的好壞與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很大關係,也與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關係;讀書多的人,氣質、能力比較高,見識廣,可以多角度考慮問題,不是養成人品的主因。

三,人品的好壞與原生家庭、讀書的學校環境、接觸的人關係較大,特別是未成年之前影響深刻;讀書主要體現在文化、學識等方面。

人品的養成是多方面綜合的體現,相關性較多,讀書主要體現在文化方面。


隨遊筆記


讀書和人品好壞沒有直接關係!讀書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絕大部分人的品行會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如果長期待在一個壓抑和耍心機的環境裡,這個人就容易猜忌別人接近自己的目的。反之亦然。讀書只能幫助我們增長見識開拓思維邏輯,它更像狹小空間裡的一束光,會在關鍵時刻為我們提供靈感。對於人來講,書除了是工具也可以是朋友和老師。但是憑藉讀書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就有些武斷了。舉個例子,前陣子在微博引發熱議的北大學生殺母案。你能說這個人品行有問題是因為讀書讀多了嗎?全天下讀書多的人遍地都是,這個只是個別例子。農民讀書少,可是他懂的道理比有些讀書人還多,為啥實踐出真理呀!


愛讀書的傅小洺


學生時代的讀書要求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可能是國情的原因,老師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學習成績這方面,畢竟學生眾多,很多都無法兼顧,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並不是無的放矢!個人認為人品的好壞和讀書多少沒有絕對的關聯,學校教書育人,老師傳道受業解惑,品德這方面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對學生來說思想不成熟還沒有形成三觀的時候的耳聞目染,潛移默化對其影響是巨大的,辯證的看當然有好有壞,這時合適的引導尤為重要!三字經相信很多人熟悉,很能反映這個問題。讀書能淨化心靈,能讓人產生對這個世界的敬畏不假,但是看你怎麼讀和讀什麼,現今學歷高的很普遍,從新聞或者親身目睹的情況來說,的確存在很多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的品行強過高學歷的人群,這也很能說明讀書多與人品並沒有太多聯繫,人的自我認知很重要,沒有合格的品行讀書再多也枉然!


往古來兮


學生時代的讀書要求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可能是國情的原因,老師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學習成績這方面,畢竟學生眾多,很多都無法兼顧,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並不是無的放矢!個人認為人品的好壞和讀書多少沒有絕對的關聯,學校教書育人,老師傳道受業解惑,品德這方面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對學生來說思想不成熟還沒有形成三觀的時候的耳聞目染,潛移默化對其影響是巨大的,辯證的看當然有好有壞,這時合適的引導尤為重要!三字經相信很多人熟悉,很能反映這個問題。讀書能淨化心靈,能讓人產生對這個世界的敬畏不假,但是看你怎麼讀和讀什麼,現今學歷高的很普遍,從新聞或者親身目睹的情況來說,的確存在很多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的品行強過高學歷的人群,這也很能說明讀書多與人品並沒有太多聯繫,人的自我認知很重要,沒有合格的品行讀書再多也枉然!


清穀草堂


遇到過跟蹤控制女人的女黨員和跟蹤控制女.人佔領女人網頁監控拍照發表文章至今的男女嗎?!


月亮閱月


讀書多了能夠提升自己的素質,但當一個人在素質提高的同時,卻缺少一面“鏡子”。一面社會的監督、法律的約束的鏡子。放縱自我、不求賢良做了社會大惡人。雖然有些人讀書少之又少,卻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教育,善人良迖的薰陶 ,使自己成為了善人,不危害社會,公益社會。這樣的人值得大家尊重和愛戴。


用戶3493624108453


左宗棠說:"讀破萬卷書,神交古人"。讀書就像是在做人,交友。看看大千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書。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好書可以益智、健腦,能給人們的生活帶去心靈的享受、精神的啟迪和支持,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氣質都是與他喜歡的書有聯繫的。有的人雖然沒有讀太多的書,如果他的生活工作的環境條件好的話,對一個人的人品也是有影響的。而一本壞的書籍不僅能讓人誤入歧途,更嚴重的還會毀害人的身心,最終造就了一個人品底下,沒有素養的壞人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