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间交换了不等价的玩具,但是两个孩子都很满意,作为家长怎么处理好呢?

hwhsj


孩子到了交换的敏感期,你应该高兴,并且辅助宝宝度过这个敏感期。交换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说明宝宝在正常学习和发展。

在孩子眼里,没有价值这个概念,喜欢的时候就是最有价值的,不喜欢了就是无价值的。在成人看来,孩子可能会拿价值不菲的玩具去换一些不好的玩具,或者其他的“没用的”东西,是“傻子“行为,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历程。孩子在交换行为中,体会到欣喜和忧伤的情绪,这为孩子以后的社会行为打下了良好的交往经验基础。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中提到,在交换的过程中,孩子建立一些社会秩序:东西所有权;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

孩子五岁前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但到了五岁以后,孩子就会愿意与人分享,这是生长必经之路,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接受“失败”的交换,尊重别人的拒绝。

在交换敏感期间,家长不仅不能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还要尽可能满足孩子,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可以交换的物品,如果你觉得有的东西实在舍不得,你可以找一些小玩具或者零食,让孩子进行交换的。


女王然然美妆


家长是担心孩子吃亏吧?例如人家用1块钱10颗的玻璃球换咱家几百块一个的早教机,大人感觉亏大了,但孩子却乐此不疲。

这是用成人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之间的友谊,处理不当,以后孩子少朋友。线下就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我这电子手表是小X才的!妈妈给我买的,好贵的!要几千块!才不能借你看!弄坏了怎么办?”
“你为什么踩我的鞋子!这是妈妈从加拿大给我买的耐克!限量版!你赔!”
“你干嘛碰我的潜水镜!我买了五十块的!你不准碰!”

这个孩子二年级,家庭环境非常好,但如上所述,她非常在意自己身上物品的金钱价值,分享是不用指望的,无时无刻都在强调这些物品的金钱价值。在小朋友圈中,她非常不受欢迎,大家都不乐意跟她玩。其他小朋友对她的评价是“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不要和她玩!”

这是小朋友仇富吗?并不是,而是这孩子太现实,太自私,本质上是这孩子的价值观跟同龄人不符,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没有金钱价值,只有“新鲜”和“不新鲜”,带城市的孩子去农村玩,可能“炸牛粪”这种娱乐方式都逃不开“真香”定律。

遇到这类事情,家长可以怎么做?

其一:玩具是孩子的,他有自己处理玩具的权力,这点需要认知;

其二:不给孩子买贵重的玩具,当然,这仅仅是在满足家长的心理平衡;

其三:具有特殊纪念价值的玩具,应提前和孩子强调处理的注意事项;

其四:引导孩子,友谊价值大于金钱价值的观念;

其五:正向的金钱观传递;


熊孩子专治


如果两个孩子都满意,其实没有什么可处理的,所以这个问题指向的是家长认为的损失如何处理,我建议三点:

第一,贵重的玩具不要往出带。

家长花几百几千块买的玩具,随便被交换出去了,家长肯定心疼,但是孩子不会,在孩子眼里,那就是玩具,有人跟我一起玩,而且玩得来就好。看到别人的玩具更好玩,不管贵贱,都想换来玩一玩,所以,贵的玩具不要没事带出去显摆。当然,再贵的玩具,孩子自己在家里玩也确实没有什么意思。

第二,给孩子讲交换的规则。

家长们现在都特别喜欢教孩子分享。在孩子看来,交换就是一种分享,所以孩子认为是对的,因为对金钱没有概念,换了也不会想着要回来。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可以和小伙伴换着玩玩具,但是这是你的玩具,一定要保管好,带回来。被别人拿走了可不行。

第三,少买贵玩具。

不管玩具多贵,孩子看着就是一个玩具。有时候都是家长有那种炫耀心理,觉得自己给孩子舍得投资,其实真的没必要。贵的玩具往往都是成品成型的,也激发不了什么创意,还费钱。


幼儿园张老师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如果你家的孩子用高价格的玩家换了低价格的玩具,他喜欢就好。但如果有一天他后悔了,那就教他以后如何谨慎的做决定,了解各种东西的价格,价值,在交换之前应该了解什么样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做决定什么的。而这次后悔了,要记住这种感觉,避免以后在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你家小孩用低价格的玩具换了个贵的,首先恭喜他换到一个好玩具,然后就教他等价交换的原则,让他知道不是每次都会这么好运会换到这么好的玩具哦,所以不能把这次的交换作为基准的。还有就是教他这次朋友给他一个好玩具,下次交换可以给朋友一个好点的,这样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友谊。等等吧。

家长格局大一点,让孩子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人生经验呀。


Anita


这个问题在学龄前儿童身上比较常见,他们这个年龄对金钱的认知不强,钱多钱少都一样,唯一判断标准就是自己是否喜欢。

儿童交换玩具时,会碰到这种价值不对等的状况,如果自家宝宝用便宜的玩具换了贵的回来,双方家长可以沟通,说玩几天就换回来。

如果两个小朋友不同意交换,那么家长可以一起约个饭,或者一起吃去玩,玩具便宜的家长稍微多出一些钱,既能增进友谊,也能平衡这种价格差。





家有小萌娃呀


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大人不懂😂

孩子交换玩具,首先是他自己的意愿,他喜欢对方手上那个,他愿意交换并且不后悔,他就觉得是等价的。

大人看到的是玩具本身的价钱和质量,孩子看到的是玩具带给他的愉悦感。孩子还没有金钱观念,也还不会衡量玩具质量的好坏,只要这个玩具能让他欢喜,他就觉得值得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如果想要干预,在孩子拿玩具出去交换之前可以告诉孩子这个玩具的价值,并征求孩子的意见是不是真的确定要拿出去,会不会后悔。

如果孩子已经玩腻了,或者并不喜欢这个玩具,即便值一万块也只是个占地方的东西,除非这玩具家长还想拿出去卖钱。但他拿出去交换了,虽然本身价钱不对等,但他换来了友情和快乐,这是金钱不能衡量的。

我侄女的宝宝有个小毛毛狗,很小的时候从另一个小朋友那儿得来的,也就是那种抓娃娃得来的小东西,很廉价的那种,可他非常喜欢,出门,上学,吃饭,看电影,随时随地拎在手里。家里人一开始觉得这小狗都旧了脏了,给他另买了更漂亮更高档的,他刚拿到的时候也很高兴,但没多久又还是拿会原来那个。

孩子的思维有时大人没法同频,不必固执地坚持改变他,顺其自然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我是子喻老师,欢迎关注一起讨论育儿话题。




子喻老师说育儿


我遇到过这种,幼儿园搞得活动,我家带了四个不太喜欢的超级飞侠去,就是奥迪双钻那种变形的,一套里面有四个他不太喜欢的,他就挑了那四个,当时在孩子王买的,80块钱一个,因为不喜欢所以玩的少,也很新。然后那天他换了四个汇乐的小工程车回来,外婆很心疼,那几个车一共也就几十块钱吧,外婆就觉得吃亏了,但孩子喜欢啊,所以我和孩子爸爸就劝我妈说,孩子喜欢就行,别说了,说了他反而不开心。那是小班第一学期的事情,现在中班下学期了,那几个小车,我儿子还会玩,我觉得他觉得开心就值得了,孩子的快乐简单也单纯。


faraway162


说实在的我不同意,如若交换我得看物品价值多少,三五百那就交换了(再说句实话,三五百我都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一两千肯定不同意,其它回答问题的都是土豪,我们一个月工资才4000多,我肯定不同意用近一半的工资去换,我们也是咬着牙,自己压榨自己的生活质量买的玩具,为什么不能玩了再交换回来?当然了,我也不会同意交换别人贵重的玩具,可以去他家玩,拿回来都不行,都是用父母的辛苦买的,为什么不能教育孩子们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为什不能教育物归原主?如果想换,等长大了自己挣钱,想换什么都不阻拦。


我的眼里只有7320734


先试想一下,孩子长大以后,会记得这个玩具,还是会记得大人的处理方式呢?哪个对孩子影响大呢?

物品的物质价值,是大人的价值观,在孩子心里,不是用多少钱来衡量的,孩子会用好玩儿,以及情感来衡量。

孩子觉得好玩儿的玩具,在他心里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所以,每个孩子喜爱的玩具就会不一样。当孩子想表达对小伙伴的喜爱的时候,送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这时候,☞那个玩具就承载了孩子的喜爱,也承载了对伙伴的喜爱。这样的价值,其实是远远超出了玩具本身的物质价值的☜。(就好像,我们自己对于好朋友,也会去选择自己认为很好的礼物相赠一样)

所以,并不建议用大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和界定,或者因此去干预孩子对自己玩具的处置。这不仅仅是保护孩子的纯真的价值观,也是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简单说,☞不要越界,玩具买了给孩子就是孩子的了,孩子怎么处理是孩子的事儿。☜

无论我们花多少钱给孩子买玩具,目的不都是让孩子喜欢,让孩子开心的玩儿吗。当孩子去交换玩具的时候,那就是对于对方的玩具很喜欢,想玩儿,这不是一样的目的吗,何必困于“钱”呢!

有时候,大人的心理难以平衡,尤其是觉得对方吃亏的时候,这时可以暗中调节,不要影响孩子的体验,比如,让孩子们有固定的交换玩具日,每到那时,就互换玩具玩儿,你会发现,孩子换来换去,到最后其实都差不多了。再或者,就先说好,玩具要互相串门做客,到哪个期限了,就全部都回家,再进行下一波的“串门”活动。如果孩子不同意这样,就是换到哪儿算哪儿,可以在对方孩子过生日啊,或其他什么节日啊,送个礼物,或者干脆请对方家人一起吃顿饭,孩子们还快乐。

总之,只要把握一个核心原则: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干扰孩子,就一定能想出好的办法来!

“孩子长大以后,不见得记得某个玩具,但是,会记得大人的处理方式,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位孩子的话)


江雪亲子教育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不要过问,玩具无论贵贱作用只有一个,就是拿来玩的。小朋友们交换后,各种喜欢就好。

小一点的宝宝,见到别人手里的玩具,都会好奇,想拿过来玩一玩。等宝宝大一些,就开始护自己东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