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11月22日傍晚,一名山东济南在校大学生,在回家路上与陪读的母亲发生争吵持刀将其捅死;

12月2日晚,湖南沅江12岁的六年级学生在家因母亲劝阻其抽烟,一怒之下,用菜刀将其母亲砍死。

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每次看到此类悲剧,我们都会陷入沉思,一方面为惨剧的发生深感痛心,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在一夜之间彻底破裂;另一方面,透过此类极端事件引发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深思,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对自己的母亲都能下如此狠手?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我们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以湖南沅江案件为例,从沅江发布等官方媒体我们了解到一些细节:嫌疑人吴某康,男,12岁,父亲常年在市外打工,母亲在家带着2个儿子。案发当天——12月2日星期日,晚餐后,吴某康在家抽烟,被母亲发现,其母亲用皮带抽打儿子;吴某康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致其母亲当场死亡。

案件中嫌疑人长期由母亲照管,属于准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亲的管教,染上抽烟不良习惯,对母亲也缺乏情感;需这位受害者,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个在家带两个小孩,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对儿子在家抽烟行为后用皮带抽打,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了,但许多家庭的教育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甚至在走歪路,对教育小孩有心无力、束手无策,要么过于溺爱、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加压过度,造成父母累、孩子累教育成效差的恶性循环。在这种家庭育人环境之下,孩子缺乏感恩意识、独自能力,甚至被培养为身边的“危险品”“白眼狼”。

这就要求广大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关注孩子衣食住行和日常学习的同时,还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人品行、法制意识等“隐性”成长要素,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我们不凡从较为典型的几种心态来看看:

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只要把成绩考好”:忽视心理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长期以来,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关注程序大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有什么情绪,只要老实把成绩搞上去就行。湖南沅江案件中12岁的孩子是个“小大人”,心智还在成长,对社会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了,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多少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孩子年纪小就学会了抽烟,多是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所致。同时,嫌疑人吴某康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导致他在于缺少父爱环境中,异化为担起家庭责任的小男子汉,便自然而然认为类似抽烟这种大人的行为很正常。长期没有父亲的管教、影响,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容易走极端,遇到事情常常用强撑来掩饰自己的需要保护的恐惧。嫌疑人受到母亲的抽打后散失理智的行为,多是因为心理上长期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爆发行为。

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孩子是我的一切”:溺爱剥夺孩子成长机会

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把孩子的成长看得很重,包办过多,让孩子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同样也存在溺爱现象,父母长期在外偶尔回家,有一种补偿心理,往往会给孩子买大量的玩具、食品等物资,对孩子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济南案件中,嫌疑人身为一名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还需母亲到陌生城市来陪读。

对一些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又一味的溺爱的家长,情况会更严重。湖南沅江案件中是一个缺少男主人的家庭,母亲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受害的母亲在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对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够,在劝阻儿子抽烟这件事上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而是同样用了极端的皮带抽打的方式教育,才引起反抗;同时,这位母亲的生活压力大,需要自己照顾两个儿子,对家庭教育知识缺乏了解,没有在平时的教育中使儿子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反而染上了抽烟的不良习惯,造成一家人的悲剧。

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小孩子懂什么”: 法制教育缺失让孩子为所欲为

让孩子顺利融入社会,少不了长期必要的法制教育、规则意识教育。认为“小孩子懂什么”的家长,总在用包庇的态度纵容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老子天下第一”的恶习。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抱有“不让自家孩子吃亏”的思想,鼓励孩子以暴制暴,忽视法制意识的培养。

湖南沅江案件中的母亲,会认为自己的小子用皮带抽打是为了管教孩子,却不知这也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以猜想到,这种暴力管教的方法应该是长期使用的。另一方面,嫌疑人用菜刀将自己的母亲砍下20余刀,可能是一时失去理智,但明显是缺乏对法制的敬畏,没有认识到这是在犯罪,事后还用母亲的手机给班主任老师请假,可见他当时并不十分慌张,更加突显出法制教育缺失的严重性。

勿把孩子培养成“危险品”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培养好孩子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广大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全方位关注孩子,才能避免家庭悲剧的再次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