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為何慘敗?

袁載譽


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從不可一世的瘋狂擴張,到帝國夢的構建,大東亞共榮圈的謊言到蘇美的瘋狂屠戮,可以說是日本自身一步步走向毀滅。


日本的慘敗可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也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維度分析。

1.從軍事角度分析。日本的軍事實力崛起於近代,19世紀末,日俄戰爭中,日本打敗了沙俄,這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東方人打敗西方人,黃種人打敗白種人。日本以此為契機,走上了軍事強國的道路,擠進了世界軍事強國的末班車。到了二戰前,日本的零式戰機在速度、機動性等方面世界領先。但是隨著偷襲珍珠港,美國加入世界大戰後,軍事優勢逐漸失去。還是零式戰機為例,美國新式戰鬥機在重量、速度上遠超零式戰機,零式戰機成為了日本撞擊軍艦的犧牲品。

2.經濟角度。日本近代工業起步較晚,具有後發優勢,可以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投入生產。但是,日本的客觀因素限制了日本工業的發展,狹長的國土,缺少石油、煤等能源,也缺少各種礦產資源。所謂的以戰養戰,只能建立在海外擁有大量殖民地基礎上,但是殖民地人民的不斷反抗,英美軍隊的騷擾打擊,資源運輸線路經常被截斷,後期日本堅守本土時,失敗成為必然。

3.政治角度。近代明治維新後,天皇成為了國家最高統帥,不同於西方的君主立憲政體。日本介於封建專制和現代民主制度的夾縫中,過高的個人權威,往往帶來了整個國家的瘋狂,再加上軍人專政,大本營無視民選政府,直接將日本人帶入了戰爭的深淵。


當然還可以從文化上分析《菊花與刀》這本書裡有詳細的闡述。

日本人為他們的瘋狂最終付出了代價,當1945年遭受兩次核打擊後,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時候,民族的屈辱深入每一個國民心中。


彩虹勇士867


日本腦殘一般的戰略觀和不該發動戰爭的理由已經是老生常談,我們今天說說在已經開始戰爭的情況下,日本在戰爭中的表現。


海軍,日本實在是錯誤使用了海軍。

都說海陸軍不和,其實日本陸軍在二戰中反而表現的靠譜了些,基本上都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打出盡力追趕目標。

攻略東北,全面侵華都是陸軍出力,即使是淞滬戰役海軍也就是個蹭經驗的,這讓海軍的地位變的尷尬。

日本海軍能拿到那麼多預算,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就手握200多艘各類戰艦,一是因為日本是個島國,受海權軍影響,二就是日本海軍在最開始出於幕末薩摩藩,自成體系,成了日本高層鬥爭的一部分。


但是陸軍喊打喊殺,海軍就在艦艇上天天吃香喝辣誰能受得了,早知道海軍一名士兵比陸軍的日子舒服十倍,吃著高營養餐,造著大炮鉅艦,你讓陸軍怎麼受的了?

於是日本海軍內有了個“對美七成論”,也就是隻要日本海軍有美國海軍七成實力就能贏得戰爭,當然,這是在放屁,海軍省大佬山本五十六就是這麼認為這種放屁理論的,於是他反對對美開戰,結果被一堆少壯派軍官用槍威脅,沒辦法海軍大佬把他派出了海軍省,送到了瀨戶內海的聯合艦隊司令部當司令。


然而在日本人眼裡,這個“對美七成論”還有那麼一丟丟道理:一戰之後,各個海軍強國簽了個狀子,上面寫著各國海軍限制噸位,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之比為5:5:3:1.75:1.75。


這就是華盛頓條約,為了限制英美的海軍軍備過強,也就是說在美國沒動員起來的時候,日本和美國主力艦也就3打5的差距!哎呦不錯哦海軍的馬鹿們覺得有戲,這時候有人跳出來說,諸君!並非三打五,我們有10艘航母,而美國要把海軍分成兩份一份在大西洋駐守,這樣我們在太平洋豈不是優勢了?!



大佬們一聽,有理!這時候又有人跳出來了,說,如果我們通過艦隊決戰,打垮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美國就只能造新的艦隊,等造出來我們已經稱霸太平洋了!就算他不造,用大西洋艦隊懟我們,我們就以逸待勞,像日露戰爭打垮俄國轉了半個地球的艦隊一樣打垮美國!在場軍官們都說好,會議上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山本五十六就不想和這些人多bb,可是雖然不願意,大本營的命令他只能接收,他尋思著反正是要賭,不如賭大的,於是6艘航母靜默於海上,突然發動襲擊的計劃出現了。

1941年末,大和號下水的時候,珍珠港成功被洗地,日本國內緊張的大佬們瞬間歡樂起來,紛紛說戰爭嘛,打了才知道。

這就是第一個錯誤,用6艘航母空襲,是山本這個徹頭徹尾的航空派的鬼才計劃,但是執行缺交給了保守的艦隊派忠一,南雲不負所望,因為膽子小想把艦隊都帶回去,害怕出事,沒有進行最後一次轟炸,美國保存了一些艦隻,而且還沒有炸燬油庫擴大傷害。

之後還算順利,陸軍猛如虎,在海南等的花兒都謝了的山下奉文繞道泰國直取馬來亞。

這之後日本戰線拉的過長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以日本南方軍為主體,40萬陸軍士兵分佈在中南半島和東印度群島,這樣的兵力維持住這樣的佔領區已經捉襟見肘,但這已經是日本的極限,而且日本接下來的目標是通過緬甸為基地對印度東部和雲南進行威脅,這就需要更多的兵力,而且不光西邊,東邊的南太平洋地區,日本致力於切斷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聯繫,但是島嶼太多了,修機場派駐部隊都需要時間,這下子海陸軍都吃不消了。


海軍方面,在偷襲完珍珠港後就要先進攻馬六甲海域的英國遠東艦隊,摧毀遠東艦隊之後還要一直巡遊到印度洋將英國艦隊逼回印度,之後海軍就要負責對南下陸軍的運輸和護航,之後就是維持各個島嶼的,給養。

陸軍方面,為了對緬甸和印度方面的進攻和對澳大利亞以北的進攻,兵力已經嚴重不足,從國內中國調動甲種師團甚至乙種師團已經是必然,這等於日本對蘇徹底進入防禦姿態,對中國徹底進入相持狀態,而且轉用於太平洋的部隊並不能物盡其用,東印度群島全都需要佔領,防止英美將其作為基地,澳大利亞也要進攻,還要在海上切斷英美和澳大利亞的聯繫。

這樣看來日本軍隊需要投入的兵力和裝備在數量上遠遠達不到要求,而美國的新艦隊一旦建成日本最終會難以抵抗,美國的生產力接近日本的10倍,一次珍珠港只能給日本在太平洋不到1年的優勢,於是山本決定再來一次,佔領中途島,吸引美國海軍主力再次勝利一場,結果浪輸了。

中途島一戰加速了日本的失敗,浪輸只是一半原因,另一半原因是技術不行比如雷達,還有戰術思維不行,造大和本來就是個錯誤了你們還不捨的用,南雲的航母沒有護航只能用本該發動進攻的飛機保護自己。

寫太多了有很多想說的沒說完,反正中途島一戰日本回到解放前了,美國開始跳島,菲律賓的幾次大海戰一次比一比窩囊,海軍確實馬鹿,只可惜可惜沒有一億玉碎。

還有很多,評論區說吧。


歷史區的哈士奇


1. 下克上

軍人不服從上級,將軍不服從政治家。導致東京政府無法控制駐紮在中國的軍隊,肆意挑動戰爭,走上不歸路。後來政府甚至反而被軍隊所控。


2. 迷信“一擊必殺”

甲午海戰速勝、東鄉平八郎對沙俄海軍的一擊必殺,使得日本海軍染上對這種戰術的迷信。但是他們此次的對手是生產力數十倍於己的美國。其實這並非面對優勢敵人時應當採取的戰略,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除珍珠港外每次“一擊”都是輸的。


3. 虛報戰果

日本人每次戰鬥都會虛報戰果,戰報中殺傷的美軍艦隻數量是實際戰果的3-10倍,導致戰爭後期誤以為美軍已經在前線多次奪島戰役中被消耗殆盡。這是日本人(乃至東方人)根深蒂固的性格。


4. 軍人的非理性狂熱

在逐島爭奪戰中面對美軍火力的優勢炮轟,被挑釁出了洞穴。儘管越到後期日本人越清楚這一點,比如在沖繩日軍就沒有大規模反攻而一直進行洞穴游擊戰,有效殺傷了美軍。但已經來不及了,前面輸的太多了。


5. 潛艇戰術僵化

德國、美國的潛艇都襲擊貨輪,而日本潛艇卻被用來襲擊美國軍艦,且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沒有正式的反潛戰術。對比:英國海軍在發覺德國狼群戰術後,立刻組織了反潛措施。

6. 目標不明確

前期目標定為“迫使中國投降”是巨大的錯誤,導致近百萬陸軍在中國戰場對峙太久,直到1944年12月才放棄該目標,集中力量發動豫湘桂戰役,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直到戰敗都沒有鋪完鐵路,這使得整個戰爭時期工業原料全部靠海運。


7. 關東軍駐留

斯大林剛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就將用來防禦日本的東方軍隊調往西線與德國決戰。這意味著解除了蘇聯對日本的威脅,但日本關東軍的調動卻遲緩了很多。

8. 迷信鉅艦大炮

大和、武藏和金剛級戰列艦在戰場上幾乎沒有任何建樹,因為鉅艦大炮是用來在進攻中夷平對方灘頭陣地的,在海戰中根本無力防禦艦載機。而日本從頭到尾打的都是海島防禦戰。



9. 低估美國實力

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成功後,日本大本營居然認為美國要到1943年才能緩過勁來反攻。輕敵是中途島和瓜島戰敗的最直接原因。


戰爭時期奇葩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慘敗,說到底還是日本實力不行妄圖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同盟國,不敗才怪呢!而表面顯示出來的特徵就是日本以一次次的戰術勝利,陷入一次次戰略失誤造成的陷阱裡,最後日本掉進自己挖出來的大坑裡把自己活埋了。二戰日本獲得了很多戰術勝利,卻一步步陷入戰略錯誤中,最後積累的戰略失誤就像積累的毒素一樣越積越多,最後讓日本毒發身亡。

日本和英國都是島國國家,英國施行大陸均衡政策讓英國保持了一百多年的霸主地位。日本照樣畫貓作虎學習英國來。日本錯誤的認識英國強大就是由於有印度這個王冠上的明珠,所以英國變強。日本就覺得佔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就可以像英國那樣征服世界了。所以日本就犯了第一個戰略錯誤,就是侵略中國。

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的確日本取得了很多勝利,而且也佔領了東北三省,扶持了偽滿洲國,不過這時日本就陷入了戰略的泥潭中了。你日本本來是島國,現在進去東北,就成了大陸國家了,就要面對蘇聯和中國的兩面夾擊。日本認為先把國民政府打趴下了,再轉過頭來搞定蘇聯。所以日本就發動淞瀘會戰,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幻想破滅了。日本就又想通過徐州會戰,南京會戰等等的戰役逼迫國民政府蔣介石承認偽滿洲國,可是國民政府就是死不承認和不服輸,一直抗戰到底。因為中國知道,我們肯定能贏,雖然會死很多人,但是最後還是我們贏,因為日本掉入了一個戰略陷阱中。由於國民政府死不服輸,日本就進退兩難啦,去和國共兩黨的軍隊繼續打下去,消耗實在太大了,由於佔領的地方太多,戰線拉的太長,固守佔領的領土成本太高了,導致日本的戰爭儲備消耗殆盡,而隨著戰爭的加深,日本就犯了第二個戰略錯誤,就是偷襲珍珠港。

日本的石油,鋼材,工業材料很多都是向美國進口的,美國為了錢也就賣給了日本嘛!日本在中國陷入戰略泥潭中不可自拔的時候,歐洲的德國希特勒發動了對歐洲的侵略,把英法狠狠的揍了一頓,這時日本發現自己的機會來了,與其在中國不能脫身,不如去搶奪英法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啊,東南亞的殖民地這麼多,對日本來說實在太誘人了,反正英法自己都自身難保,現在去搶奪這些殖民地實在太好不過了。於是日本馬上調轉槍頭去進攻東南亞的國家甚至澳洲。日本進攻東南亞和澳洲就觸動了美國的戰略利益了,美國對太平洋可是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的,不可能讓日本人染指的。所以美國對日本禁運,一滴石油和一根釘子都不賣給日本。日本就悲催了,沒有美國的石油,戰爭機器就維持不了,還怎麼打的下去啊!於是日本就瘋狂的提出一個建議,就是偷襲珍珠港,以偷襲珍珠港的勝利逼迫美國和談重新對日本貿易開放。的確日本偷襲珍珠港勝利了,這只是戰術的勝利,而就是因為珍珠港事件,讓日本徹底走向死亡。美國才不搭理日本的,你以為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就服軟了嗎?只能說日本人太天真了,損失一個珍珠港算什麼,損失十幾艘軍艦算的了什麼啊!對美國來說就是九牛一毛啊,感謝日本讓美國打消了孤立的政策,把美國第一工業強國的軍事潛能迅速爆發出來,把工業能力轉變成軍事產能,大把的飛機軍艦坦克玩命的造了出來,美國超強土豪發威了,軸心國擋也擋不住。西邊有了美國的物資支持,德軍被打的節節敗退。東邊美國在太平洋上把日本打的屁滾尿流,最後打慘了日本,再往日本本土偷下兩顆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縱觀日本在二戰的慘敗,都是因為日本沒有那個實力,卻偏偏要實施超出自己實力範圍的戰略行動,短期你會節節勝利,最後戰略失誤導致的後果必然反過來埋葬了日本自己。有什麼樣的實力就作什麼樣的行動,這是正確的戰略思維。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1.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型國家,這就使得日本的既定侵略政策也是激進的。國內條件也不允許日本持久戰。首先,太低估中國。認為短時間內即可征服中國。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把日本的激進侵略政策暴露無遺。結果陷入中國戰場的大泥潭長達八年。中國戰場牽制日軍總兵力150萬以上,大大的滯緩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侵略的步伐。也阻礙了日軍北上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的計劃。

2.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最大的錯誤就是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把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捲入二戰。日本本想著藉此消滅美軍太平洋海軍艦隊,打破美日海上力量的天平,從而控制整個東南亞及太平洋戰區的制海權。可是,他大大低估了美國的實力。美國作為一個三面環海的新興資本主義超級大國,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雄厚的資本基礎足以支撐長久的消耗戰爭,炸燬部分太平洋艦隊,根本阻擋不了美軍對太平洋的海上控制。

3.原子彈的研製成功,加速了日本的滅亡。日本在戰爭後期,無論是在兵力還是資源上都已捉襟見肘。甚至用神風特工隊這樣的人肉炸彈來阻擋美軍的進攻,妄圖以此對美軍造成軍事和心理雙重威脅。美國研製出原子彈後,馬上投入到了太平洋戰場。兩顆原子彈爆炸後,日本無力維持現狀,被迫無條件投降。

4.蘇聯出兵。二戰歐洲戰事平息後三個月,蘇聯遵守會議規定,大規模出兵中國東北。不可一世得日本關東軍在經驗豐富和裝備精良的蘇軍面前顯得力不從心。短時間內被消滅殆盡,剩餘人員被關押至蘇聯或遣返日本。

5.不靠譜的盟友。眾所周知,意大利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不靠譜的盟友。一戰後期叛變,二戰也早早退出戰爭舞臺。唯一的貢獻也就是給德國提供了一些軍事生產基地。對日本就更幫不上什麼忙了。德國也在1945年5月無條件投降,包括原子彈研製計劃在內的許多軍事成就,由於盟國海上封鎖,無法運抵日本,使得早已羸弱的日本雪上加霜,戰爭勝負已能見分曉。

6.戰線太長。日本在戰爭初期由於野心太大,對戰爭時間估計不足,再加上軍國主義的狂熱,使得作戰計劃囊括東南亞、東亞、澳洲以及美國太平洋基地在內的大片疆域。如此大的戰場分佈,讓一個島國難以支撐,僅從後勤補給和兵員消耗方面就足以拖垮日本。再加上後期日本艦隊覆滅,讓原本隔海相望的各個戰場無法得到援助和補給,從而被美軍蛙跳戰術逐個攻克。

7.日軍不重視密碼戰。二戰是人類科技發展迅猛得一個階段,新興作戰技術和方法在戰爭中得以發展。而日本在密碼方面卻頻頻出現短板。作戰計劃經常被美軍的密碼戰士破譯,在戰場上處於被動。而美軍在密碼編譯方面可謂用心良苦。經常用本土土著印第安語編譯密碼,而日本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印第安語這樣的小語種。即使美軍明碼發電對日本來說也無能為力!

8.武器裝備落後。日軍的武器都是根據國情研發的,在保證基礎性能的基礎上儘量節約能源。比如,日本的坦克裝甲厚度在世界各參戰國坦克裡排行倒數,能輕易被敵方擊毀。槍械方面,日軍為了節約子彈,在衝鋒槍大放異彩的二戰時期竟然放棄了衝鋒槍的研發。只有在太平洋戰場與美軍作戰時才部分配備。

9.國內蕭條。由於長時間的戰爭消耗,在戰爭中後期,日本國內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再加上繁重的兵役制度,使得國內基本只剩老弱病殘。民心動盪,反戰人士日益增多,日本當局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原子彈襲擊後,日本天皇再也頂不住壓力被迫無條件投降!

10.失道寡助。自古以來,非正義戰爭都不能取得圓滿。日本的侵略,給亞洲多個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民怨四起!各國人民不得不聯合起來對抗侵略。試問,有哪個國家,即使再強大,能以一隅之力抵抗全世界?

全是自己分析、自己碼的字。絕非抄襲!希望採納,也希望批評指正!


Ichliebedic254947424


日本二戰為何慘敗?輸在了2個自以為是上

1:蔣介石為首的中國政府會投降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撕掉蠶食的面具全面侵略中國,想著建立一個類似古代中國的亞洲大帝國。但日本人低估了中國人民抵抗的決心。

當日本士兵高呼“三個月滅亡中國”殺向華夏大地之時,蔣介石政府以舉國之力於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對日軍進行了反擊戰。

此戰雖然中國士兵沒能全殲來犯上海的日軍,但“漂亮”的將其阻擊了約3個月,日本“三個月滅中國”的狂妄被“啪啪啪”的扇了耳光。

而經此一戰日本政府意識到快速解決中國已經不可能了,然而它們雖然認為武力幹掉中國已呈不可能的趨勢,但依舊非常有信心逼迫蔣介石“投誠”日本。

為此日本特意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為中間人,於11月5日向蔣介石傳遞了所謂的“和平條件”,大致內容為只要蔣介石承認滿洲國現狀以及停止一切反日活動。

日本政府願意和蔣介石和談,不再進行任何軍事對抗。對於這份日本丟過來的“糖果”,最初的蔣介石確實內心是動搖了,且在12月2日召集親信評估。

評估的結果是原則上同意以此為“和平談判”的基礎。但日本一方在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城後反悔了,對於蔣介石丟掉首都的困境。

部分日本軍官認為蔣介石已經山窮水盡,只有投降日本這一條出路,因而開始坐地起價,除了要求承認滿洲國外,還要求承認華北、內蒙古與華中受日本節制的事實。

而這引起了蔣介石的極度不滿,因而在和談這事上開始打起馬虎眼,對於蔣介石的這一態度,日本政府決定單幹,相繼扶持一大批傀儡政府取代蔣介石政府成為中國合法政府。

希望能夠刺激到蔣介石,讓其明白對於日本蔣介石並不是非要不可,日本可以扶持千千萬萬個“蔣介石”,進而讓蔣介石放棄在大西南抵抗。

但時間證明日本人錯了,它沒能等到蔣介石投降,等到的是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美國人會因“懼怕”戰爭而和談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戰鬥機在轟鳴聲中將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地夏威夷珍珠港炸了個冰火兩重天,使其喪失戰鬥力數月。

至於為什麼日本明知綜合國力不敵美國,卻還要去摸美國的屁股?最大的原因是為日本政客從美國國內瀰漫的“孤立主義”中判斷。

美國當時不會去跟另一個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死戰。因而當美國通過經濟制裁將日本弄的快斷糧時,日本毅然決定打美國。

他們相信只要戰爭前期將美國軍隊打出了大傷亡,在美國“孤立主義”民眾的沸騰聲中美國政府會跟日本和談,到時那些制約日本的經濟措施將蕩然無存。

然而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後等來的不是美國的和談,而是那鋪天蓋地的飛機大炮以及原子彈。

配圖來源網絡,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

參看資料:抗戰時日本屢次誘降國民黨:蔣介石為何沒有投降小大 《黨史文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