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銀行業小微業務掃描:大行角逐小微貸款 中小行“錯位”相爭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閆雨昕)“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確保今年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在去年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到4月17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引導金融扶持小微企業的力度和決心空前。4月期間,記者走訪了被稱作全國經濟晴雨表的浙江省,聆聽當地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真實聲音。

入局者:大型銀行角逐小微貸款

今年3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明確要求五家大型銀行發揮行業“頭雁”效應,力爭總體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30%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稱,《通知》既通過制定“降低利潤指標考核權重”“放寬不良率容忍度”等細化措施,給銀行機構吃了顆定心丸,又通過設定“有貸款餘額的戶數不低於年初水平”“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等具體目標,督促銀行充分重視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雙管齊下,為最終政策的落實打下堅實基礎。

去年以來,浙江省轄內大型銀行利用低成本優勢,用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等優惠政策,主動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98%,較一季度下降0.9個百分點。

農業銀行臺州分行副行長牟建華告訴新華網記者,在臺州這塊民營經濟的土壤上,做小微是金融機構的自主選擇,這也包括國有大行,我們通常說的“現在不做小微,以後將沒飯吃”。所以各家銀行都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小微金融產品創新。

“現在小微企業享受到的利率比一般中大型企業都便宜。”工商銀行臺州分行黨委書記張仕乾坦言,各大行在加大力度落實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和融資成本的要求。

不過,上述兩位大行行長均表示,對於基數本來就較高的台州,完成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0%的增速確實壓力更大。

農業銀行義烏分行行長陳湘文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做小微,是在承擔一種責任。現在小微利率高企,只有大行進來了,才會使大家的利率降下來,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大行進入只是起了引領的作用,利率下來了、服務上去了。”

浙江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包祖明曾在3月舉行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大行利率下調的過程中,利率傳導機制發揮了“鯰魚效應”,會對中小銀行造成一定衝擊,原來中小銀行服務的客戶出現了“搬家”的現象很正常,這是市場化現象。

守局者:中小銀行“錯位”相爭

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除了重視大行引領小微貸款資金利率下行“頭雁”功能外,更應該關注中小銀行起到的作用。在政策的密集號召之下,國有大銀行“入局”,也讓市場對中小銀行如何應對大行擠出效應的討論不絕於耳。

在走訪浙江中小金融機構的過程中,不少城商行、農商行的負責人坦言,國有大行壓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某種程度上的確衝擊了部分中小銀行的發展空間。不過他們將藉助其業務更加下沉的優勢,靠錯位發展小微業務來緩衝大行利率“降價”的影響,一場“保衛戰”悄然打響。

台州銀行市場總監王偉文說:“當前大行利率下行,城商行則可以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例如大行要抵押,我們則更多采取信用貸款的方式來獲得議價空間。另一個角度,中小銀行提供小微企業更可持續的、專業的服務。”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行長王官明進一步表示,我們並不追求小微企業所謂的抵押物,而是主動做信用貸款,這還能在同時營造出變無形資產為有形資產、專注品牌和技術的環境氛圍。

據介紹,泰隆商業銀行通過探索商標、專利等抵押方式,打通客戶“擔保難”的問題。王官明舉例稱,“科技信保貸”就是台州市政府與台州市信用保證基金運行中心對接,從而開發的一款科技企業特色擔保產品。風險分擔方面,按照信保基金80%,銀行20%的比率承擔,目前這一模式仍在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中。

而對於業務本來就足夠基層的農商行來說,這意味著進一步讓利的可能。

臨海農商行董事長王曄瑋告訴記者,從2018年開始至今已對1000多家小微企業企業主動讓利5000多萬。“農商行的資金成本較高,但我們堅持以支農支小為主。另外,從競爭角度,為了保證市場份額,臨海農商行也選擇主動降利率,不能因為利率價格高導致客戶流失。”

除此之外,期限錯配是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難以忽視的痛點。黃岩農商行則藉助農發行在支持小微方面的政策紅利,持續加大轉貸款力度,滿足中長期流動資金需求。據介紹,該行轉貸款小微企業平均年化利率6.5%左右,較一般小微企業平均年化利率下降近2個百分點,按照全年5億轉貸款額度,及小微企業轉貸佔比預計將為小微企業減少成本500萬元左右。

“我們小銀行和小微企業有相似之處,講究與客戶的匹配。”王偉文說。在王曄瑋的比喻中,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更像是魚和水的關係,除了講究匹配之外,二者更應共生共榮。

小微企業“幸福的煩惱”

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的資金來了,配套服務也來了。台州銀保監分局黨委書記曹光群向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有很強的代表性:“在臺州,銀行的服務被清晰地分了層:村鎮銀行專注10萬以下的小小微企業,城商行、農商行做精30-50萬左右的小微企業後,逐步為500萬元以內,更大規模、更強需求的企業服務。截至2019年3月末,台州全市小微企業、製造業貸款分別為3211億元、2132億元,同比增長14%和9%。”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州銀保監分局聯合省物聯網協會、市經信部門、銀行保險機構等單位,共同探索“政府+金融+科技+園區+監管”五位一體小微園區金融綜合服務模式。小微科創園區正是其中之一。據介紹,科創園區中入駐了兩家大型銀行、兩家城商行,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客戶需求。

“以前是小微企業找銀行,現在是銀行開始主動與企業對接。”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中有130-150家市場主體,以每季度一次的頻次主動走訪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園區的貸款利率有抵押的4釐多,沒有抵押的企業會更高一些,目標是使園區內企業融資基本不難,”上述負責人表示,現在每個企業都對接著兩三家銀行,園區內銀行會根據小微企業的業務現狀良性競爭。

一方面,長期困擾小微企業的問題得到了直接的、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帶來“幸福的煩惱”。不少接受採訪的小微企業表示,面對不同金融機構較為同質化的服務,企業需要更加穩定、細分的金融支持。

浙江織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在鬧告訴記者,小微企業普遍抗風險能力較差,經不起斷貸、抽貸的“折騰”,因此穩定的金融產品和持續的融資供給很重要。“對於親力親為做產品開發的小微企業來說,如果今年貸而明年不貸,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傷害。”

“希望政府可以給予小微企業長期的支持,”台州市道味餐飲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何杭臨告訴新華網記者,也希望銀行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碳”,實實在在解決小微企業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