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老子曾經說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謂“信言”是指真實的、樸素的話,而“美言”則指華美的、偽飾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實的話往往不美妙動聽;而美妙的言辭往往不真實、不可信。從古至今,懂得這一道理,並從中獲益的人不勝枚舉,但筆者認為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威王。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齊威王

據《戰國策》記載,齊相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形貌光豔美麗。一天早上,鄒忌穿戴好後,照了一下鏡子,他問妻子:“我和徐公相比,誰更帥?”妻子說鄒忌更帥。徐公是齊國公認的美男子。所以,鄒忌不相信妻子的話。就又問妾,妾也說鄒忌更帥;第二天,鄒忌又問客人,答案如出一轍。湊巧了,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仔細細打量一番後,認為自己遠遠沒有徐公帥。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鄒忌對鏡圖

晚上他輾轉反側,苦苦思索其中的道理。最後他明白:美言不信。妻子讚美他,是因為愛他;妾讚美他,是因為怕他;客人讚美他,是因為有求於他。儘管都是美言,儘管沒有惡意,但自己還是受到了矇蔽,無法獲知事情的真相。所以,面對美言,一定要考慮是否真實、可信,面對親人、近人、客人的美言甚至是眾口一詞的美言,都應保持頭腦清醒,不能盲目地信以為真,而且美言悅耳,聽了讓人舒服,但也會讓人迷惑,甚至是上當受騙,更何況美言的發出常常存在利益驅動,所以一定要能洞悉美言背後的深層的內容。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鄒忌

鄒忌不愧為著名的政治家,他由此及彼、由己及人、以小見大,立馬想到了公事、君王、國家。他認為:自己這次被矇蔽,無關大礙。但一國之君如果輕信了美言,遭受了矇蔽,其危害就不可估量了。於是,他入朝晉見齊威王田因齊,講了一番不美的“信言”,把自己的想法如實稟報給了國君。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連環畫《鄒忌和齊威王》

鄒忌說:“我知道自己遠比不上徐公之美,但是因為妻子愛我,妾又怕我,客有求於我,所以他們稱讚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地方千里,是有120個城邑的大國,宮裡的女人都愛君王,朝臣們都害怕君王, 全國的百姓都有求於君王。也就是說,有人愛我而使我受到矇蔽,那麼愛你齊王的人更多;有人怕我而使我受到矇蔽,那麼怕你齊王的人更多;有人有求於我而使我受到矇蔽,那麼有求於你的人更多。如此說來,大王你受到的矇蔽太嚴重了!”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此時的齊威王不僅善於聆聽,而且善於思考。他認為:鄒忌的話聽起來雖然不怎麼悅耳,甚至還有些刺耳,但這些話都是信言、是真心話、是鄒忌的肺腑之言,對百姓、對君王、對國家來說,這樣的話才是真正的美言,這些話所表述的道理才是真正的美道、善道、為君之道。他進一步想到,如果能廣開言路,充分聽取朝臣、民眾的信言,並以此來匡正過失,完善法令制度,不僅能得到萬民的擁戴,而且齊國的國力定會愈加強盛。於是。齊威王立即下詔:“從今以後,群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錯的,可以得到上等賞賜;上書進諫我的,可以得到中等賞賜;能在公眾場合批評我的,可以得到下等賞賜。”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齊威王

詔令公佈後,進諫的情形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可見當時齊國存在的問題之多,齊王遭受的矇蔽之深。一個國君能夠如此廣開言路,虛心接受批評,誠心接受監督,著實難能可貴。第二個階段,“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也就是說,不再像前一階段那樣“門庭若市”了,雖然還有人來提意見,但已是時有時無了。第三階段,“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滿一年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也就是說,已沒有多少意見可提給朝廷了。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那麼,其結果怎樣呢?此舉為齊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齊威王剛繼位時,韓、趙、魏三國曾趁齊國辦喪事之機來攻打他;繼位後,由於他有9年時間“日事酒色、不理政事”,齊國一度出現“諸侯並伐,國人不治”的局面。而現在呢?燕、趙、韓、魏等國紛紛派出使者到齊國來朝貢,用《戰國策》上的話說,“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據說,在之後的20多年裡,由於齊國政通人和、國力強盛,其他諸侯國再也不敢輕易對齊國動用武力。這正是齊威王廣開言路、善聽信言,革除弊政、發憤圖強的結果啊!

深諳“信言不美”之道的齊威王!

鄒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