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從華為的一季報說起

未來已來,從華為的一季報說起

4月22曰,華為公佈2019年一季度季報,銷售收入為1797億元 同比增長39%;淨利潤率約為8%,同比略有増長。華為指出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持續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及經營質量,2019年一季度經營成果穩健。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並非上市公司,因此沒有披露財務數據的必要性,另外,二季報通常未經審計,理論上存在著修飾的可能。華為有公佈半年報和年報的慣例,但公佈季報,這還是第一次。

這份季報,更像是華為面向全球的一份宣言。

截至3月底,華為已經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訂了40個5G商用合同,7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據瞭解,在這40個合同中,23個合同來自歐洲、6個合同來自亞洲、一個合同來自非洲。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曾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650萬個5G基站,28億5G用戶,覆蓋全球58%的地區。

儘管最近華為遇到了一些坎坷,但是從財務數據來看,華為依舊是強大並且高速増長的。

在此之前,華為在3月29曰發佈了 2018年年報,該報告顯示,公司2018年的銷售收入達7212億元,同比増長了 19.5%, 2017年為6036億元。2018年淨利潤達593億元 同比增長25%, 2017年為474億元。*

超過7000億的營收意味著什麼? 2018年,宇宙行訪銀行的營收也不過7700多億 放在A股,華為和中字頭的央企並駕齊驅穩坐前十。接近600億的淨利潤意味著什麼?世界五百強中國第一強一2018年營收超過2.8%的中國石化,淨利潤也不過630億。

經過多年的努力,華為已經成為中國規模和盈利能力都穩居前列的超級公司。最為難得的是,作為民企的華為,比肩的不是壟斷央企就是銀行,也印證了中國經濟發展中,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

根據年報,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

其中消費者業務主要是手機及3c消費品,運營商業務則是基站天線等相關業務,企業業務包括華為雲、服務器、瘦客戶端等。

在消費者業務上,銷售收入3489億元,同比增長45.1%;運營商業務上,銷售收入2940億元,同比下滑1.3%;企業業務上,銷售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23.8%;2018年研發投入超過了1015億元人民幣,佔銷售收入比重為14.1%。

華為的成就不完全是獨自打拼出來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強大的華為背後,是無數的供應鏈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

2018年11月,華為召開核心供應商大會,公佈了92家獲獎供應商。供應商遍佈全球,以中美日為主,其中A股上市的公司共計25家。

近日,恰逢A股上市公司年報集中發佈,星空君瀏覽了華為的供應鏈發佈的年報,發現了一些相似點和一些不同點。

一、消費者業務

手機曾經是華為的副業,作為運營商的主力供應商,在安裝基站天線之餘,華為較早的發現了定製機的商機。

未來已來,從華為的一季報說起

不過,那些性能低下價格低廉的定製機,成了餘承東不堪回首的黑歷史。

iPhone4s出來的時候,華為的當打型號是U8800,CPU是高通MSM7230,主頻為800MHz。GPU為高通 的Adreno205,內存組合為512MB RAM+4GB ROM。

當時的華為,恐怕壓根沒有想到,有一天華為的手機賣的能比iPhone還要貴。

時過境遷,如今超越蘋果的華為,應該感謝當時的蘋果。

這句看似繞口令的話如何理解呢?

華為現在的供應鏈幾乎是蘋果一手搭建的,給蘋果打工的供應商們,在庫克上臺後,逐漸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雖然蘋果能給供應商帶來足夠的銷量,但是也把利潤壓縮到5%左右,蘋果的供應商淨利率大多在5%左右。以至於2017年以來,A股蘋果供應鏈企業的年報中,越來越少的提到“蘋果”二字,大多閃爍其詞的用“國際大客戶”、“客戶一”等詞語代替。

華為、小米、OPPO以及VIVO的崛起,也讓這些供應商嚐到了甜頭。

換個角度看,也正是這些供應商的存在,才讓國產品牌的崛起相對比較順利。

1、藍思科技

藍思科技是典型的蘋果嫡系部隊“投誠”到華為的。

作為曾經的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當年的藍思科技風光無限,公司董事長周群飛從打工妹到女首富的故事成為一個傳奇。根據《2018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48歲的周群飛以615億元的身家成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

2018年4月,公司遭遇滑鐵盧,該公司一季度淨利潤為8823.19萬元至1.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0%至60%。4月1日藍思科技股價一路走低,最終以跌停收盤,每股報21.01元,市值一天蒸發接近60億元。

被庫克給予厚望的iPhoneX並沒有獲得預期成功,導致整個蘋果產業鏈集體業績下滑。

2018年,藍思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77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6.89%。主要由於公司的智能手機主要品牌客戶採用前後蓋雙面玻璃、3D玻璃後蓋的中高端機型顯著增多,智能手錶、車載設備相關產品也實現了較快增長,帶動了公司收入同比上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7.0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5.59%。主要由於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競爭加劇、客戶對產品品質及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的人力成本、折舊費用及財務費用有所增加,使得公司利潤率較去年同期下降。

這是公司2011年以來首次淨利潤低於10億,從財務指標看,公司的毛利率並沒有明顯變化,2018年的毛利率在23%以上,與往年相比沒有很明顯的下降。盈利水平斷崖式下跌的原因是公司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報廢資產導致減少利潤金額超過8個億,原來是洗了個大澡。

從公司的大動作看,淘汰落後的生產線,轉型高端產品生產,為未來鋪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投入了華為陣營,並同時為小米、OPPO、VIVO等品牌提供產品。

以藍思科技為首的國產蘋果供應鏈,大多開始了類似轉型。

2、比亞迪

不少人都認為,比亞迪是造車的。其實,在比亞迪的營收構成裡,有四成業務來自手機部件和組裝。

比亞迪作為曾經手機組裝屆的大佬,也嘗試打入蘋果供應鏈,但是由於實在無法和富士康(工業富聯)比拼,只好退而求其次,如今比亞迪是蘋果充電器的供應商。

未來已來,從華為的一季報說起

2018年,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營收超過422億。除了工業富聯這種巨無霸,絕大多數手機產業鏈的規模都比不上比亞迪。

都以為你是造車的,其實還兼職做手機。

2018年,比亞迪的資金壓力非常大,不過這不是造手機導致的。過去的一年是汽車行業20年來的寒冬,因此車企都壓力比較大,同時由於新能源車退補,作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車企業之一,比亞迪受到影響也很大,資金格外吃緊。

隨著新版汽車下鄉政策的落地,比亞迪有望從中受益。但是手機組裝業務,可能會因為其他因素受到影響。

華為為什麼不找富士康代工?在蘋果如日中天的時候,對於華為和富士康來說,比亞迪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世界一直沒有停止變化,據媒體報道,華為已經和工業富聯簽訂代工協議。

3、京東方

在巴塞羅那亮相的華為摺疊屏手機,出盡了風頭。而背後提供這塊摺疊屏幕的,正是京東方。

未來已來,從華為的一季報說起

很多事情,就像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京東方一直試圖打入蘋果供應鏈,但由於早期的京東方產品的品質確實無法和三星媲美,因此主要為國內手機品牌提供屏幕。

此次華為摺疊屏手機一炮走紅後,據傳,新款iPhone也將採用京東方的OLED屏。

但是,從財報視角看,京東方不是一個好標的。為了搶奪市場,京東方瘋狂打價格戰,甚至不惜虧本給競爭對手LG、三星提供低端產品。

支撐京東方不斷“戰鬥”下去的,是源源不斷的鉅額政府補貼。

2018年,在公司營收奔向萬億的時候,淨利潤只有28.8億,同期政府補貼超過20億。

二、運營商業務

運營商業務是華為的老本行,但2018年營收下滑,是華為的基本面出問題了嗎?

其實不然,2018年確定了5G發展綱要,因此各家運營商的4G建設都進行了調整。因此相關的投資進行了縮減,為來年的5G大戰略做準備。

有理由相信,2019年,各大運營商在5G業務開始佈局後,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板塊也將突飛猛進。

1、深南電路

和消費者業務不同,華為的運營商業務競爭相對寬鬆。從相應的上市公司業績可以發現,這類公司的毛利都相對較高。

深南電路的印製PCB板毛利率達到23%左右,而從事手機電路板印製的,通常被壓縮到12%左右。

未來已來,從華為的一季報說起

因為基站天線等相關業務的特殊性,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供應商,都能維持不錯的營收、淨利潤。

尤其是現金流較好,整個行業發展比較健康。

深南電路賬面沒有短期借款,有10億左右的長期借款,從財務穩健程度來說,長期借款通常較短期借款更為安全,公司的利息支出也相對不高。大客戶的回款週期比較正常,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很優秀。

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方面,供應商多數是5G概念相關,通過篩選華為和5G,則能夠擇優找到更為優質的投資標的。

三、企業業務

華為的企業業務中,大多是國際公司,在服務器、雲技術方面,國產品牌還尚需努力。不過需要提一下順豐速遞,順豐是第一次入選華為金牌供應商。原因是順豐收購了華為供應鏈公司DHL(敦豪)在華業務。目前華為的發售和售後,都是和順豐合作。

四、總結

從華為的營收構成看,運營商業務依舊是利潤最高的板塊,但是在消費者業務(手機為主)方面,華為鐵了心在這片紅海劃一大塊地盤。

5G概念落地後,華為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競爭者之一,相應的供應鏈企業也將和華為一起收穫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