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从华为的一季报说起

未来已来,从华为的一季报说起

4月22曰,华为公布2019年一季度季报,销售收入为1797亿元 同比增长39%;净利润率约为8%,同比略有増长。华为指出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及经营质量,2019年一季度经营成果稳健。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并非上市公司,因此没有披露财务数据的必要性,另外,二季报通常未经审计,理论上存在着修饰的可能。华为有公布半年报和年报的惯例,但公布季报,这还是第一次。

这份季报,更像是华为面向全球的一份宣言。

截至3月底,华为已经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订了40个5G商用合同,70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据了解,在这40个合同中,23个合同来自欧洲、6个合同来自亚洲、一个合同来自非洲。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650万个5G基站,28亿5G用户,覆盖全球58%的地区。

尽管最近华为遇到了一些坎坷,但是从财务数据来看,华为依旧是强大并且高速増长的。

在此之前,华为在3月29曰发布了 2018年年报,该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的销售收入达7212亿元,同比増长了 19.5%, 2017年为6036亿元。2018年净利润达593亿元 同比增长25%, 2017年为474亿元。*

超过7000亿的营收意味着什么? 2018年,宇宙行訪银行的营收也不过7700多亿 放在A股,华为和中字头的央企并驾齐驱稳坐前十。接近600亿的净利润意味着什么?世界五百强中国第一强一2018年营收超过2.8%的中国石化,净利润也不过630亿。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已经成为中国规模和盈利能力都稳居前列的超级公司。最为难得的是,作为民企的华为,比肩的不是垄断央企就是银行,也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根据年报,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

其中消费者业务主要是手机及3c消费品,运营商业务则是基站天线等相关业务,企业业务包括华为云、服务器、瘦客户端等。

在消费者业务上,销售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运营商业务上,销售收入2940亿元,同比下滑1.3%;企业业务上,销售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3.8%;2018年研发投入超过了1015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4.1%。

华为的成就不完全是独自打拼出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强大的华为背后,是无数的供应链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8年11月,华为召开核心供应商大会,公布了92家获奖供应商。供应商遍布全球,以中美日为主,其中A股上市的公司共计25家。

近日,恰逢A股上市公司年报集中发布,星空君浏览了华为的供应链发布的年报,发现了一些相似点和一些不同点。

一、消费者业务

手机曾经是华为的副业,作为运营商的主力供应商,在安装基站天线之余,华为较早的发现了定制机的商机。

未来已来,从华为的一季报说起

不过,那些性能低下价格低廉的定制机,成了余承东不堪回首的黑历史。

iPhone4s出来的时候,华为的当打型号是U8800,CPU是高通MSM7230,主频为800MHz。GPU为高通 的Adreno205,内存组合为512MB RAM+4GB ROM。

当时的华为,恐怕压根没有想到,有一天华为的手机卖的能比iPhone还要贵。

时过境迁,如今超越苹果的华为,应该感谢当时的苹果。

这句看似绕口令的话如何理解呢?

华为现在的供应链几乎是苹果一手搭建的,给苹果打工的供应商们,在库克上台后,逐渐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虽然苹果能给供应商带来足够的销量,但是也把利润压缩到5%左右,苹果的供应商净利率大多在5%左右。以至于2017年以来,A股苹果供应链企业的年报中,越来越少的提到“苹果”二字,大多闪烁其词的用“国际大客户”、“客户一”等词语代替。

华为、小米、OPPO以及VIVO的崛起,也让这些供应商尝到了甜头。

换个角度看,也正是这些供应商的存在,才让国产品牌的崛起相对比较顺利。

1、蓝思科技

蓝思科技是典型的苹果嫡系部队“投诚”到华为的。

作为曾经的创业板市值最高的公司,当年的蓝思科技风光无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从打工妹到女首富的故事成为一个传奇。根据《2018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48岁的周群飞以615亿元的身家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

2018年4月,公司遭遇滑铁卢,该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8823.19万元至1.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至60%。4月1日蓝思科技股价一路走低,最终以跌停收盘,每股报21.01元,市值一天蒸发接近60亿元。

被库克给予厚望的iPhoneX并没有获得预期成功,导致整个苹果产业链集体业绩下滑。

2018年,蓝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89%。主要由于公司的智能手机主要品牌客户采用前后盖双面玻璃、3D玻璃后盖的中高端机型显著增多,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相关产品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带动了公司收入同比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59%。主要由于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竞争加剧、客户对产品品质及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的人力成本、折旧费用及财务费用有所增加,使得公司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这是公司201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低于10亿,从财务指标看,公司的毛利率并没有明显变化,2018年的毛利率在23%以上,与往年相比没有很明显的下降。盈利水平断崖式下跌的原因是公司2018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报废资产导致减少利润金额超过8个亿,原来是洗了个大澡。

从公司的大动作看,淘汰落后的生产线,转型高端产品生产,为未来铺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投入了华为阵营,并同时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提供产品。

以蓝思科技为首的国产苹果供应链,大多开始了类似转型。

2、比亚迪

不少人都认为,比亚迪是造车的。其实,在比亚迪的营收构成里,有四成业务来自手机部件和组装。

比亚迪作为曾经手机组装届的大佬,也尝试打入苹果供应链,但是由于实在无法和富士康(工业富联)比拼,只好退而求其次,如今比亚迪是苹果充电器的供应商。

未来已来,从华为的一季报说起

2018年,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营收超过422亿。除了工业富联这种巨无霸,绝大多数手机产业链的规模都比不上比亚迪。

都以为你是造车的,其实还兼职做手机。

2018年,比亚迪的资金压力非常大,不过这不是造手机导致的。过去的一年是汽车行业20年来的寒冬,因此车企都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新能源车退补,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企业之一,比亚迪受到影响也很大,资金格外吃紧。

随着新版汽车下乡政策的落地,比亚迪有望从中受益。但是手机组装业务,可能会因为其他因素受到影响。

华为为什么不找富士康代工?在苹果如日中天的时候,对于华为和富士康来说,比亚迪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世界一直没有停止变化,据媒体报道,华为已经和工业富联签订代工协议。

3、京东方

在巴塞罗那亮相的华为折叠屏手机,出尽了风头。而背后提供这块折叠屏幕的,正是京东方。

未来已来,从华为的一季报说起

很多事情,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京东方一直试图打入苹果供应链,但由于早期的京东方产品的品质确实无法和三星媲美,因此主要为国内手机品牌提供屏幕。

此次华为折叠屏手机一炮走红后,据传,新款iPhone也将采用京东方的OLED屏。

但是,从财报视角看,京东方不是一个好标的。为了抢夺市场,京东方疯狂打价格战,甚至不惜亏本给竞争对手LG、三星提供低端产品。

支撑京东方不断“战斗”下去的,是源源不断的巨额政府补贴。

2018年,在公司营收奔向万亿的时候,净利润只有28.8亿,同期政府补贴超过20亿。

二、运营商业务

运营商业务是华为的老本行,但2018年营收下滑,是华为的基本面出问题了吗?

其实不然,2018年确定了5G发展纲要,因此各家运营商的4G建设都进行了调整。因此相关的投资进行了缩减,为来年的5G大战略做准备。

有理由相信,2019年,各大运营商在5G业务开始布局后,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板块也将突飞猛进。

1、深南电路

和消费者业务不同,华为的运营商业务竞争相对宽松。从相应的上市公司业绩可以发现,这类公司的毛利都相对较高。

深南电路的印制PCB板毛利率达到23%左右,而从事手机电路板印制的,通常被压缩到12%左右。

未来已来,从华为的一季报说起

因为基站天线等相关业务的特殊性,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供应商,都能维持不错的营收、净利润。

尤其是现金流较好,整个行业发展比较健康。

深南电路账面没有短期借款,有10亿左右的长期借款,从财务稳健程度来说,长期借款通常较短期借款更为安全,公司的利息支出也相对不高。大客户的回款周期比较正常,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很优秀。

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方面,供应商多数是5G概念相关,通过筛选华为和5G,则能够择优找到更为优质的投资标的。

三、企业业务

华为的企业业务中,大多是国际公司,在服务器、云技术方面,国产品牌还尚需努力。不过需要提一下顺丰速递,顺丰是第一次入选华为金牌供应商。原因是顺丰收购了华为供应链公司DHL(敦豪)在华业务。目前华为的发售和售后,都是和顺丰合作。

四、总结

从华为的营收构成看,运营商业务依旧是利润最高的板块,但是在消费者业务(手机为主)方面,华为铁了心在这片红海划一大块地盘。

5G概念落地后,华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竞争者之一,相应的供应链企业也将和华为一起收获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