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20年,東北振興15年,西南板塊異軍突起!

西部大開發20年,東北振興15年,西南板塊異軍突起!



今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20週年,也是東北振興戰略實施的第15個年頭。然而,這20年來,西南興起、東北發展低迷已經成為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一個最為顯著的變化。

從經濟數據上看,西南地區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其經濟總量已經遠超東北;而東北則出現人和財等要素大量流出、經濟發展低迷的現狀。

東北和西南,這兩大區域曾有過緊密的聯繫。曾經,在東北老大哥的全力支援下,西南地區才初步建立起工業基礎以及嶄新的城鎮體系。

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三線建設,東北“竭盡全力、不計成本”內遷主要國防科技工業、重要基礎工業、管理技術骨幹、熟練職工隊伍、科研高教機構等經濟核心資源。

西部大開發20年,東北振興15年,西南板塊異軍突起!


據統計,東北內遷和支援三線的資源居於首位,東北共計約向三線內遷企事業單位200個、人員100萬、援建項目300個、調出設備3萬臺。其中,“中國重工業搖籃”的瀋陽鐵西區支援力度巨大。

西南地區是東北這些核心資源的主要接收地。比如,攀枝花鋼鐵基地和貴州水城鐵廠就是由遼寧省和鞍山鋼鐵公司包建的,成都飛機廠也是由瀋陽飛機廠援建的,位於德陽的東方汽輪機是由哈爾濱汽輪機廠援建的。

經過10多年建設,西南地區形成了重慶特大型綜合性工業基地、川東船舶工業基地、川北國防科研及電子工業基地、成都綜合性工業基地、攀枝花—西昌冶金能源工業基地、貴州航空航天電子電器工業基地等。

東北的援建重塑了西南地區的生產力佈局。以成都為例,大批企業的調遷、興建和投產,充實了成都工業的實力,提高了技術裝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大大增強了成都機械製造、電子元器件製造和軍事裝備製造能力,在全國同行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成都工業產品的門類因此增多,生產檔次亦相應提高。

從經濟數據看,從1999年到2018年,重慶、四川、雲南和貴州GDP分別增長了1124%、1015%、841%和1480%。同期,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只分別增長了507%、801%和471%。東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增長差距懸殊。

這種此消彼長帶來一個標誌性事件。2015年,西南第一大省四川超越東北第一大省遼寧,晉升全國第六位,而遼寧的經濟總量全國排名隨後還一路下滑,跌出全國前十,到2018年,已經跌至全國第14位。

2018年,遼寧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5315.4億元,比上年增長5.7%;四川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78.1億元,比上年增長8.0%。2015年時,兩省只相差1400億元,短短三年,四川GDP比遼寧多了1.5萬億元!

就城市而言,重慶、成都、貴陽和昆明發展迅速,成為中國明星城市,長期落後的貴陽主打大數據,風生水起。而東北雖然還保有瀋陽、長春和哈爾濱三個副省級城市,但是其經濟總量,以及在城市競爭中的活躍度,已經不能與西南地區城市相提並論。

西部大開發20年,東北振興15年,西南板塊異軍突起!


當前對於東北經濟低迷的分析有很多,見仁見智。但是與西南板塊發展的對比,或許可以提供另外一個觀察角度——為什麼區位條件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產業結構與東北類似的西南板塊,會在過去20年間崛起?

其一,西南地區的高增長是招商引資的大項目帶來的,尤以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為重。大規模產業轉移使得資本西進成為潮流。而相比較之下,東北仍在存量工業上做文章,傳統產業升級和尋找替代產業上進展不佳。

其二,西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投資環境的改善。

其三,是開放的思維。作為欠發達地區,西南地區積極融入珠三角、對接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加強與這些區域間的通道建設和產業協作。相比較而言,東北與發達地區經濟聯繫則不如西南地區。

尤其是最近幾年西南地區更加積極對外開放,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大戰略下,率先開啟內陸開放,由內陸腹地變身開放前沿,帶動中國開放新格局的建立。

其四,是政府的進取精神。西部大開發戰略一經提出,四川、重慶等地迅速響應,積極運籌,成為西部大開發中最為閃耀的地區。而且川渝之間相互競爭,又同時互相促進,形成你追我趕的態勢。因此,西南地區迅速受到投資的歡迎。

其五,是營商環境。

東北的營商環境飽受詬病,“投資不過山海關”已經成為十分流行的警句。雖然西南地區與沿海地區還有差距,但是當地政府正在致力於改善營商環境,把營商環境的打造作為城市核心競爭力。

總而言之,東北的發展可以在西南的崛起中找到原因和破解的思路。尤其是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即將實施之際,東北當以西南為師,重振雄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