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黴病防治什麼時候最佳?

難得糊塗2083481094458


目前很多小麥種植區都處在小麥的揚花初期階段,並且平均氣溫在10℃以上。並且近期全國大範圍內都面臨著降溫和連陰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小麥的赤黴病一定會非常嚴重。那麼小麥的赤黴病是怎麼產生的呢?都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小麥的赤黴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兒, 可以造成小麥的20-30%的減產,除此之外,還會降低小麥的品質。另外,赤黴菌在小麥上分泌的代謝產物具有毒素,可能會產生中毒現象。小麥的赤黴病的爆發主要與氣候、品種、管理等有關。

那麼針對目前情況,如何防治小麥的赤黴病呢?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藥劑防治。針對小麥赤黴病可以選擇的有效藥劑有17%吡唑.氟環唑、30%吡唑.戊唑醇、50%苯甲.戊唑醇、35%嘧菌酯.氟環唑、40%戊唑.咪鮮胺等,可以選擇在雨後進行用藥(如果在六小時內落雨,晴天之後進行再次用藥),兩次用藥時間間隔為5-7天,則可以對小麥赤黴病起到一個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用藥時,可以選擇復配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蟲,並且配以磷硼肥防止花而不實。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以上是我針對小麥赤黴病進行的分析。希望大家進行討論,謝謝!






農業生活有格調


赤黴病最佳噴藥預防時間是揚花初期第一次噴藥預防,藥後5-7天在噴藥一次。藥劑可選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等藥劑,注意藥劑交替輪換使用。

一、小麥赤黴病預防措施有哪些?

1、選擇抗病品種。種植小麥時可選擇適合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的抗小麥赤黴病品種如揚麥、寧麥等。

2、清除病株殘體和土壤深翻。小麥赤黴病病菌主要在旱地土壤中的稻樁、小麥、玉米等作物秸稈上越冬越夏,作物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秸稈能減少初始菌源。作物秸稈帶有大量病菌,深翻能壓低蟲源基數。可在小麥播種時大力推行土壤翻耕,將還田秸稈掩埋在20cm以下土層,壓低菌源基數。

3、推行種子處理。大力推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使用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少病菌侵染。如每100公斤小麥種子可選用戊唑醇種子處理懸浮劑有效成分3-4克等藥劑進行種子拌種或包衣。

4、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抗病蟲能力。適期適墒適量適法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培育壯苗。合理運籌肥水,實行健身栽培,提高小麥抵抗能力。

5、揚花初期噴藥預防。準確抓住小麥齊穗至揚花期(見花打藥)開展一次防治,藥量要足,選藥時突出兼治和預防作用,施藥後5-7天左右開展第二次防治。藥劑可選擇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咪銅•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等,注意藥劑交替輪換使用。


二、為什麼小麥赤黴病容易發生?

一是至今沒有發現對赤黴病免疫的品種,這就說明小麥赤黴病病菌可以感染任何小麥品種。二是全國小麥播前不一致,生育進度也不一致,小麥抽穗揚花期長,極易遇見連陰雨天氣,尤其是4月份以後是雨水增多的時期。三是防治觀念沒有改變,重防治輕預防,而小麥赤黴病必須提前預防,一旦發病無藥可求。四是田間菌源廣泛存在,加之田間管理不善等為赤黴病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赤黴病防治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1、打藥時機不對。小麥赤黴病必須提前噴藥預防,是能防不能治的病害,一旦發病即使打再多的農藥也沒有效果。

2、打藥時間過遲。很多種植戶看見小麥赤黴病症狀時在施藥,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預防時間防效肯定不好。

3、雖然很多小麥種植戶大多數都知道小麥赤黴病在揚花期噴藥預防,但是小麥是邊抽穗邊揚花,揚花初期很難把握,種植戶基本上靠經驗判斷,在防治時間可能存在誤差,也是防治效果不好之一。

4、小麥赤黴病對部分農藥產生抗性,導致防效降低。多菌靈自1972開始廣泛防治小麥赤黴病,在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以發現病菌對多菌靈產生抗性,且抗性菌株在病菌群體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防治小麥赤黴病防治上建議用多菌靈與其他復配藥劑來防治小麥赤黴病,如多菌靈和咪鮮胺復配劑等。

5、現在種田大戶承包田很多,少則幾百畝,多則幾千畝,可能在管理上比較粗放,導致小麥生育期不一致,雖然同一時間施藥,但小麥生育期不一致,也有部分田塊錯過了最佳預防時間,防治效果也大打折扣。

6、小麥揚花期遇連續陰雨天氣,不具施藥條件,錯過了最佳噴藥預防的時間。

7、小麥赤黴病是氣候型病害,抽穗揚花期晴天少雨天氣一般很少發病或發病很輕,部分農戶存在僥倖心理,只要天氣好防不防沒有關係,一旦遇到穗期多雨天氣,赤黴病發生就很嚴重。

8、在防治過程中施藥技術不合理規範,如兌水量不足,噴霧不均勻,無人機防治沒有加沉降劑等都會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四、在預防小麥赤黴病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一是田間查看小麥長勢,根據經驗判斷小麥揚花初期的時間。二是注意收看近期天氣預報,搶抓有力時間及時噴藥預防。三是注意選擇合適藥劑如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藥劑,藥劑要交替輪換使用,避免產生抗性。四是注意對於長勢不一致的麥田可揚花一塊打一塊,確保防治效果。五是注意噴霧藥兌足水量,噴霧時均勻一致,不重噴、漏噴。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小麥赤黴病的症狀

小麥赤黴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分佈於潮溼和半潮溼區域,尤其氣候溼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 ,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小麥赤黴病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小麥赤黴病能夠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有可能會受到傷害。其中影響最嚴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根冠隨之腐爛 ,輕者病苗黃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溼度大時產生粉紅色黴狀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中國中、南部稻麥兩作區,病菌除在病殘體上越夏外,還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種作物病殘體中營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這些病殘體上形成的子囊殼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麥揚花期 。借氣流、風雨傳播,濺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葯上萌發,先營腐生生活,然後侵染小穗,幾天後產生大量粉紅色黴層(病菌分生孢子)。在開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對本田再侵染作 用不大,但對鄰近晚麥侵染作用較大。該菌還能以菌絲體在病種子內越夏越冬。

在中國北部、東北部麥區,病菌能在麥株殘體、帶病種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紅蓼等殘體上以菌絲體或子囊殼越冬。在北方冬麥區小麥赤黴病則以菌絲體在小麥、玉米穗軸上越夏越冬 ,次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殼放射出子囊孢子進行侵染。赤黴病主要通過風雨傳播,雨水作用較大。

QQ截圖20180128221538.png

防治方法

1、適期防治:小麥初花期(揚花株率5%)噴第一次藥,感病品種或適宜發病年份一週後補噴一次。

2、選用藥劑:每畝可用12.5%烯唑醇25-30克或25%戊唑醇15-20克或用50%多菌靈膠懸劑100-150毫升。

3、用藥方法: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和上部葉片均勻噴霧。使用手動噴霧器每畝對水30公斤,使用機動噴霧器每畝對水15公斤噴霧,如遇噴藥後下雨,則需雨後補噴。

4、病蟲兼治:在防治小麥赤黴病等病害時,每畝加入25%吡蟲啉15克和功夫菊酯100毫升,可兼治小麥蚜蟲和吸漿蟲。




369遜母口


赤黴病防治最好效果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在未發生赤黴病株前就提前防治,這和小孩打預防針是一個道理,事半功倍效果較好。

噴施藥物要在揚花期之前,若在盛花期赤黴病高發再噴藥為時已晚,並且因噴施藥液“灌花”影響授粉減少子房“坐床”,小穗孕成籽粒數少而減產。

噴藥最佳時期,水肥地苗情壯茂的川塬水澆地宜在清明至穀雨前後,旱田視疫情稍後,但是至遲不得超過揚花期。


老雪25


現階段小麥都屬於孕穗期,再過幾天就要開始抽穗揚花,而揚花期是小麥赤黴病侵染爆發的時候,需要揚花初期用農業部推薦的40%戊唑醇•咪鮮胺或4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做好預防。4月中下旬將到達飛防作業防治的高峰期,小麥赤黴病防治窗口期短,時間緊任務重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