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開國大將藍玉,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劉歡吉


藍玉此人頗有將才,打仗勇猛,而且極有謀略,他立過最大的戰功就是曾經大破北元王庭,俘獲近十萬蒙古奴隸。

但是他這個人過於跋扈,囂張不可一世,開國後,常遇春和徐達死後,藍玉就成為明王朝最為倚仗的大將。多次立功之後,藍玉越發驕橫,最終徹底惹怒了朱元璋,下令滅其三族,並剝皮填草,而且收到他牽連,被連坐殺死的人共計一萬五千多人。


屢立戰功

藍玉最先在常遇春麾下作戰,後來因為多立戰功,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

從公元1371年至公元1379年,先後出征川蜀,北上打擊北元殘餘勢力,剿滅河北地區北元逆賊,平定雲貴地區叛亂,後來被封為永昌侯。

此後在公元1381年,藍玉等多位降臨共同出擊雲南,徹底掃滅了此地的元朝留守人馬。

公元1387年藍玉與馮勝出徵蒙古地區,攻破慶州,剿滅當地殘餘人馬。

公元1388年,藍玉遇到了他此生最輝煌的一戰,他率領15萬大軍出征蒙古,目標直指北元王庭,最終讓他在捕魚兒海地區找到元軍王帳所在,俘獲北元皇妃及其太子,而且此次一共帶回近十萬俘虜,其餘戰利品無數,藍玉本人也因為戰功而被封為涼國公。


囂張跋扈

此時徐達和常遇春已死,天下知名戰將多數已經老邁不堪,因此藍玉心中越發不知收斂,頗有些小覷天下世人的意思,而且收養了一批義子,又搶佔民田,遭到御史搜查,沒想到藍玉毫無畏懼,反而下手將這御史趕跑了。

之後藍玉率軍出征返回之時,喜峰關將領沒能及時開門迎接,讓藍玉感覺自己被慢待,因此直接下令將關門擊毀,奪關門而入,這讓朱元璋心中頗為惱怒。

此後藍玉認為自己功勳卓著,不甘心居於文官之下,向朱元璋討要太師之位未能如願。後來在一次宮廷酒宴上,藍玉酒後大出狂言,說現在大明軍中那些將領都是他一人提拔,惹得朱元璋怒火更盛。


朱標死,藍玉亡

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離世,晚年喪子讓朱元璋心中悲痛萬分,要知道他早前曾為朱標留下了一支供其調遣的文官武將團隊,方便在自己死後,輔佐朱標穩定天下,而藍玉就是這其中之一。

太子死了,朱元璋自然也就無法容忍藍玉的跋扈了,要知道在朱標生前,藍玉與朱標關係極為密切,藍玉願意聽從朱標的調遣,可以為他效命,這也是朱元璋一直放縱藍玉的原因,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朱標死了,藍玉還是這麼不知收斂,為了為帝國的下一任接班人,也就是自己的皇孫掃清障礙,藍玉自然需要被除去,此人不好掌控。

公元1393年,就在朱標死後的第二年,藍玉被冠以謀反罪誅殺,而且還被剝皮填草,家產被抄,三族被滅,受他牽連被殺害的人超過一萬五千多人。

藍玉此人能力確實卓越,要不然朱元璋也不會決定把藍玉留下輔佐兒子朱標,可惜朱標死的太早,而藍玉又過於桀驁不馴,這種人難以掌控,不是朱元璋的孫子能駕馭的。因此為了給下一任帝王掃清障礙,朱元璋自然需要除去藍玉,而且還要嚴厲震懾那些心中懷有鬼胎的臣子。

其實藍玉肯定不是造反罪,他也沒膽子造反,只能說當時朱元璋想要找個刺頭,殺雞儆猴,而藍玉正是那個最囂張不知死活的人,如果不是這種情況,藍玉的下場不會這麼慘。


東方大史


藍玉的悲劇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朱元璋政治計劃破產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功臣被殺都能用“兔死狗烹”來概括,藍玉更不屬於這種!

不作死就不會死

藍玉在大明的地位不用懷疑,至朱元璋起兵早年就從軍效力,可以說是常遇春一手帶起來的骨幹將領。而後跟隨傅友德、馮勝、徐達這種一流名將南征北戰,每戰必做先鋒,不僅受到這些名將的認可,更在軍中樹立了威望。而在捕魚兒海的一戰中,更是立下了創世之功,被朱元璋稱作是堪比衛青、李靖,隨後便封為涼國公。


藍玉在開國名將尚在的時候還能低調做人,畢竟在軍中還是老一輩將軍的天下,但隨著開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去世,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病亡,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病亡,中山王徐達洪武十八年病亡,軍中的老資歷們死的死,病的病,大明軍務雖有馮勝、傅友德這種元老撐場面,但重擔已經落到了藍玉、沐英這一代將領頭上。洪武二十年的北伐中,馮勝被朱元璋猜忌隨後治罪,因此藍玉撿了個大將軍封號,並獲得“總管軍事”的大權。

隨著朱元璋的倚重,藍玉也日漸驕橫起來,蓄養莊奴、廣收義子、強佔民田、責罵御史,這些都是在觸碰朱元璋的底線。在其北伐之時,強姦元室嬪妃致使元妃不堪羞辱的自殺,朱元璋才將其梁國公的欲封之號改為了涼國公,朱元璋的這個行為意在敲打一下藍玉,畢竟年輕氣盛的藍玉還是大明的人才,多加敲打應該會有所收斂,但事實上藍玉並沒有迷途知返。喜峰關前,藍玉再次幹了一件渾事,面對守關官吏的“怠慢”,藍玉直接攻打了進去,這件事往輕了說是藍玉脾氣不好,往重了說完全可以認為藍玉是造反的行為。

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明太祖實錄》

傅友德是洪武二十四年獲封的太子太師,馮勝是洪武二十五年獲封的太子太師,而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的時候卻口出狂言,對於這個太傅的封號並不滿意,認為自己功勞應在傅友德和馮勝之上,理應獲得同樣的太師封號。按理說這種牢騷自己給親信嘮叨兩句就完了,但此言卻被記載下來,也確實是作死。

“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明史》

其實我比較贊同《明史》中對於藍玉惹禍上身的看法,一個國家從建立走向正軌的時候,法制是越來越完善和嚴苛的,朱元璋本就是一個強烈要求官員守法的皇帝,藍玉做的一些事不但破壞了法制,而且給國家實行法制推廣樹立了不良標杆,即使藍玉才能再高,也不應該藐視君王制定的遊戲規則。在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道路上,明則保身,夾著尾巴做人才是普遍的行為,而藍玉算是頂風作案,不斷挑戰君王的底線,實屬自取滅亡。

朱元璋的政治規劃

朱標應該是朱元璋堅定不移的繼承人,朱元璋也為朱標請了最好的老師宋濂加以教導。朱元璋在外征戰時,令朱標監國,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這樣的監國體系裡,明擺著就是培養儲君;二十多歲的朱標就被朱元璋下令“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而朱標不僅有治政之才,更是一位仁君,特別是與其父親對比之下,寬仁忠厚就成了朱標的代名詞,其主張推行的“寬通平易之政”也在文武群臣中贏得好評,儲君仁明,群臣臣服,一切都按照朱元璋的計劃進行著。

“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祀灶文》

朱元璋最後要做的就是給朱標留下一批將才,一是為了徹底消滅北元殘餘勢力,二則是按照朱元璋自撰的《祀灶文》來看,還有遷都關中的意圖,這個關中也就是長安了,畢竟朱元璋是個漢唐迷。遷都關中之地就更需要一批武人班底來守住國門了,那麼洪武后期與朱標關係甚好的藍玉就成了首選。藍玉有能力驅除韃虜千百里,就有能力以關中為根基繼續北伐,當然也有能力防禦北京的燕王,這就是後話了。


隨著朱標的去世,朱元璋的政治計劃算是全盤破產,朱標死後留下庸弱的皇孫幼朱允文,朱元璋也就不可能再留下這一套武人集團的班底了。理由很簡單,朱標能鎮的住藍玉,朱允文恐怕就難鎮住了,此時的朱元璋不再追求開疆擴土,只求孫子能夠平穩接班,所以這個政治計劃的破產才是藍玉必死的原因。

藍玉案的始末

既然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那麼藍玉案就必須制定一條合理的邏輯來達到預訂效果。

  • 作案動機

第一個動機就是前面所說的“不樂居宋、穎兩公下”。當所有人都在避禍的時候,藍玉卻逆流而上的暴露野心,傅友德和馮勝是何等人物,開國六公爵中,傅友德被朱元璋贊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而馮勝則被贊為“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藍玉功勞是大,但論資歷和對大明的貢獻,叫板兩位元老尚且不夠,這裡只能說明藍玉對於朱元璋給的封賞並不滿意,這也就是狼子野心的象徵,那麼當皇帝給不了你想要的,那麼你只有反了。



第二個動機就是記錄在《逆臣錄》裡藍玉說的那句“上疑我矣”,因為藍玉的囂張跋扈,朱元璋多次否定了藍玉的提議,因此藍玉心裡覺得朱元璋對其產生了疑心,畢竟朱元璋殺過諸多功臣皆出於懷疑之心,這就會引起藍玉的擔心與害怕,既然被君主懷疑,那就是有理也說不清的事,不如反了,變被動為主動。

“然則靖寧之通胡,因蒙鎮撫而發,涼國之謀逆,又因靖寧而成,以此知藍黨者,即胡黨之流禍也。”——《逆臣錄》

第三個動機就是藍玉的姻親靖寧侯葉異被朱元璋殺於胡惟庸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藍玉姻親被懷疑串通胡惟庸而遭誅殺,是藍玉最忌憚的地方,藍玉還對軍中人說過“前日靖寧侯為事,必是他招內有我名字”,這也是藍玉認為朱元璋懷疑他的另一個理由,疑由心生,禍已難避,不如就反了。

  • 作案條件

首先,藍玉身為總兵,手握兵權,軍中多年的摸爬滾打,培養和提拔了諸多府軍諸衛頭目親信,具備造反的基礎條件;其次,朱元璋“病纏身”,太子亡太孫幼,造反具備良好的時機。從這兩個條件上看,藍玉確實有機會作案,但根據《逆臣錄》和《明史》有關記載看來,藍玉造反被“坐實”的證據真就沒有,皆是以條件和動機就來斷定藍玉造反顯得牽強。



但藍玉自身的言行適當,加之朱元璋的政治計劃破產,他的存在不僅沒有任何意義了,反而是對朱允文接班後的巨大威脅,既然朱元璋認定了藍玉有謀逆之心,那麼為朱允文掃去政治阻力就是勢在必行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謀反罪殺死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各地。藍玉黨羽涉及一萬五千餘人被一鍋端,成為洪武四大案之一,史稱“藍玉案”。


棍哥觀史


卻說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張獻忠的大軍攻破了成都城,在抄查內府時意外發現了一張人皮!而這張人氣就是第一代蜀王朱椿的岳父——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的人皮!

那麼藍玉是誰,他為什麼會被人剝皮,他的人皮又為何留在了蜀蕃成都城?且聽我一一道來!

藍玉,安徽定遠人,常遇春的妻弟,明朝開國將軍!

藍玉從軍後,一開始在開平王常遇春帳下,因為做事有膽有謀,上陣勇敢殺敵,常遇春也就舉賢不避親的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稱讚藍玉,後因為屢戰屢勝先後封永昌候,徵虜大將軍,涼國公,可謂聲名顯赫!但是最終他又為何被朱元璋誅殺並剝皮示眾呢,其實主要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居功自傲,不識抬舉

藍玉最主要的功績是在漠北大破北元,也因此被封為涼國公!但是北征的歸途中,半夜路過喜風關,因守城士兵不明究裡的情況下不敢貿然開城,藍玉竟然指示手下撞破城門,強行入城,目無法律,令朱元璋不喜!


二、無視聖諭,非禮元妃

在征伐北元時,藍玉俘虜了元朝妃子,便按耐不住強行非禮了她!結果元妃性情剛烈,竟然上吊自殺!消息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但是藍玉卻滿不在意,把朱元璋的命令視作無物,公然挑戰黃威,違抗聖旨!

三、功高蓋主,並有謀反之意

如果說只有前兩個條件,藍玉雖罪無可恕但也並不致死,偏偏他遇上了第三條!

朱標是朱元璋欽定的皇位接班人,深受朱元璋的喜愛。但是偏偏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痛苦的同時只能重新安排朱家的未來。於是,皇位到了朱允炆的手裡,不過朱允炆太過年輕,根本鎮不住這些手握重兵的功臣,而自己又日漸老去,為了皇位的安穩,必須要對這種功臣下手,來一個殺雞儆猴!

而藍玉,恰恰就是最好的對象!一方面他確實做的太過分了,另一方也是藍玉確有反意!他曾多次對下人說:“皇上疑我矣,必是親家靖寧候招出我也是胡黨。”還曾多次讓手下準備人馬,想要成事!種種跡象表面,藍天有謀反之心!不過朱元璋老奸巨猾,一切都看在了眼裡!



就在藍玉準備實施行動的時候,被朱元璋一鍋全端。而藍玉也被“剝皮實草”,就是將人皮剝下。填充草物,製成稻草人,懸掛在門市上。之後,也是在朱元璋的默許之下,藍玉的人皮被他的女婿蜀王朱椿運回了成都並且收藏!所以在明末的時候被張獻忠發展,並且焚燒!一代名將藍玉,也算是徹底灰飛煙滅了!


浩瀚文史


藍玉落到被剝皮揎草的境地,雖然朱元璋是殘忍了一些,當很大因素都是他咎由自取。

由於藍玉在掃蕩蒙元殘部時,於撲魚兒海搗毀蒙元王廷大勝,原本朱元璋待他不薄,他卻漸漸地驕傲自滿,畜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都仗著藍玉的威勢暴虐兇橫。藍玉曾經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

在撲魚兒海大勝後,他俘虜了蒙元的王妃、公主等五十九人,在返程路上姦淫了王妃、公主等,導致蒙元王妃自殺,他將公主等部分女眷據為家妓,沒有上報。

另外,藍玉北征元軍回來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因半夜難以辨識,為安全計,沒有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縱容士兵打破關門長驅直入。這種行為與叛亂無異,已經讓朱元璋心中有了疑忌。

朱元璋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為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藍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

藍玉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朱元璋多次責備他,他卻不以為意。他西征回朝,朱元璋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等到他入朝上奏,朱元璋往往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必須殺他的四大理由: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朱元璋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允炆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徵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寧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被朱元璋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總之,不作就不會死,千古之下,名將如衛青,無論多大功勞,知道自己的本分,也知所進退者,才是明智的人。藍玉所遇,本為暴烈之君,還敢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也。可憐一世英雄,落得個剝皮揎草的悽慘下場,可謂是警鐘長鳴。


明德山人6998


明朝初期的大將藍玉,在洪武年間的“胡藍案”中被朱元璋用剝皮實草的酷刑處死,並且把藍玉的人皮傳示全國各地。

藍玉的人皮傳示到四川成都時被朱元璋第十一個兒子蜀王朱椿留下來,因為朱椿是藍玉的女婿,朱椿知禮好文,朱元璋稱其為蜀秀才。

據說朱椿把老丈人藍玉的人皮放置在成都城牆上面的城門樓裡,這一放就是兩百多年,明朝未年張獻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投井自殺。

張獻忠在城門樓上見到了這張人皮,一打聽才知道是明初功臣藍玉,張獻忠本來就兇狠殘暴,受到啟發後也開始剝人皮玩,張獻忠的首席義子孫可望,得到張獻忠真傳也酷愛剝人皮,後來剝了沙定洲、陳邦傅、李如月等人的皮,明朝可謂以剝皮始以剝皮終。


西賊聞之心膽搖


藍玉,是明朝開國功臣,今天的安徽定遠縣人,與明太祖朱元璋可算是同鄉,也是明朝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勳常遇春的妻弟。

藍玉從軍後,先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後來從管軍鎮撫一路升遷至千戶指揮使和大都督府僉事。之後隨軍先後征戰四川、河北、吐蕃、雲南,立下赫赫戰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其女被冊封為蜀王妃,與朱元璋成為兒女親家。

藍玉功勳達到頂點的是出征北元。洪武二十一年,藍玉被拜為大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出征,兵鋒直至捕魚兒海(今呼倫貝爾草原的貝爾湖),一舉大破北元朝廷, 俘獲北元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和幾乎全部的人口、牛羊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僅元主少數幾人脫逃。這一戰之後,蒙古徹底喪失了南下侵擾中原的能力。

伴隨著戰功和勳位到達頂峰,藍玉卻出人意料的迅速從頂峰跌落,被告發謀反而被落得“扒皮實草”的殘酷下場,而“藍玉案”成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被株連殺害的超過1萬5000人,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於朱元璋狠辣手段,而這一案件對於明朝初年政治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代開國功臣,又是皇親,戰功赫赫,位極人臣,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後世分析原因如下:


一、日益驕橫

藍玉官拜大將軍,被封涼國公,功勳卓著,卻日益狂妄,驕橫跋扈。大軍北伐勝利返回時,經過喜峰口。駐守城門的明軍將領開城門慢了一些,藍玉竟不耐煩的令手下攻入關裡,毀壞城門,極其蠻橫。

討元歸來,朱元璋又加封藍玉為太子太傅,這已是位列三公,位極人臣了,藍玉還不滿意,還說為什麼不封自己為太師,簡直是狂妄至極了。

另外一件事是藍玉強暴北元王妃的事件,北元王妃竟因此上吊自盡,引發很壞的政治影響,這引起了朱元璋的震怒,將封他的“梁國公”改為“涼國公”,為日後獲罪埋下了種子。

此外,藍玉還廣蓄奴僕,強佔民田,橫行霸道,多次引發御史參奏。


二 、殺功臣,平穩過渡政權

自從徐達、李文忠等人相繼去世,藍玉成為少數碩果僅存的開國大將,手握兵權,並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藍玉與太子朱標向來交好,若朱標順利即位,也許還能有所牽制,但隨著朱標提前病死,朱元璋晚年病重,皇太孫朱允炆年幼,處理這樣一個居功自傲,蠻橫跋扈的元勳也是正是朱元璋所一手謀劃,為未來建文帝平穩掌握政權打下基礎。當然,諷刺的是,這個目標最後也沒有實現。


三 確有謀反嫌疑。

明朝所編《逆臣錄》中記載說藍玉嚮明太祖朱元璋奏了幾件事,都沒有得到應允,認為朱元璋對自己起了疑心,因而自己也有了反意。

另外一個證據是,藍玉的親家靖寧侯葉升因為牽涉到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處死,使他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因此也產生了異心。還有大量中下級軍官的供述,關於計劃謀反的串聯活動等。但由於最終主犯藍玉被迅速告發處死,並被扒皮實草示眾,沒有任何其他的實錘證據,也成為歷史上永遠的疑案。


一代開國元勳,朱元璋曾親口誇讚他赫赫戰功直追衛青、李靖,最後卻得了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北溟四海


藍玉落的如此下場,有朱元璋為皇孫掃清障礙的考慮,也有藍玉自己作死的緣故。

藍玉是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標的太子妃舅父,是太子一黨,在朱標死後,藍玉的地位就很尷尬了,因為皇孫朱允炆跟常藍系沒有血緣關係,藍玉的種種表現,朱元璋如果說對藍玉很放心,換成誰都不相信!



開國大將,戰功彪柄

藍玉最早就在常遇春帳下效力,有膽有識 ,屢立戰功,深得常遇春賞識,也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藍玉,由戰功升遷指揮使、大都督府僉事。

  • 1371年,藍玉隨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錦裡。
  • 1372年隨徐達北征,擊敗王保保。
  • 1374年,藍玉率軍攻克興和,俘獲元國公貼裡密刺。
  • 1378年,藍玉與沐英征討西蕃叛變,大勝而歸。
  • 1381年,藍玉與傅友德、沐英征討雲南,消滅了在雲南的殘元勢力。
  • 1388年,藍玉率軍北上破元,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擊敗北元小朝廷,北元的主力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此戰俘獲脫木思帖木兒次子及故太子妃並公主一百二十餘人,官屬三千,軍士七萬,馬牛駝羊十萬。捕魚兒海之戰,蒙元損失十萬人左右,而明軍損失卻是微乎其微,此戰也是徹底終結元朝的戰役!

居功自傲,花樣作死

在太子朱標沒死之前,朱元璋對藍玉還是挺寬容的,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多次立功,朱元璋對他也是禮遇有加,在封藍玉公爵時,本是想封梁國公,因藍玉平時的所作所為,讓朱元璋將“梁國公”改為“涼國公”。

  1. “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藍玉強佔了民田,御史去查問,藍玉將御史趕走,朱元璋登基以來,對大臣很嚴苛,但是對於體恤百姓這塊卻是不錯,所以才有御史去查問藍玉強佔民田的事,藍玉不僅不懂的收斂,還驅逐御史,囂張跋扈可以想見!
  2. “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毀關而入,可見藍玉情商是低到不知如何地步,也跋扈到如何地步,喜峰關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藍玉在當時是夜扣喜峰關,夜裡到達關下,關吏要多做盤問這是職責所在,藍玉卻縱容士兵毀關而入,皇帝最擔心的就是兵是誰的兵,藍玉手下如此膽大妄為,朱元璋心裡不打個小九九是不可能的。
  3. “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這個真是越玩越大了,跟朱元璋這個開國皇帝都不客氣,要是叫他給皇孫當個輔國大臣什麼的,那不是要翻了天?還在軍隊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這叫哪個皇帝能放心?更何況是久經陣戰的朱元璋,軍隊的服從和人事的安排,如果不能讓皇帝放心,將領越牛死亡越近!
  4. 藍玉西征初期,想縱兵深入罕東,下屬們都激烈反對,但藍玉卻堅持己見,命宋晟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軍,此時朱元璋卻給他下了個詔命,讓他轉向建昌去平定月魯帖木兒的叛亂,藍玉雖然不得不改變進軍路線,但是其作戰態度卻顯得很消極,最後在朱元璋不斷催促警告下才用計抓到月魯帖木兒,班師回京後藍玉被加封太子太傅,然而藍玉卻因太子太師之位給了馮勝和傅友德而口出怨言。

藍玉這些種種作死表現,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深深憂慮還年幼的皇孫朱允炆該怎麼辦,對於藍玉自然是極為不放心,而藍玉想要謀反也不是沒有原因,在他的親家靖寧侯葉昇被朱元璋以胡黨案牽連被殺時,李善長也因知情不報家族被誅,讓藍玉擔心自己會被親家告發,所以才聯合曹震等人謀逆,還有藍玉西征回來,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採納他的建議,也讓藍玉以為是朱元璋對他產生懷疑所致,藍玉平時多有怨言,難免有些涉及到謀反方面的言語,在胡黨案牽連殺死那麼多功臣,對藍玉來說也是深深的憂慮,害怕自己遲早要步那些被殺功臣的後塵。



當有人告發藍玉謀反時,朱元璋豪不猶豫的將“謀反”罪名扣到藍玉頭上,進行了胡黨案爆發後的又一輪清洗,以涼國公藍玉為首的一公、十三侯、二伯被全部族誅,死者多達一萬五千人,藍玉更是慘遭剝皮實草,被懸掛於市井,以儆效尤!


摯潷畫畫紅塵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藍玉之死是必然,這種居功自傲,驕橫跋扈的武將從古至今都活不長的。

守仁君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藍玉作死。

藍玉在立得大功後居功自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私養家奴、橫行霸道、強徵民田鬧得是民怨沸騰。天下初定,國家要的是休養生息,老百姓要的是安穩日子,有這樣的主上下鬧騰,任誰也受不了。老朱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但是藍玉等一眾武將卻不斷給老朱火上澆油。

不僅如此,藍玉也完全沒有把國家法度放在眼裡,縱兵攻打喜峰關,驅逐朝廷的御史。喜峰關是大明的關卡,御史是朝廷命官。藍玉這麼做就是公然在挑釁朝廷的威嚴,他口口聲聲說忠於朱元璋,卻對朱元璋的權威渾然不顧。老朱能不對他心寒嗎?



第二朱標死了

藍玉雖狂妄,但是老朱自信還是能控制得了他的,而且藍玉對太子朱標也非常忠誠,有理由認為,如果朱標不死,藍玉即使再狂妄,朱元璋也會放他一條生路,讓他為朱標所用。


但是很可惜,朱標死了,皇太孫朱允炆大家也看到了,他根本無法駕馭藍玉這種人,老朱不得不擔心在他百年之後藍玉會對他的天下產生多大的威脅。

因此藍玉得死,如果他自己收斂點,也不一定。


守仁讀仁


藍玉自己作死,而朱元璋也有非殺他不可的理由,所以他的悲慘下場是註定的


藍玉,安徽定遠人,是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的妻弟。英勇善戰,有勇有謀,在大漠捕魚兒海大破北元,為大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曾這樣評價他:“藍玉就是我的仲卿、藥師啊!”

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赫赫、功勳卓著的明朝悍將,最後落得一個剝皮實草的悲慘下場。除了朱元璋蓄意製造冤案,藍玉本身也是有問題的。


自尋死路

藍玉的軍事指揮才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性格上的缺陷也是非常致命的:性格暴躁,剛愎自用,貪得無厭。


打破北元后,藍玉霸佔了元帝的妃子,結果導致元妃上吊自殺。首先,他違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其次歷史上戰敗國的妃子都由皇帝處置,藍玉忘乎所以擅自處理,這引起了朱元璋的極度不滿。

藍玉北征歸來,路過喜峰關口,守城士兵沒有及時開門。藍玉竟令士兵攻城,強行闖關。這讓朱元璋十分惱火,為了警示他,朱元璋把他的梁國公封號改成涼國公,但藍玉並沒有因此而收斂。


很快藍玉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朱元璋晉封他為太子太傅的官職,這已經是臣子的至高榮譽了,但他還不滿足,在朝堂之上大呼:“我不堪太師耶?”慾望無止境,皇帝給不了了,那就只有殺了他。


朱元璋非殺他不可的理由

太子朱標的死亡,使藍玉失去了靠山,也打亂了朱元璋的政治佈局。藍玉是朱標的妻舅,也是他的心腹。朱標很早就參與治國,在朝廷有很深的根基,藍玉雖然驕橫,但朱標還是能夠控制的住朝局。


太子去世,而孫子朱允炆還太稚嫩。此時明朝邊境的威脅已全部解決,所以朱元璋決定清除所有會對大明江山構成威脅的武將。於是製造了藍玉冤案,造成15000多人頭落地。

不過朱元璋千算萬算,沒有算到自己兒子燕王朱棣,最後篡奪了自己孫子的皇位。



花木童說史


簡單來說,是朱元璋猜疑和藍玉跋扈的共同結果。

藍玉的人生,可以定義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武將人生,他被譽為洪武年間最後一位名將,他當得起這個稱呼,但他在政治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自保策略,為人張揚暴躁,再加上晚年的朱元璋要幫孫子清路,藍玉最終難逃一死。

關於藍玉被殺的原因,《明太祖實錄》說是因為謀反,理由有七項,其一,參與胡惟庸案:“胡、陳之反,玉嘗與其謀”;其二,欺官壓民:“又自恃功伐,專恣暴橫,畜莊奴、假子數千人出入,乘勢漁獵,嘗佔東昌民田,民訟之,御史按問,玉捶逐御史”;其三,私自扣關:“及徵北還,私其駝馬、珍寶無筭,夜度喜峰關,關吏以夜不即納,玉大怒,縱兵毀關而入”;其四,侮辱元妃:“會有發其私元主妃者,上切責之,玉漫不省”;其五,行為無禮:“嘗見上,命坐或侍宴飲,玉動止傲悖,無人臣禮”;其六,染指兵權:“及總兵在外,擅升降將校,黥剌(刺)軍士,甚至違詔出師,恣作威福,以脅制其下”;其七,心懷不滿:“至是徵西還,意覬升爵,命為太傅,玉怒,攘袂大言曰:‘吾北迴,當為太師,乃以我為太傅。”

七點罪狀中,第一點就比較玄乎,胡惟庸有沒有謀反都是逐漸發展起來的,而說藍玉跟胡惟庸案有聯繫,再怎麼捕風捉影,也就是靖寧侯葉昇,葉昇也是明朝開國將領,跟藍玉是親家,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捲進胡惟庸案被殺。

但憑葉昇就說藍玉跟胡惟庸案有關太牽強,史書給出的說法是藍玉參與胡惟庸謀反,擔心葉昇供出自己的名字,然後造反,理由非常欠缺。不過胡惟庸死後十餘年葉昇才被捲進去,藍玉的確有一定理由認為這是朱元璋想對他下手了。

之後的四點都集中反映了藍玉作為一個功臣的自我膨脹,這種問題很多功臣都有,藍玉只是比較嚴重罷了,當他在北伐滅掉北元和西征的時候,功勳堪比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朱元璋需要倚仗他,同時也不好下手,這些汙點都可以輕描淡寫,隨便斥責一下即可,但當朱元璋打算解決掉藍玉時,這些自然就成了藍玉目無君上、欲圖謀反的最佳理由,這是藍玉自己留下的把柄。

至於第六和第七,更是直接冒犯皇帝權威了,你一個武將,竟想染指兵權,還對皇帝的封賞表現出不滿,你想幹啥?

從藍玉西征的其他史實可以看出,這兩點記載是非常可靠的,藍玉在西征途中與朱元璋的詔命和下屬發生分歧,軍隊統帥的權威受到侵犯,直接不顧忌諱黥剌下屬,以建立個人威權,這無疑會令皇帝更加猜疑。

而且藍玉可能將官位當成了朱元璋對他信任程度的標準,官位夠高就夠信任,就可能不被屠戮,然而他並沒有當成太師,莫非是要步前人後塵?

藍玉這邊惴惴不安,盤算著要不要留點後手,另一邊朱元璋則在考慮要不要下刀子了,

朱元璋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去世,九月朱元璋立十五歲的朱允炆為太孫。

經歷藍玉等將領的北伐西征,北元對明朝北部邊境的壓力大減,同時,朱元璋的皇子逐漸長大,晉王、燕王這些塞王守邊的計劃開始實施,藍玉、傅友德等大將的利用價值逐漸減小,傅友德甚至要被塞王節制。

功臣宿將價值降低,威脅卻在上升,年輕的朱允炆明顯難以駕馭這批老將,朱元璋自然要為孫子斬除荊棘。

儘管《逆臣錄》中記載的供詞頗有矛盾之處,顯現出藍玉的很多計劃都只是說說,沒有實際操作,很難說造反,但這對朱元璋來說沒有問題,直接定謀反,然後開始藍玉案的血腥清洗。

從朱元璋的角度看,藍玉的死,未必是謀反,更可能是藉此機會清洗洪武年間崛起的朱元璋不信任的文武勳貴,給朱允炆鋪路,至於跟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批,其實胡惟庸案以及清洗得差不多了。

而選擇藍玉為核心,一來是因為他功勞大、關係網遍佈軍中,適合一網打盡,二來他的黑歷史一抓一大把,再是合適不過了。


於是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藍玉案爆發。

至於藍玉的人皮保持到明末,那就是無稽之談了,收藏一張人皮幹什麼?特殊愛好?還子孫相續傳了兩百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