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

摘要: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

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

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做好“三農”工作至關重要。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好“三農”領域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夯實“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基礎,提出如下意見。

一、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推進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絕對貧困,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始終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持“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既不變相降低、影響脫貧質量,也不隨意調高、吊高胃口。聚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發現的問題,壓實主體責任,堅決整改到位。抓實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和省直單位定點扶貧,實施好“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充分發揮“中國社會扶貧網”平臺作用。深入實施“616”對口支援工程,推進省內經濟強市、縣對口幫扶貧困縣。加強一線幫扶力量,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伍,關心關愛扶貧幹部。落實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常態化約談,加大問責問效力度,高度重視並堅決克服“虛假式”“算賬式”“指標式”“遊走式”脫貧等問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加強巡視巡察工作。

(二)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把深度貧困縣、深度貧困村、特殊貧困群體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格落實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措施。統籌配置各類資源,堅持精準施策,推進新增資金、項目、舉措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如期脫貧。對特殊貧困群體強化綜合性保障措施。持續推進貧困村提升工程。統籌推進非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工作。

(三)加快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實施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強化貧困村動力電用電安全。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加強控輟保學措施,切實保障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失學。落實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覆蓋,實現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加大貧困戶危房改造力度,2019年底基本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實施就業扶貧行動計劃,確保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就業。深入推動金融精準扶貧,做好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控。落實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等生態扶貧政策。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四)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監測機制和返貧因素排查預警干預機制,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持續加強後續扶持和管理。攻堅期內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後,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及早謀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20年完成後的工作思路。

二、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

(五)毫不放鬆糧食生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穩步提升糧食產能,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00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500億斤以上。穩定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潛力,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落實產糧大縣獎補政策,培育一批特色農業大縣。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守牢7288萬畝耕地紅線,確保588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強化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監督考核。

(六)夯實農業生產基礎。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到2020年建成3570萬畝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向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安排。開展農用地土壤分級分類管控與汙染治理修復。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農業節水行動。加快鄂北水資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進鄂北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打好三年水利“補短板”工程收官戰。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現代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加大新技術在農村統計調查中的應用。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七)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要求,堅持“穩糧、增油、優經、擴飼”工作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計劃、油菜產業倍增計劃和“優質糧食工程”,開發多元化馬鈴薯主食產品,調減低質低效水稻、籽粒玉米、非適宜區小麥等。推廣“蝦稻共作、稻漁種養”模式,到2020年面積達到700萬畝以上。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建設一批放心菜園、精品果園、生態茶園、道地藥園。優化畜禽養殖區域佈局,科學調控生豬產能,加快發展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大力發展設施漁業。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等防控措施。推動並支持農業走出去,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八)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聚焦種業科技創新、糧油產業綠色高質高效關鍵技術創新等重點任務。加強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聯盟建設。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深入推進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推進“武漢·中國種都”建設。支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支持新一代智能化農機裝備研發和製造,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地球空間信息產業與農機裝備製造對接,促進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開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試點。加快“星創天地”建設,打造縣域科技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健全農業科研成果產權制度,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完善人才評價和流動保障機制,落實兼職兼薪、成果權益分配政策。

三、紮實推進鄉村建設

(九)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全面推進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完成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強化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支持縣級按規定統籌整合相關資金,集中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制定“決定”、五年推進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和保障措施,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整縣整鎮、連線成片推進。廣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發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形成持續推進機制。

(十)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到2020年,實現國家現行標準下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入開展示範縣、示範鄉、示範路建設。每年建成1萬公里美麗農村路、推動1萬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全面完成20戶規模村組以上通達硬化路。探索推行“路長制”。開展農村客運服務提升行動。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網絡。持續推進光纖入村、4G覆蓋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覆蓋所有行政村的農村智能廣播網,基本實現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構建村莊基礎設施建管長效機制,鼓勵市縣將管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十一)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將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落實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優化農村學校佈局,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整體素質,逐步提高工資待遇。保障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平等享受義務教育權利。深入推進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加強鄉村醫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量化調整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特困人員供養保障標準。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推動建立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投入機制。支持社會力量下鄉興辦社會事業。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十二)加強農村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攻堅戰。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激勵機制,推廣投入品減量化和清潔化農業生產模式,重點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畜禽糞汙、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嚴格林地、溼地、森林等生態資源管護。持續開展國土綠化,高標準推進森林城鎮建設,高質量完成精準滅荒工程、長江兩岸造林綠化行動等建設任務。規範自然保護地管理,逐步建立山林長制。實施湖泊溼地保護修復工程。持續開展農村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著力修復生態宜居環境。堅守江河湖庫生態紅線,嚴格長江岸線資源管理。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

(十三)強化鄉村規劃引領。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以縣為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佈局規劃,有條件的村要應編盡編。縣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編制村民易懂、村委能用、鄉鎮好管的村莊建設規劃。堅持多規合一,編制其他重要專項規劃。加強農村建房許可管理,提高農房設計水平和建造質量,編制推廣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農房設計圖集。大力培養鄉村規劃人才和建築工匠。

四、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十四)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優化區域佈局,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優質糧、果菜茶、食用菌、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完善“荊楚優品”目錄管理辦法。強化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蘄艾等做大做強。打造國寶橋米、潛江龍蝦、恩施硒茶、隨州香菇等國家品牌,鼓勵各地加快培育一批區域公用品牌。

(十五)做大做強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主產區依託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專業村鎮和加工強縣。推進做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推動公益性農產品市場、物流骨幹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十六)加快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加快發展休閒旅遊、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衛生、交通、信息、郵政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發展水平。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舉辦鄉村節慶和農民豐收節活動。鞏固和完善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機制,落實縣市主體責任,統籌安排轉移支付資金,適當提高政府購買服務價格,落實養老保險銜接政策。

(十七)拓寬就業空間和增收渠道。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服務、職工技能和農村婦女就業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轉移就業和增收。著力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培育一批特色小鎮,創建一批鄉村振興示範鎮。扶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鄉村企業,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增加農民就近就業崗位。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入鄉創新創業,支持返鄉創業園建設、小微企業發展。完善鄉村創新創業支持服務體系,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解決好用地、信貸等困難。大力實施“三鄉”工程,支持和調動各方面力量投身鄉村發展。

五、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

(十八)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範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制定並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措施。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完善“公司+合作社”“公司+農戶”等模式,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

(十九)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研究出臺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具體辦法。全面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探索完善承包權有償退出機制,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回頭看”,妥善化解遺留問題。鞏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依據相關法律修改情況,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房地一體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慎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按中央部署開展閒置宅基地復墾試點。落實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機制,積極支持鄉村振興項目用地。依法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鞏固“大棚房”問題整治成果。落實補充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交易政策。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逐步提高用於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

(二十)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注重保護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權利。到2020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做好新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試點經驗。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探索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辦法。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範設立和運行。落實扶持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十一)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強化高質量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落實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探索政銀合作共贏的有效模式,推動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開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險試點,提升森林、“兩屬兩戶”農房保險保額,擴大油菜、森林保險試點範圍,新增馬鈴薯、育肥豬、水稻制種保險試點,探索開展巨災保險試點。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特色產業保險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積極發揮農業領域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推動涉農基金政策性定位與市場化運作有機融合。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因地制宜推行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先建後補、PPP模式等方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支持鄉村振興力度,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鄉村振興。完善農村金融資源迴流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服務網點與服務功能向農村下沉,信貸資源與社會融資總量向農村傾斜,提升農村金融服務便利度。

(二十二)統籌推進其他農村改革。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做好農村改革綜合性試點試驗。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堅持和完善河湖長制,到2020年,基本完成河湖和水利工程劃界確權工作。繼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集體林改示範縣創建。鞏固完善國有林場改革,健全完善經營管理和資源保護長效機制。紮實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

六、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

(二十三)著力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加快建設善治鄉村。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積極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鄉村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縣鄉行政服務向行政村延伸。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加強自治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健全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推進村級事務公開,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

(二十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強化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村更加深入人心,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按中央部署開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支持發展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保護好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農業遺蹟、古樹名木等。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推出一批文明村鎮、最美家庭。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對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二十五)持續建設平安鄉村。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加大依法打擊整治力度,推動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依法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村霸”,嚴防其侵蝕基層幹部和政權。堅決懲治黑惡勢力“保護傘”。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和運行機制,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加強農村地區群防群治工作,開展“平安守護”行動,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加強鄉村交通、消防、農機、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地質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完善農村矛盾排查調處化解機制。

七、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二十六)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堅持支部建在村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切實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強化各級黨委特別是縣級黨委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責任,以縣為單位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一村一策”逐個整頓。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和專職化管理。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空殼村派出第一書記。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加大從青年農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發揮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作用。

(二十七)加強對集體經濟發展的領導。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組織的實現形式,健全村集體經濟法人治理、經營運行、收益分配和監督管理等機制。用好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資金、黨費專項扶持資金,增加村集體經營性資金、資產,鼓勵村村合作、村企共建,辦好集體經濟發展示範點。市縣要編制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制定出臺扶持發展政策,力爭到2020年底,村村都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

(二十八)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落實縣級主體責任,統籌相關資金,全面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保障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等其他必要支出。規範村級組織協助政府工作事項,保障必要工作條件,防止隨意增加村級組織工作負擔。建好管好用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整合利用各類資源,規範標識、掛牌。

八、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二十九)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農村工作機制,制定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的實施細則,嚴格督查考核。抓緊出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意見,並加強考核結果應用。縣委書記是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必須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三農”工作上。各地各部門要抓緊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強化工作舉措,確保2020年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三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必須把落實幹部配備優先考慮、要素配置優先滿足、資金投入優先保障、公共服務優先安排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績考核聯繫到一起,層層落實責任。堅持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地方各級黨政班子。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加大力度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堅持農業農村財政支出穩定增長機制,加大“三農”資金投入力度,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一體化。全面實施《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建立完善全省鄉村振興項目庫,編制投融資規劃。推動制定湖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適時頒佈或修訂相關涉農地方性法規。

(三十一)加強“三農”機構隊伍建設。落實推進機構改革部署要求,整合優化“三農”工作部門力量和資源。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和農業農村工作部門要履行好牽頭抓總的職能,統籌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履職盡責,形成推動“三農”工作的強大合力。加強鄉村人才培養,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出臺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的實施意見。加強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建設。

(三十二)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首創精神,激發和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通過民辦公助、籌資籌勞、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形式,引導和支持村集體和農民自主組織實施或參與直接受益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加強籌資籌勞使用監管,防止增加農民負擔。改進村莊建設項目建設管理方式和審批辦法,規範和縮小招投標適用範圍。

除上述八個方面工作之外,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其他各項工作,都必須久久為功、狠抓落實、務求實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