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主張竟是因為他,難怪秦始皇要這樣做

禁書,對於古代的文人來說是不可以觀看的,因為是朝廷明令禁止的。但是在春秋戰國之前的時代,根本沒有所謂的禁書一說,禁書的來源是法家的商鞅提出來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主張竟是因為他,難怪秦始皇要這樣做

中國古代文學一向有“怨刺”的民主傳統。孔子說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孔子的‘興觀群怨’說一直是中國文論的正宗。《漢書·禮樂制》記載:“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怨刺,就是政治諷刺,就是揭露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怨刺不僅時被允許的,而且是被肯定的。

春秋戰國時期,更出現國“百家爭鳴”的局面,一時諸子並起,議論紛紛,儒、墨、道、名、法、陰陽、農、雜各家,著書立說,相互難辨,但都沒有聽過有禁書的事情。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主張竟是因為他,難怪秦始皇要這樣做

中國的禁書,是來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商鞅。商鞅變法的核心理論是:“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商鞅作為法家的一員,便存在法家的思想。法家雖說是百家中的一家,但它不想用“爭鳴”的辦法來解決它與各家的是非長短,而是要憑藉專制的手段去禁止各家的學說,以保證已說的推行。這也是法家的本性使然,否則,法家也就不用稱為法家了。

“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提出,成為了商鞅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法令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焚燒儒家的書籍,明確法令。當時商鞅變法,放棄儒家的以仁治國的思想,採用法家思想,以嚴刑峻法管治國家,有功者重賞,有過者則重罰。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主張竟是因為他,難怪秦始皇要這樣做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開始實行焚書政策,歷史上的“焚書坑儒”事件發生的根源在此,燒掉了不知道多少的珍貴典籍,但不可否認這是為了國家安定的需要,只是採取的方式是由法家的性質決定。

以後的朝代都對禁書這塊很忌諱,都會嚴令禁止觀看,以防國家發生動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