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有两个国都南京和北京,为什么不选在西安呢?

柳育龙


因为西安从隋唐时期开始,就不适合做首都了!主要是因为粮食问题。

纵览历史,自从唐朝之后,再没有一个王朝定都西安。因为古人明白,西安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了。

因为关中平原仅为3.6万平方公里,而且在明清之前,玉米红薯土豆更高产作物没有引进到中国,所以粮食亩产产量很低,而西安(长安)作为首都,聚集了大量的军队,许多贵族和文臣武将以及他们的家人奴仆等,还有广大长安市民,最多时人口近100万,整个关中地区,人口达到300万左右,所以粮食供应非常紧张。

长安的生存,要靠关东农业地区的供应。

一旦遇到饥荒,无法解决,必将闹出大乱子。

定都西安的隋唐两朝的皇帝,每隔几年就位吃饭发愁。

隋文帝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开凿广通渠,发展关中的漕运,但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公元594年,关中闹灾荒,隋文帝被迫率领群臣到洛阳去就食,所以他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逐粮天子”。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目的之一就是让江南的物资迅速运到北方。

洛阳居天下之中,隋炀帝曾经说这里“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还说“水陆通,贡赋等”,所以干脆迁都洛阳。


进入唐朝,长安地区的粮食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多次到达洛阳就食。

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饥荒,长安城中人相食。唐高宗率领群臣又踏上了去洛阳的就食之路,路上皇帝的随从竟然也有被饿死的。

第二年十二月,唐高宗在洛阳驾崩,临死前还说“若天地神灵延吾一两月之寿,得还长安,死亦何恨!”

唐玄宗曾前往洛阳就食,高达五次之多,令其十分难堪。

唐中宗时,关中再次饥荒,大臣们请求皇帝去洛阳就食,遭到唐中宗的拒绝,他说“岂有逐粮天子邪?”。

唐德宗的时候,长安再次出现饥荒,禁军没有粮食吃,有哗变的危险。不久粮食到达长安,唐德宗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一个皇帝,居然为吃饭发愁,真是黑色幽默啊,令人哭笑不得。


唐朝末年,朱温强迫唐朝迁都洛阳,西安就结束了作为中国首都的历史。

而后来五代、宋元明清统统不考虑西安,就是这个原因。

朱元璋打算定都西安,派太子朱标前往考察,结果后来朱标病死,朱元璋也心灰意冷了。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明朝迁都西安会怎样?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末年,小冰河期,全国灾难频发,干旱瘟疫长时间大范围的影响着中国北方,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陕西和河南,高迎详、李自成,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造反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明朝定都西安,必定要养活大量的禁军和文武百官,粮食供应平时就紧张,再加上干旱歉收,需要山东地区供应,那么会给山东地区增加巨大的负担,使明朝崩溃的更早。

纵观历史大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移动,所以西安的没落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

虽然是这样,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只是不适合做首都而已。


燕赵节度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1a3de0d5566dee37b8cf5e353fd57381\

中华第一古都长安


明太祖朱元璋选的“首都”是南京应天府,“中都”是濠州凤阳府。后来考虑过在河南建都,随着太子朱标的死亡和大臣的反对而作罢。“靖难之役”后明太宗朱棣迁首都于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作为陪都。


萬浬長征


朱元璋本来派太子朱标去考察过西安和开封,但在迁都西安之前朱标突然死了,悲痛欲绝的朱元璋也没有迁都的想法,至于朱棣迁都北京具体原因大体都知道,但南京的屡次陷落也反应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南京的地理位置无险可守,不够安全


藤崎ks


因为粮食,路程太远,不好运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