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血糖、血脂偏高,又沒達到三高標準,會對身體有害嗎?

「三高」又稱為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血脂,是心腦血管健康的第一殺手

,非常容易引起心腦血管事件,比如冠心病,腦梗塞,動脈粥樣硬化等等,嚴重的危害人體的健康。

在數據上可以體現為患者的血壓大於 140/90 mmHg,血糖大於 7.0 mmol/L 和血脂大於 5.18mmol/L,這是屬於三高的範疇。

對於這個標準,常有人問「我的血壓、血糖、血脂正常偏高,但沒有達到三高的診斷標準,該怎麼辦?

血壓偏高

血壓、血糖、血脂偏高,又沒達到三高標準,會對身體有害嗎?

正常血壓值是收縮壓(高壓)90~120 mmHg / 舒張壓(低壓)60~80 mmHg 之間,而判斷高血壓的依據是,在沒有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測量 3 次血壓 ≥ 140/90mmHg 可診斷為高血壓,其中:

  • 140~159 / 90~99mmHg 為 1 級高血壓(輕度);
  • 160~179 / 100~109mmHg 為 2 級高血壓(中度);
  • ≥180 / 110mmHg 為 3 級高血壓(重度)。

當收縮壓處於 120~139mmHg 之間,和(或)舒張壓介於 80~89mmHg 之間時,在醫學上叫做「正常高值」

雖然不是高血壓患者,但這部分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而且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也會逐漸增加。

也就是說,只要血壓偏高就會對心腦血管產生不利影響

實際上,將 140/90mmHg 作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存在一定主觀性,這個數值並不是絕對的。當你的血壓為 139mmHg 或者為 141 mmHg 時,發生心腦血管病變的風險並無本質差別。

總結:

血壓處於正常高值也會有心腦血管病變的風險,應該努力把血壓維持在 120/80 mmHg 以下。

可通過合理膳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少吃鹽、生活規律等措施,避免血壓繼續升高。

血糖偏高

血壓、血糖、血脂偏高,又沒達到三高標準,會對身體有害嗎?

正常血糖值是空腹全血血糖在 3.9~6.1mmol/L 之間、餐後 2 小時血糖 ≤7.8mmol/L 。空腹血糖若 2 次重複測定超過 7.0mmol/L 即可確診為糖尿病。

有些朋友體檢時發現自己的空腹血糖高於 6.1 mmol/L,但又低於 7.0 mmol/L,這個時候就會告知血糖值已偏高。

其實,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血糖叫「臨界型」糖尿病,標準病名叫「糖耐量受損」,在專業領域將其視為糖尿病前期,意思是說如果不及時處理,將來很可能會發展為糖尿病。

特別是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同時又跨入臨界型隊伍的患者,若再不引起重視,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遲早會邁入糖尿病的隊伍,兩者的距離僅僅一步之遙。

而且,臨界型的患者,胰島抵抗的狀態雖比不上糖尿病,但多少還是存在胰島素抵抗的。這就意味著,臨界型患者其實和糖尿病患者一樣,都有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傾向。

總結:

臨界型的患者已經跨入血糖異常的雷區,存在著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高。

應及時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控制飲食,適量運動,以免發展成為糖尿病,同時要定期做血糖測試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查。

血脂偏高

血壓、血糖、血脂偏高,又沒達到三高標準,會對身體有害嗎?

最後談談血脂,相比於血壓和血糖來說,血脂大家會比較陌生。

血脂,顧名思義,指血液裡的脂肪。它不是一種單一的成分,說起來比較複雜,它是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等多種成分的混合。

其中,我們談得最多的就是甘油三酯膽固醇

正常的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應該分別低於 5.18 mmol/L 和 1.70 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該高於 1.04 mmmol/L。

我們平時說的「高血脂」,專業說法是「血脂異常」,血液中上述兩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兩種高於正常範圍,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低於正常範圍,就表示血脂異常了。

如果血液循環中膽固醇的量太多,則會在血管內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而過量的甘油三酯,容易引起脂肪肝,還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雖然你的化驗單上顯示你的指標在正常範圍內,但如果處於危險臨界就要引起重視,特別是同時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危險因素時,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

總結:

對於血脂增高的人,無論胖瘦,都應該進行心血管風險評估。

並及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總熱量,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每天保持中等強度鍛鍊。

所以說,當你測得三高處於「正常偏高」時,自己的健康警鐘就已經敲響,一定要充分重視。有條件的最好是準備儀器做好家庭監測,觀測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波動情況,將心腦血管病的風險降到最低水平。

血壓、血糖、血脂偏高,又沒達到三高標準,會對身體有害嗎?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頭條號文章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出於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因此,對文中陳述、觀點斷定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正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給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