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國內電影的爛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雙喜電影室


一部電影是不是爛片,首當其衝是導演的問題。優秀的導演往往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同樣,平庸的導演也會浪費很多好的資源。

此外,除了導演的因素再說說幾個其他原因:


1、劇本質量太差

比如前幾年的一些“大片”,特效不可謂不精良,陣容不可謂不豪華,但結果罵聲一片。為什麼,就是因為整個故事太差,情節禁不起推敲,看完電影只覺得無力吐槽。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電影其他的條件做的再好也沒用,所謂的‘好劇’也只會變成‘雷劇’。

參考電影《長城》、《封神傳奇》



2、主要演員的演技不行

一般來講,一部電影個別演員的演技不行,是不會影響太大的。但如果這個演員是主演,或者是劇情大部分的戲份和他相關,那同樣會造成慘痛的後果。

這裡提下個人不喜歡的一部電影《港囧》,裡面的包貝爾的演出屢屢讓我不想再看下去。要說這個演員沒問題,別的一些電影還是不錯的,在綜藝節目裡的表演也很出色。

但這部戲裡的演技全程看的都很不舒服,此處僅代表個人觀點。


3、投資力度不夠

這裡舉一個剛剛出爐的例子吧,剛剛上映的《沙贊》好不好看?

反正我是覺得有些失望的,不說劇情,特效就顯得很小氣。尤其是相對幾年前《鋼鐵之軀》超人大戰佐德將軍那一幕,《沙贊》中的打鬥就似乎很粗糙了,幾個有限場景轉來轉去,攻擊手段還就那麼幾種。

後來聽說這部電影的投資才一億美元,對比之前投資三億美元的《復聯3》,高下立判。


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受限於某些審核機制,電影為了能夠上映強行對原片進行了刪減,導致內容大受影響。這條雖然是非戰之罪,但也是爛片產生的一個原因


精彩放映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爛”的概念變得逐漸模糊。拋去水軍的因素不談,但凡有一部符合電影基本條件的影片,通俗的說就是隻要這還能算得上是一部電影,就不存在絕對的“爛”,這一點可在每部影片的評論區驗證。

我不愛玩文字遊戲,只希望大家能明白一點,決定影片是否“爛”的核心因素在於它的受眾群體,看的爽不爽,是否精彩,有沒有收穫感觸,等等。

而對於製作方(製片、編劇、導演、演員、攝像、配音、特效……)而言,他們對於“爛”的定義又與觀眾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導演說觀眾不懂電影,觀眾罵導演是傻X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基本情況———————-

一般人普遍認為劇本、導演、演員、資金是造成爛片的主要原因,包括業內資深人士,因為確實存在此方面因素,我也不需多做反駁。這就像評論一個人是壞人的主要原因是長得醜、脾氣差、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教育方式不對。這是膚淺的。

既然問題問的是中國爛片,那麼就有必要再深入一下。大家可以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你在中國市場會看到如此多的爛片?為什麼市場上會出現如此多的爛片?為什麼如此多的爛片會出現在市場上?對哦,為什麼這麼爛的影片還能上映呢?

審片環節,這是源頭。



0韓道紀0


任何事物在朝前發展的過程中都難免經歷一些糟糕的階段,國產電影從口碑上來看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主要的原因簡單歸結為導演爛或者觀眾爛。

李安導演前不久在國內接受採訪時的一番言論指出了國內電影創作者和市場存在的問題——過於急功近利。迅速膨脹的市場規模,讓國內的電影市場在很多人的眼中變成了一個賺快錢的資本運作市場。電影的藝術價值成為了尋求經濟價值的炮灰,很多創作者失去了打磨的耐心,於是爛片層出不窮,所以創作者確實要為爛片承擔一部分責任。

再從觀眾來看,國內觀眾目前確實在影片質量辨識能力上有差距,多數時候明星效應、IP效應等蓋過了影片核心的質量效應。但同樣的問題個人認為在任何一個電影市場都存在,即便地球上電影工業最為成熟的好萊塢票房與影片口碑也通常不是成正比的,只是國內某些能夠促進票房卻在抑制影片藝術性的負面效應被放大了而已。所以從根本上來講,觀眾作為電影市場最終的閉環,對爛片的大量湧現也要負上一點責任。

2016年暑期檔相較於2015年冷清了許多似乎正在傳遞著電影觀眾逐漸變得理性這樣一個信號。但是電影作為一門多數時候以即時消費為首要目標的藝術形式,其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之間孰輕孰重的爭論很難會有一個定論,這種爭論其實就是創作者在創作理念與觀眾之間的抉擇,而真正成功的電影是在其中尋找到了一個極為精準的平衡點,個人認為李安和諾蘭是其中翹楚。國產電影在這條路上或許還有一段極為漫長的路要走。


沽酒杯空影l


近幾年韓國日本最近幾年自己也在進步,印度都比中國好多了,而中國通過這種方式使某狼流浪地球這些垃圾電影在保護月上映然後大肆宣傳票房奇高,這其實對中國電影發展一點也不好,這樣下去除了國內觀眾自嗨,長期下去我們就再也拍不出好看的電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