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亮剑还精彩的真实历史:开国中将伏击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朋友,应该都对李云龙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印象深刻,无不对这一精彩战例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其实,这个故事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只是真实的历史比电视剧更加精彩。

比亮剑还精彩的真实历史:开国中将伏击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

1943年秋,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对太岳区展开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日本东京参谋本部非常重视冈村宁茨这一“杰作”,特从各地抽调一批军官,组成“战地参观团”,由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带领,前来太岳前线“观战”。

韩略村是敌人的据点,驻有日伪军40多名,西距临汾35华里,位于敌人扫荡的主要交通线临屯公路上。当时韩略村的村长王命秀表面给日本人支差,其实是为八路军服务的。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有日本人大部队要到山里去打八路军,他马上将这一情报报告给洪洞县武卫会,武卫会立即联系八路军主力部队。

比亮剑还精彩的真实历史:开国中将伏击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

说来也巧,此时正好有一支八路军之力部队离韩略村不远。原来在日军扫荡时,国民党顽固派也乘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将其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陕甘宁边区。为了保卫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386旅第16团奉命向延安开进正好行军到韩略村附近。接到情报后,团首长立即开会研究。因为部队出发前,旅长陈赓指示:集中行动,仅派出小部队进行侧翼活动,掩护团主力开进。战斗中要力求速战、速决、速离,快速向延安进发。现在要在这里打仗,万一被日军纠缠上就会耽误向延安进发的时间;不打,会令老百姓失望,有损八路军的威望。

最后,团长王近山拍板决定打鬼子一个伏击。因为该村西南地形险要,公路两侧多为两丈多的陡壁,便于我军设伏。另外这一地区我党工作基础好,而鬼子活动很猖狂,但也很麻痹。在这里伏击敌人,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有利于速战速决。说干就干,王近山马上带人察看地形,部署战术,布置任务,安排部队做好伏击准备。

比亮剑还精彩的真实历史:开国中将伏击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

10月24日太阳出来刚冒红,敌人就来了,烟尘滚滚,前后有十几辆汽车。正当车上日军得意忘形地谈笑时,突然一声枪响,手榴弹入漫天风雨一般向敌人头上倾泻而下,鬼子被炸的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只见从几具掷弹筒上发射出的炮弹准确命准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两辆车,瞬间两辆车便被火海吞没。这下,日军汽车全部趴在路边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干等着挨打。一整猛烈的扫射之后,负隅顽抗的日军枪声稀疏起来,八路军见状,吹起冲锋号,猛烈地扑向敌人,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经过半个小时的拚杀,随车的180多个鬼子除3个钻进一个小窑洞漏网外,其余全部见了阎王。

连王近山都没想到,他们这次可是捞着大鱼了!战斗结束后查明,这次被歼的敌人正是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组织的、专程赶到太岳区参观“铁滚扫荡”的“战地参观团”。它的成员是日本“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的5、6中队的军官及其他有关军官。其中包括少将旅团长一名,联队长(大佐)6名,其余都是中队长以上军官。

比亮剑还精彩的真实历史:开国中将伏击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

这一仗对日军打击沉重,恼羞成怒的冈村宁次声称就是牺牲掉两个联队也要把这支八路军消灭,于是从扫荡部队中抽调兵力前来围剿,使其对太岳根据地苦心策划的大扫荡因此流产。而16团则迅速离开洪洞,毫发无损地按原定计划赶往了陕甘宁边区。

专打386旅,被陈赓打疼了的鬼子疯狂叫嚣

虽然打了一场经典伏击战,但陈赓却受到刘伯承的批评

主力没到齐陈赓就攻击,歼日军2200多,创八路军歼敌记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